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孩子画的这首诗把我看呆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首诗是谁写的

"

【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孩子,遇见你,是我人生重来的唯一机会】

微博上曾有一位家长,发了几张他家8岁孩子玩泥巴的图片,隔着手机屏幕就能感受到这位家长满满的自豪感。

这就是玩泥巴的效果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首诗是谁写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首诗是谁写的

说实话,我挺能理解那位家长的自豪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首诗是谁写的

因为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谁也不知道他以后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伟大发明。

弗兰克·赖特就是这样。从小就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喜欢玩积木,喜欢观察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和形状,最终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

美国著名女作家贝蒂•史密斯曾说过:

孩子得有想象力,想象力是无价的。孩子得有一个隐秘的世界,里面住着从来不存在的东西。”

1998年出生的来自葡萄牙的女孩Luisa Azevedo,她从小就喜欢艺术和手工艺,喜欢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曾经十几岁的她,就试着把摄影、设计、数字艺术再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糅合在一起,结果惊艳了无数人。你看,这就是想象力世界里那些不存在的东西”。

知乎网友@达芬奇思维曾经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6岁的小女孩为了背古诗,把整首诗拆解了,再用自己的想象把诗还原成一幅思维导图。

看得出来是哪首诗吗?

整张图没有一个字,但把诗完整呈现了出来。

当时小女孩的妈妈辅导她画的时候,在孤舟蓑笠翁的翁”字上犯了难,但小女孩一下就想到了:蜜蜂的声音不就是嗡嗡嗡嘛,画一只蜜蜂就行了。”

这画好玩就在此嗡非彼翁”,有没有被她丰富的想象力所震撼到?

相比之下,小时候只靠死记硬背的我简直逊毙了!

不得不说,小孩子的想象力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精彩

1968年在美国曾有一桩离奇的案件:有一位母亲状告幼儿园剥夺她女儿的想象力,案子最终的结果是这位母亲胜诉。

然而整件事的影响却不是胜诉这么简单,内华达州居然因此事而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两项权利:

1、玩的权利;

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用法律条款来维护想象力,道理很简单:想象力就像是孩子的人权,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在他的著作《郑渊洁给孩子的励志书》中这样写到——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能发明创造,另一种人不能。进行发明创造的人才能出人头地。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发明创造呢?

因为他们没有灵感。所有的发明创造以及一些发现,比如写文章、发现相对论、发现万有引力,都离不开灵感,灵感是创作之母。

灵感的爸爸叫想象力,妈妈叫知识。

《西方文论选》中也曾对想象力有过这样的概述: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不仅将事物幻想为比眼见的更伟大、更奇、更美,还能觉察到事物的缺陷。

所以,想象力虽然不是成功的全部因素,却也是必要因素。对孩子而言,想象力本是天赋,却在成长的过程中悄然流失。

不久前,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

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

同时,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调查结果表明:

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

许多家长也许意识到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但却忽略了想象力之于孩子的本质是什么:

想象力本来就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品质,家长并不需要刻意培养想象力(如果你看到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这种文章,请狠狠的鄙视),那个动作应该叫做——保护。

那么,怎么做才能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不被扼杀呢?

1、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的乱涂乱画

很多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都喜欢拿着笔到处乱画,墙上,桌子上,沙发上,所有他们能碰到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画板。

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看见一次训一次,甚至有的家长会看见一次揍一次(比如把爸爸的车也当成了画板),直到孩子不再乱画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就是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对一个小孩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健全,不知道怎么用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有想法,相比之下画画就很容易操作,小手随便一画就可以把心里面的想法表达出来。

虽然我们看不懂,但这就是他们的内心,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所以对于孩子来讲,乱画”就是他们表达内心想象力的一个媒介,是他们的第二语言。

说到这里,估计有一些家长会说:不能制止,只能放任他们肆意涂鸦吗?可我看到那些个惨遭荼毒的墙和家具,还是会心塞啊。”

建议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个大一点儿的绘画板(小的画板会导致孩子涂鸦区域受限过多,估计他不会喜欢),或者多买些白纸贴在一面墙上,作为他们的绘画墙,画满了撕下重贴就好。

2、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

网友@jennie真真是香港大学的儿童健康在读博士,她在知乎上就曾针对如何培养出一个创造力爆棚的孩子?”这一问题,提出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的观点。

她认为,当我们为孩子规定一个正确的路径的同时,也扼杀了他无数个可能性。小时候被家长不断地用旧的观念纠正错误”的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有勇气去发挥想象,更不会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

所以她的观点是少说,少干涉,少评论,还给孩子一片想象力的天空,留给未来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

她的这一观点我很赞同。

不过有家长可能会问:什么都不干涉他,他将来长大了违法犯罪怎么办?”

其实不干涉”指的并不是完全的纵容,而是——

作为父母要以引导”为主,少给他们制定一些条条框框,多给他们一些自由,遇到与我们认知相违背的情况时,不要一竿子打死的先否决,多问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不定他们的答案就会给你惊喜。

3、尽量缩短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

我闺蜜曾跟我说过一个让我啼笑皆非的事情:

她女儿回老家第一次看到猪的时候,居然被吓哭了,原因就是在她脑子里,猪就是应该是粉粉嫩嫩的佩奇,而不是这个肥头大耳,奇丑无比的二师兄。以至于返程途中还一直在说那不是猪,是我朋友随便找个怪物骗她。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这样,都是过早地长时间看动画片,而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他们脑子里接收到的就是这种固定的信息。

你如果问他们:

狗熊长什么样?

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熊出没》里的熊大熊二。

猴子长什么样?

是头顶着菠萝的吉吉国王。

猪长什么样?

佩奇……

长时间的看电视,导致孩子没有了幻想的空间,丧失了想象力。

美国儿科学会就提出过:

不建议1岁半以下婴幼儿看电视或视频。2-5岁的幼儿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

有家长会说:不让他看电视他就哭闹。”

其实不然,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转移的。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或者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来代替看电视。且父母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在家少看电视。

自2017年柯洁败给阿尔法狗之后,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这场赛事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而智能化,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云曾在一场大数据峰会上说: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我们的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

所以对这一代孩子而言,竞争者不只是身边的同龄人,更包括几乎要渗透到各行各业的那些人工智能。

想要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脱颖而出,唯一能取胜方向的就是靠想象力、靠创新。

就像《全新思维》书中所讲的: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属于那些有想象力的人。

【粉丝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赋究竟是什么,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在对话框输入测试”,答案就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