育儿指南

那个你眼中“不听话”的孩子,你真的懂她吗?

女儿最近性情大变。

这个三岁的小孩,不仅动不动就发脾气,还喜欢跟我对着干,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惹我生气。

她会在我伏案工作时,把桌上的纸笔抓起扔在地上;会在我要求她不可以做某事时,故意重复这个动作……每当我因此批评她时,她还总会一脸不服地看着我,斜视的目光中满是叛逆和挑衅。

对此,我一度很纳闷——女儿一向乖巧,怎么忽然没来由地变成了这样?我想当然地把这一切归咎于孩子恐怖的三岁”阶段,认为度过只需要时间。

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我的耐心耗尽,难免控制不住情绪。吼骂,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应对方式。

那天晚上,女儿又过来抢我手机。毫无防备的我腾地一下冒出一股无明业火,朝着她用尽全力吼了一声:你这孩子怎么这样!”

过了很久,我见身后一片安静,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只见女儿正掩面而泣。泪水顺着她的指缝流下,可她愣是没有发出声音。

我心软了,走到她面前蹲下,轻轻问到:是不是妈妈骂你,不开心了?”

没想到女儿因为我的问话,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她上气不接下气地呜咽道:妈妈一直不理囡囡,囡囡伤心了。”

这句话,直戳我内心,让我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这些日子以来,我承认自己心力交瘁。不仅工作上的压力大,而且对女儿也难免冷淡。每次看到孩子被我吼哭,我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我以为女儿是到了叛逆期,我以为她越来越难搞定。可一切,真的都只是我的自以为是。

真相是,女儿因为我没有理她,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求关注。她看似乖张的行为背后,一直有一个声音在热切地呐喊着:妈妈,你看看我,快看看我呀!”

然而,我却一次次用漠然应对她的热情,用不耐烦回应她的满腔期待。久而久之,女儿选择了更为极端的方式。

哲学家皮耶罗·费鲁奇曾说:

孩子能够清晰直接的感受到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隐秘情绪,并能比我们更深、更直接地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没有防御机制。”

孩子的心,犹如一个能够吸收一切的磁场。他们默默承接着父母负面情绪所带来的伤害,最终用更夸张的反馈彻底爆发。

过往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现——对于女儿,我更在意的是她饿不饿、穿得是否正好,却总是忽视了跟她心灵上的交流;

每次跟她的相处,我也是想当然地用自己认定的模式与节奏来主导。比如,只要是我有空想跟孩子互动,我会不顾她正专心致志自己玩耍,强行打扰她。可在她想靠近我时,我又往往因为忙碌而生生拒绝……

现在想来,我的这份爱不仅冷漠,而且自私,看似爱着女儿,却实际从未懂她。我蓦然发现,自己好像从未真正站在她的角度,考虑过她好不好、快乐不快乐。

那一刻,我特别内疚。我总是怪女儿最近不乖,殊不知真正的因素在于我。育儿专家西尔斯博士早就说过:那些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们,更容易陷入情感的狂风暴雨中。”

原来,孩子越是作闹的时候,越是在渴求着大人的爱啊!

扪心自问,我此前发现这一点了吗?

每一个妈妈,可能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种很丧”的时刻。你是否也会在某个瞬间忽然感慨,自己明明拿生命来爱着的孩子,实际并没有走进他们内心读懂他?

在这个很平凡的日子,我采访了很多平凡的妈妈,让她们也分享了自己育儿路上对孩子误会重重的那些点滴。

我最后悔的是,在儿子对我说‘不’的时候,自己动手打了他。”

@浩浩妈妈 外企职员

儿子28个月

浩浩快两岁那会儿,口头禅就两个字:不要。无论我让他干什么,他总喜欢跟我杠一下。哪怕是他喜欢做的事,凡是由大人提出来的都不行,必须他说了不要”之后自己来做,方才罢休。

对此,我那时候的心态特别不好,总觉得小家伙太不省心,那么小就不停地折腾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做了浩浩最爱的酥皮点心让他过来吃,他毫无意外又拒绝了我。推搡之中,我手中的点心被他拍翻在地上,弄脏了地毯。

当时我简直气疯了,情绪失控中朝着浩浩的小手狠狠打了几下:你才多大就敢这样不听话,是想造反对吗?今天我就来好好管教你!”

那是我第一次动手打儿子。从他惊恐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个歇斯底里的自己。说实话,下手的那一刻,我后悔了。抱着被吓哭的浩浩,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浩浩当初的叛逆是每一个孩子在两岁左右时都会经历的阶段,叫做自我意识敏感期”。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几乎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

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明确你”和我”的界限。他们通过违背家长的指令,来获得自我主导的愉悦感。而当孩子因此而发脾气时,其实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控制。

正是这一次次的叛逆与反抗,孩子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完善心智、获取知识。因此这是一件具有意义的好事。

得知真相以后,我再也没有责备过浩浩。我很庆幸,幸好知道得还不晚,否则要错怪儿子到什么时候啊……

孩子对我撒谎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失败极了。”

@珊珊妈妈 全职妈妈

女儿35个月

当我发现珊珊开始学会撒谎的时候,真是气得浑身发抖。我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培养的孩子,竟然如此不学好。

愤怒、失望、疑虑……一时之间,各种情绪涌上心头,我甚至觉得自己不会教育孩子,不是个好妈妈。

对此,我好几次狠狠责备过珊珊,甚至还把她骂哭。但孩子撒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愈演愈烈。

我一度非常烦恼,无奈之下只能求助珊珊的幼儿园老师。没想到,是老师的建议帮我解开了心结。

老师告诉我,那么小的孩子,往往还分不清现实与虚幻,因此我们家长没有必要如临大敌,上升到道德的角度加以批判。与此同时,撒谎也是孩子社会性自我发展的特点,是他们躲避惩罚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德国教育家施鲁克更是指出:

孩子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

因此,不是所有的撒谎都是坏事,家长完全可以放轻松。

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掉了下来。对于珊珊,我又感到愧疚和心疼。小家伙正在长大,成长路上的问题和挑战还会更多,真是只有把握好孩子心智的发展规律,我们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才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再走远。

跟一个洋娃娃都能叨叨半天,这孩子不会自闭症吧?”

@馨玥妈妈 公务员

女儿45个月

记得女儿三四岁时,特别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有时候一个人对着一堆娃娃自言自语,居然能玩上大半天。

我一度以为女儿不正常,听了家里老人的种种言论之后,我甚至担心孩子得了自闭症。那段时间,只要女儿一玩洋娃娃我就上去干预,我觉得自己也离焦虑症不远了。

后来我才知道,孩子对着玩具自言自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表现,这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假想伙伴现象”。

据统计,有多达65%的孩子拥有过假想伙伴,而且这对孩子的成长还有正面作用。

心理学博士格里森就曾指出:

有假想伙伴的儿童更热衷于自发地、高频率地参与假装游戏,对想象活动更为投入,在想象的程度、类型上都表现更为突出。”

这件事,让我越发深刻地体会到:育儿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想当然地看待孩子的种种行为,否则只会徒增烦恼。

因为我,懂事听话的儿子差点得了抑郁症!”

@Tomas妈妈 上市公司副总监

儿子五岁半

我算是虎妈。由于工作繁忙,我对儿子Tomas的教育一直采取军事化管理,高效、严苛,有时甚至到了不讲情面的程度。我一直信奉着不打不成才”的理念,曾一度认为,只有铁腕手段才能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儿子确实非常争气,小小年纪就多才多艺。而且他特别懂事听话,有着异于常人的体贴与敏感。可以说,儿子是我的骄傲。

直到上个月儿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说在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评中,发现他有抑郁倾向,我这才慌了神。小小年纪,怎么可能?震惊之余,老师的分析让我明白了真相。

原来,问题正出在我的教育方式上。过度的打骂和惩罚,让儿子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过度迎合取悦他人,时刻为别人着想,只以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

久而久之,儿子变得压抑、沉默、隐忍、毫无安全感。他都快没有了自己,可我却还在简单地为他的懂事听话叫好!

看着儿子小小的背影,我后悔不迭。我这才明白,给孩子最好的爱,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说教与命令啊!

为此,我努力改变,儿子也逐渐露出了久违的孩子般天真无忧的笑容。但愿我的这份改变,能让一切都来得及……

这些妈妈的故事讲完了,但千千万万个育儿难题依旧存在。

我坚信,没有一个妈妈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为什么,我们看似跟孩子如此亲近,实际却感觉离他们那么远,远到不明白他们在想什么,远到不懂得他们的悲喜,远到我们用错误的方式,爱了他们千千万万遍?

其实,我们之所以觉得孩子不好带,是因为在育儿过程中缺少了一个关键字——懂。

只有真正懂孩子,才能正确地爱孩子,才能常住他们心里,用理解和接纳,让这份亲子之情温馨长久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