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舍一个兴趣班换孩子的阅读习惯

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上着几个兴趣班,现在上学了,妈妈就想,要干点正事儿,比如读书。

但时间就那些,妈妈就想着把兴趣班停了,比如围棋,腾出空来好培养读书的习惯。

可孩子不愿意,一点都不配合,不让去就不高兴。

妈妈说,其实孩子对围棋没什么天分,兴趣也不是很大,只是和那帮小朋友玩的比较好而已。

怎么办?停,还是继续。

原创插画

妈妈把这事想简单了。

停,还是继续——是二元对立思维,这是很典型的简单思维。

孩子看电影的时候可能会问你:妈,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孩子还理解不了世界的复杂,只好用这种二元对立思维人为的把它简单化,这样不仅能省好多的力气,还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的实践,好人就离近点,坏蛋就躲远点。

由于这种思维的简单化,比较的省事,所以会有很大的延续性,会成为很多成年人终其一生的主要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解决简单问题那真是手起刀落,利落的很,比如今晚吃包子还是饺子?但用这种思维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问题,就不合适了,不仅解决不了,还可能制造更大的问题。这就有点像让一个川菜厨子做粤菜,肯定不可能得出你想要的结果。

这个过渡阶段比较好的方法是骑驴找马”,围棋继续学着,阅读的兴趣也慢慢培养着。这样做孩子不会太抵触,而且,即使没找着马,至少驴还一直骑着。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妈妈低估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难度。

看看我们周围,有几个人还读书?这可都是上了近20年学的社会精英呢。

书多了,不代表喜欢读书的人就会多。上学多了,也不代表喜欢读书的人就多。即使是那些学霸,也不代表他们就喜欢读书。

总体来说,读书这事挺累的,甚至是挺苦的。一个人想从读书中体验到乐趣,体验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境界,是需要很多很多条件来支撑的,也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来积累的。

而这些都跟我们的本能相悖,短平快才更符合本能的口味,短视频,百八十字的段子,这看着多爽啊!一本书,动辄十几万字,看着确实是累呢。

父母们是深刻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才会不遗余力的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但仅仅认识到这一步真的是不够,甚至可能还有害。

因为,最终能养成阅读兴趣的人一定是少数,就是说这个事的成功概率很低。而为了一个成功概率很低的事去付出多年的努力,风险和成本都是很高很高的,可以说是不划算的,是不明智的。

这有点像彩票,每一期都会有人中大奖,但要是计算落在你头上的概率,那就比下雨天被雷劈了的可能性还小。闲着没事,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买一点是完全可以的,万一中奖了呢。可一个人如果想着靠彩票发家致富,从而拼尽全力去研究,去购买,那就相当相当的危险了。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这种心态也是合适的,千万别一厢情愿的去逼孩子。

一个孩子,不喜欢阅读,才是正常的。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