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学期即将开始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只要你认真学习,其他事不要管”,一切都被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往往被忽视了,于是:饭菜盛好了,书包整理好了,洗漱用具拿好了,鞋带系好了......其实,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误区,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成绩息息相关。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呢?
1.好好吃饭的习惯。吃饭是家庭生活中最有仪式感的事情,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吃饭,增进亲子感情,培养良好习惯。吃饭前,可以让孩子帮助拿碗筷。吃饭时,要让孩子端坐好,自己盛饭夹菜,注意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说,狼吞虎咽,要培养文雅的吃相。吃饭后,让孩子适当的帮助收拾碗筷,如果在假期,还可以要求孩子帮助洗碗。这样,可以让孩子多体谅父母做饭的不易,懂得感恩生活,感恩父母,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2.学会微笑的习惯。父母要经常和孩子微笑,并且教会孩子礼貌用语,在与人交往时候要彬彬有礼,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习的润滑剂。这就是所谓的情商”,情商高的孩子在学习中肯定会更加主动,学习愉悦性和获得感更强,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主动跟人沟通,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差的。
3.自我整理的习惯。实践证明,书包抽屉整理得越干净的孩子成绩越好,因为这样的孩子做事有条理,思路清晰,学习也更加勤奋。因此,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孩子的房间自己打扫、衣物被子自己叠、书包自己收拾,父母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同时在动手的过程中整理好思维。
4.规划时间的习惯。每天早上上学的闹钟孩子自己要调好,不要等大人喊。晚上做作业、阅读、玩耍的时间自己规划,要按照计划完成好任务。假期出游几点出发、干什么、几点回都要由孩子自己来安排,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统筹安排,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5.回顾总结的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善于回顾总结的习惯,比如,出门前想一想该带的东西带全了没有,房间的插头有没有拔掉,热水器煤气有没有关掉,临睡前把每天做的事情在头脑中快速回顾一下,看有没有什么收获,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也会不断总结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