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幼教老师所产生的爱,近乎于神。”
相信很多父母都听过蒙氏教育这个词。
蒙氏教育,又名蒙台梭利教育法。
20世纪初,在蒙氏教育培育下成长的罗马贫民区奇妙儿童”,震惊世界。
20世纪末,在蒙氏教育熏陶下成长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世界级名人,改变世界。
从创立至今,已过百年,却经久不衰。风靡整个西方世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这一切的缔造者是一名意大利女人,她叫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26岁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随即在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深入研究和检验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
教育界的历史轨迹,由此开始转变。
中国有句老话:朽木不可雕也”,蒙台梭利却用她的智慧,奇迹般点石成金”。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对3~6 岁的儿童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贫寒的普通儿童,在经过几年教导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有教养且聪明自信的少年英才,媒体将他们称为奇妙儿童”。
蒙台梭利崭新又拥有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
1912年,蒙台梭利的著作《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在美国出版,蒙台梭利教育法由此创立。
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
此后,蒙台梭利学校遍布世界各大洲。上世纪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
蒙台梭利创立的蒙氏教育,如今已是欧美最受欢迎的幼教理论之一。
那么,蒙氏教育到底有何厉害之处呢?
蒙氏教育颠覆了人们对家庭教育主从关系的理解。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填鸭式教学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如果说传统教育是工业化流水线模式,那么蒙氏方法就是教育界的纯手工打造。
近年来,明星育儿一直是大家热议的重点,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黄磊的女儿黄多多。
如今14岁的多多,已经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俨然是位初具大人模样的小公主。不仅出落的亭亭玉立,而且游泳、画画、钢琴等才艺样样精通。
当黄磊被问及育儿理念时,尊重孩子排他心中的首位。
我从未把她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黄磊的许多国内父母不同的地方在于,女儿的多才多艺,并不是他强行培养的。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相处。”
黄磊夫妇的育儿方式,如教科书般。
在蒙台梭利看来,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是成人犯了最大最可耻的错误。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会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成长中的孩子有9个敏感期,父母需要尊重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9个特殊时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1.语言敏感期(0-6岁)
2.秩序敏感期(2-4岁)
3.感官敏感期(0-6岁)
4.微小事物敏感期(1.5-4岁)
5.动作敏感期(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9.文化敏感期(6-9岁)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
因此蒙台梭利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居于协助地位,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身为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身为父母,并不能将孩子的教育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与儿童最亲近的人是母亲或老师,她们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隐形”助手。
但需要警惕的是,她们也可能是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对他们造成危害的人。
孩子每一次的成长,都是从模仿大人开始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正如宋庆龄所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从幼儿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以上仅是蒙氏教育的冰山一角,蒙台梭利让许多孩子成为了无限可能。蒙氏教育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学校教学,同时也适用于家庭教育。
对于教育,我们需要谨记的是,人类的高贵来自于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