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微微转凉的9月,开学已近一周,催泪大片还在如火如荼上演中。
其中最惨烈的,莫过于幼儿园小朋友们的真情实力演出。
一个娃掀起千层浪,带动哭声一遍;有的抱住爸爸妈妈腿不让走;有的一次次打开教室的门,哭喊着要回家……
01 妈妈我想你3岁的朵朵哭诉想妈妈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头上顶着小辫子的朵朵隔着屏幕表白妈妈:上学太麻烦了,我想你了。”
妈妈说,下午就去接你。”
孩子抗议,我等不及你这么慢。”
妈妈又说:明天坐飞机去接你。”
孩子甩着手回答:不行,因为,坐飞机我也想你……”
朵朵哭得口水直流,认真的小模样又让人忍俊不禁。
昨晚,哥哥打来电话,说起刚送进托班的侄子,前几天入园时还一切正常,这两天一到幼儿园门口,死死拽住爸爸不放,哇哇大哭。
同事一大早向我吐槽,报名小班的儿子已经在园里哭了好几天,今天早上又是各种不配合:不吃早餐,不拿书包,不愿出门。
软硬兼施无果的情况下,老母亲只得扛起挣扎的儿子直奔幼儿园。
孩子们舍不得离开父母,爸爸妈妈们何尝舍得离开孩子呢?
不适应幼儿园新生活的,还有大人们。
02 爸爸: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开学时穿着迷彩服、身材高大的爸爸,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对着窗户低着头哭成了泪人。
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哭,在围墙外偷偷观察宝宝的爸爸蹲下身来,掩面频频擤着鼻子。
送完娃回家的路上,涕泪滂沱的爸爸取下模糊的眼镜,拨通孩子奶奶电话,电话中母子两人聊到孩子的情况,又哭成了一团。
再阳刚、再彪悍的爸爸们啊,在孩子面前永远是最纯真、最柔软的模样。
03 妈妈:最不能适应分离电视剧《二胎时代》里,金灿灿抱着马上要进幼儿园的女儿哭得稀里哗啦,眼妆哭成了熊猫眼。
一旁的女儿倒是淡定多了,直翻白眼,这么多小孩看着你呢,你丢不丢人呀?”
灿灿不舍地抱住女儿,和老公商量,让女儿在家里多缓冲”两天。
万一女儿想我怎么办?”
比起孩子,妈妈更不能适应分离啊。
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没有玩伴、受别人欺负。
不适应回到家中空落落的房间里没有孩子闹腾的身影,稚气的声音,到哪儿都不习惯。
从孩子出生起,每一天朝夕相伴,每一天如数家珍,转眼间他们就要离开、要去上学了,妈妈们真的像从身上剐肉一样,永远没有做好准备。
04 女儿:15天移情别恋前不久,我到北京办事,与女儿有了第一次长久分别。我记录了生生分离的每一天。
第一天
上午,不到3岁的女儿抚在她外婆怀里,送我上车,我对女儿说:妈妈出去办事情了,过段时间马上回来,宝宝听外婆话啊。”
女儿懵懂地点点头。我狠下心,提着行李转头上了车。
第二天
给家里打电话,孩子外婆说女儿一天到晚哭着找妈妈。
只得带着女儿到处转悠,周围亲戚家、邻居家、附近的超市、游玩的地方,都转了个遍。
可是女儿每个地方都不长待,找不到妈妈就哭着要去下一个地方找,晚上醒来几次喊着找妈妈”。
我在电话这头听了心里一阵阵心疼。
第三天
想打却又不敢打电话,我怕……听到女儿的哭声。
第五天
与孩子外婆微信视频,我故作开心与屏幕那头的宝贝打招呼,女儿嘟起小嘴,闷闷不乐地瞅着我不说话。
呼唤了几次,孩子才从嗓子眼时挤出一声细细地妈妈”。接着,张开嘴,很委屈地大哭起来。
第七天
通视频电话,孩子外婆说白天不哭了,只是晚上睡觉前要哭一下找妈妈。
女儿不让挂电话,我给女儿讲了一个多小时的绘本。直到那边长久没有动静,外婆轻轻地说:你也睡吧,孩子已经睡着了。
心里才踏实下来。
第十天
打电话回家时,女儿正与邻居小哥哥玩游戏,没空接我电话,外婆说她正玩得开心呢!
心里替她高兴,可是心里好像又有一点点失落。
第十五天
给家里打电话,女儿正在画画,外婆喊她过来接电话,电话这头的我清晰地听到孩子说:不接,我要画画呀。
我对外婆说:没事,你让孩子画吧,不要打扰她。”
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能适应环境、适应分开。我还处在感情的低谷区,她却已经移情别恋,可以不要我了。
当妈的心里着实有些意外和说不出的滋味。
05 有一种爱叫分离都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张晓风在她的散文名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里这样写道: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
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父母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早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就越成功。
就像狠心的老鹰在高处推下小鹰,让它练习飞翔,才能在蓝天翱翔;
就像大树旁边那棵幼苗,要移栽出去,离开大树的庇佑,才能茁壮成长。
这一生,父母会经历各种小别离,目送孩子走进幼儿园,蹦蹦跳跳小学毕业,跨进中学的大门,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
孩子可能离家越远,回家越来越少,见面次数也越来越少……
但他们会去长更多的见识,去见我们不曾见过的风景,去体验我们不一样的人生,超越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成长会痛,分离会痛,却是每个家庭、每对父母与每个孩子的必须共同面对的过程。
分离,将会是我们一生的课题,父母擦掉眼泪,合适的转身,得体的退场,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