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讲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关于孩子成长中,父母可能遇到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很详细的说明作者是如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看看史蒂芬·科维是怎么做的,并且看看他故事中的借鉴意义。
"我和妻子为孩子的问题大伤脑筋,儿子的成绩惨不忍睹。我们想尽办法,企图用积极的心态,来激发他的自信心,但所有的努力都徒劳无功,我们终于放弃,并且试着从别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后来我研究美国这200年来的作品中,发现进50年来的著作都很肤浅,谈的都是如何运用社会形象的技巧,与如何成功的捷径。相比早期论著都强调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不可分。而一开始,我们因袭传统与流俗,深信子女的成败代表父母的荣誉。其实,这就给了孩子过高的期待。孩子如果认为自己完成不了,一般都会,自暴自弃,和父母渐行渐远。为了全新的观点看待儿子,我们必须先重新做人。我们投入时间、精力修养品德,建立不同以往的思维。思维与品德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本性不改,思维也难以转换。
愈加深入的探讨,愈惭愧地发现,因为好面子,使我们对孩子的爱有了条件,造成他的自我评价低落。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讲究技巧,而着重调整内心真正的动机与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找出他独特的个性与特质。
一旦摆脱了过去的心态,顿时感受到一股新气象。不必再拿儿子和与旁人比较,不要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到他身上,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与孩子相处。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
可是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保护,因此,一开始表现地相当退缩。他向我们求援,我们虽然倾听,但不一定如预期的反应。几个月过去,他渐渐有信心,也肯定自己的价值,终于以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该有的水平。后来还当选学生社团代表,拿回家的成绩单,科科甲等。还培养出了诚恳热心的个性,走到哪儿都能与人相处融洽。
教养儿子的经验,让我突然认清,凭借品德比所有的技巧都管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品德成功论,根植于一个基本信念之上那就是人生有些原则,是指向成功圆满的明灯,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认都无法忽视。比方说诚实、正直,这些就是人类互信的基础。原则不同于实践,往往只适用于某一种情况,一旦情况改变,就失效了。没有人能通过欺骗,不公,或堕落而获得长久的幸福与成功。一个人越正直、诚实、宽容、温柔、坚强勇敢,行为越正确,自己也就越幸福。
第二、遵循成长变化的原则。人生有许多成长发展的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想要不劳而获、一蹴而就,不但违反自然,而且寸步难行,只会使人失望,加深挫折感而已。教导小孩也要因时制宜,在关系紧张时,能看出一个孩子的反应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私下相处融洽时,循循善诱,效果极佳。
第三、反求诸己,由内而外。"由内而外"即反求诸己,它强调,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得承诺。显培养自己的美好品德,才能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所期望的。
求助于外力,所得到的成功或解决办法,往往经不起考验。由内而外是一个过程,是遵循自然法则,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它会形成良性循环,把自我提升到自立自强,与相互依存的更高境界。
当我们认真了解这些原则,并将之融入生活,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并能转换思维,提升自我到一个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