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少稚嫩的你,应该很调皮,常撒娇和耍赖吧?
青春时期的你,可能很想摆脱,父母的管控吧?
逐渐成熟的你,也许很享受,自己的社交圈吧?
小孩子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生来就对周遭的事物好奇。

看着你懵懂的“抓周”,父母兴奋的揣测你是怎么想的?后来你蹒跚学步,总是摔跤,父母心疼的嘲笑你笨拙的样子!再后来你跑跑跳跳,有了自己的个性,父母争论你到底遗传了谁的脾性?
还记得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你,被父母训斥,委屈的好像天都要塌了。可是你耍赖、撒娇以后,父母的气就已经消了大半。

等你可以去学校了,父母没有想象中的放心,总是怕你会被欺负!当你总有写不完的作业,父母体谅你学业为重,默默准备着营养的饭菜!等你备战中高考,情绪不稳定,父母担忧你压力太大,总会安慰你尽力就好!
青春叛逆的你,没少与父母顶撞、吵架,常常惹他们生气。可是你不会轻易服软,只想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慢慢成熟的你,从大学到步入社会,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同学、朋友、同事越来越多,休息时间也是常常和他们一起休闲玩乐。你待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外面的见识越来越多,开始和父母有了代沟,沟通变得越来越难。可是你并不以为意,很是享受自己的社交圈子。
你,长大了吧?很少对父母任性撒娇了吧?家里的饭菜,吃得越来越少了吧?

现在的你,还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吗?
独立的你,还能每天都听到父母的唠叨吗?
忙碌的你,还是最爱吃父母准备的饭菜吗?
现在你是在家乡生活,还是在外奔波?和父母住在一起,还是结婚成家?父母所在的家里,你是常住居民,还是偶尔串门?
当我们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总是想要逃离家里唠叨,所以会选择搬出去,独立的生活。刚刚搬出去的时候,每天都会和爸妈打电话,天冷了,他们告诉你多添衣物;天热了,他们告诉你注意避暑;下雨了,他们提醒你带伞;天黑了,他们提醒你注意安全;早上了,他们担心你有没有吃早餐;下班了,他们担心你有没有好好吃饭。
“回来吃吗?你妈做了你最爱吃的菜!”这句话常常会听到。

当我还住在家里的时候,下班以后会和朋友、同事早早约好了晚餐在哪里吃,所以电话里听到“回来吃吗?”,总是漫不经心的说“不了,跟别人约好了”。那时候没想过,爸妈为了等我回家一起吃饭,精心准备的都是我爱吃的菜,回家以后,饭菜也总是留出了一部分,因为他们怕我回来还是会饿。

后来我搬出去住了,说是为了上班更方便些,其实只是想自由一些。爸妈担心我没时间吃早饭,晚饭也会随便吃些方便面等速食,所以还是会打电话问“回来吃吗?”。初期还是会经常回家吃饭,因为方面面这些速食餐,确实吃腻了,回家看见一桌香喷喷的饭菜,都是从小就爱吃的味道,无比幸福。

等适应了独立的生活以后,工作和业余时间也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就很少回家吃饭了。吃过了外面的山珍海味,你还是最爱吃家里的饭菜吗?

作为父母的孩子,你有时间常常陪伴他们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见他们的次数越来越少?
哪些无意的瞬间,你发觉他们正在慢慢变老?

每周的休息时间,我都会回到爸妈所在的家,就像无形的约定一样,我会准时回家,他们会提前准备好吃的。
我妈妈做菜的口味偏咸,小时候起,爸爸总是一边吃饭,一边吐槽“菜太咸了”“少放点盐”。如果你觉得他是嫌弃妈妈做的菜,那就错了,因为我爸爸除了必要的饭局和应酬以外,从不在外面吃饭,不管忙到多晚,不管离家多远,一定会回家吃饭,而且吃得很香,菜也很下饭,爸爸每次能吃两碗米饭。
我妈妈做的菜确实很咸,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家里饭菜的味道最香、最好吃。

为了提前准备饭菜,爸妈一早就会去菜市场挑选食材,我也陪他们去过很多次,市场人潮拥挤、菜品种类繁杂、品相参差不齐,还有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的奇妙感觉,这是我对菜市场的印象。随爸妈去菜市场的时候,很佩服“妈妈们”,她们总能精准的找到卖相和口味俱佳的食材,也许这是女人天生的敏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周回家的时候,再吃妈妈做的菜,偶尔会很咸很咸,偶尔又会很淡很淡,妈妈不好意思的解释说“忘了放没放盐,转个身就给忘了”。每周回家的时候,买的不再是苹果等,一类很脆生的水果了,因为爸妈说他们牙口不好了,咬不动坚硬的食物。每周回家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们期待又欣喜的情绪,原来他们每天都在盼望,孩子回家的那天早点到来。
爸妈的记忆力变差了,白头发增多了,牙口也不好了,他们正在慢慢变老了。
但是他们记得买我最喜欢的食材,记得做我最爱吃的菜,记得我的口味是甜是咸,盼望着他们的孩子能常常回家。

中秋节将至,家里的饭菜还是你最爱吃的味道,你会回家吃饭吗?
除了逢年过节,请你也常回家吃饭!陪伴父母,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