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六岁前是否应该为孩子制定规则?

关于孩子的规则意识的问题,布丁妈也跟很多的宝爸宝妈们讨论过,到底是不是应该给予孩子行为上的限制?限制孩子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宝爸宝妈们非常关心的。今天就这个话题,布丁妈想说,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限制,为孩子制定规则,是想让孩子明白,怎样才能让别人接受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为什么要让别人接受。温柔的宝爸宝妈说:"我想让我的宝贝保有自己的个性,我不想让我的孩子随波逐流去讨好别人"。但是如果这样,当宝贝三岁后开始集体生活时,孩子就会不可避免的遭受到突然的打击,他们会发现周围的人不像自己的家人那样对自己唯命是从,小朋友们会讨厌他,远离他,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们要么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要么就只能一直处于自己的世界中。

为孩子制定规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为孩子制定严格的边界,不允许孩子越雷池一步。良好的规则环境是指: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既可以得到父母的关爱,又能学会用同等的关爱做出回应,因为孩子喜欢他的爸爸妈妈,也想让他们喜欢自己,所以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的过程中才会配合。当孩子三岁,对物品的占有欲逐步减弱后,他们会非常开心的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这也并不是受到父母的提醒(可能也会有关系) ,而是他们自己的快乐和被他人喜爱的感觉的影响。

有的宝爸宝妈说,对!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对我的孩子非常严格。其实严格和宽松,也只是不同的管理风格,问题的关键也不在于应该严格还是宽松,天性严格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严格要求,认为应该适当的要求孩子讲礼貌,保持卫生,上课不说话等等。只要父母态度和蔼,孩子能够快乐成长,严格的教育要求就不会对孩子产生害处。天性随和的父母也可以用随和的方式培养出听话温柔的小宝贝,只要宝贝态度配合,虽然宝爸宝妈并不会在某些事情上过于严苛,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也会毫不犹豫的指责纠正孩子的错误。

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奖励或者批评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在小时候,为了帮助布丁培养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我会在他收拾了玩具以后表扬他:"布丁,你把玩具都收到玩具筐里了,你真厉害,屋子里变得好干净啊!"如果只是简单表扬他"你真棒!"这就并不能算是有效的表扬,批评也是如此,应该告诉孩子你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我为什么要因此批评你。目前的育儿理念多是提倡家长用有效的表扬代替批评来引导孩子,在孩子正确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时提出表扬,激励孩子一直维持这个正确的行为。只要我们注意表扬的分寸,这也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欢迎关注好玩妈妈两个半,布丁妈会持续分享更多教育观点和更好玩的家庭陪玩游戏,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