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里有个有趣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哈罗把刚出生的婴猴从母猴所在的笼中取出,放到另一个装有两个人造母亲的笼子里。
其中一个笼子里是金属的猴子胸前安了奶瓶,另一个笼子里是布做的猴子没有安装奶瓶。
婴猴只有饿了的时候,有强烈吮吸的愿望时才会去金属猴子那里。
实验发现,只要当婴猴受到惊吓,第一时间还是会跑到布妈妈那里。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有奶便是娘的观点是错误的,婴猴只要在感觉到饿的时候才到有奶的金属猴怀里去,多数时间,它更愿意待在有着温暖质感的布猴那里!
这是不是也说明:婴儿吮吸母乳除了是因为饿,还因为母亲的怀抱温暖?
很多婴孩,刚出生时就爱抱抱,睡着了放下就醒,醒了就哭,特别娇气,这也许真的不是孩子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他们需要爸爸妈妈抱着的那份安全感,有了那份安全感他们才能睡着。
也有很多老人,自觉得有经验”了,就让新父母们将孩子放在婴儿床,哭闹也放任不管,不要让孩子形成总是要抱抱”的习惯,一时心疼,换回几个月甚至往后几年都好带”。
但科学证明,这种观念是不对的,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过充分安全感的孩子,比那些任自发展”,哭闹父母不管的孩子,长大以后性格要开朗乐观得多,相对的,成功的概率也高很多。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正值没有安全感的时期,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香香妈妈生完孩子很快就步入了职场,想着一方面为整个家庭减轻一点负担,一方面不让自己与社会脱轨。
话说,家庭事业总是两难全,香香妈妈刚回归职场,就拿出年轻人的拼劲,经常加班到凌晨,孩子那方面便觉得才几个月大,奶奶带着也挺好,三岁之后再好好带也不迟。
一晃眼香香就三岁了,香香妈此时事业也趋于稳定,时间比之前稍微多了写,觉得孩子该上幼儿园了,才将香香接回来一起住。
可是,香香却非常舍不得与奶奶分开,虽然香香盼了很久与妈妈一起的生活,但还是忍不住私底下偷偷地哭。
一天,香香妈下班回家,香香问妈妈一个小时能挣多少钱,妈妈好奇孩子为什么会突然这么问,但还是半疑惑地回答了香香:大概三十元。
香香听到这个回答皱了皱眉头,跑进自己的房间,又过了一会儿跑出来问妈妈要十块钱,香香妈以为她又是想买什么玩具或想吃什么零食,便斥责了她:
我平时已经给你不少零花钱了,而且你要知道妈妈挣钱的辛苦!
况且零食吃多了不好,你想要什么玩具可以给妈妈说,妈妈觉得合适,会给你买。
香香妈没问香香要钱的理由,就突然说了这么一大堆,香香听了妈妈的话,觉得非常委屈,小小的她不知道该说什么解释自己要钱的理解,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随后回到房间锁上了门。
此时的香香妈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躺沙发上想好好休息会儿,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她冷静了下来,觉得刚刚那样做似乎欠妥,又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情绪,敲了女儿的房门。
对不起,妈妈向你道歉,我能问下你需要十元钱是做什么吗?”
接下来,香香的反应,让她大吃一惊:香香从存钱罐里掏出了一元、五角等很多的零钱,摊在妈妈面前说:
我现在只存了这么多,离你的一个小时还差十元,我能用这些钱买你一个小时让你明天早回来一个小时吗?明天是我的生日……”
香香的声音越说越小,香香妈却早已泪流满面。
在这个案例中,香香从小没跟妈妈住在一起,虽然有着强大的血缘关系,三岁以后才跟妈妈在一起的香香,是完全没有什么安全感的。
其次,香香妈连自己也没有发现,自己陪伴孩子其实很少,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得更少,她知道孩子生日,但却不知道孩子会对她提出那样的要求。
再次,香香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没有首先问原因,而是随着自己的情绪主导,让自己那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香香妈无疑是不称职的,但是通过孩子给她上的这一课,她也深深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她的缺点,现实中很多父母也存在。
对于孩子,陪伴是必须的,在陪伴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愿望与需求,是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
二、听孩子把话说完,也许有想不到的惊喜小孙带孩子去公园玩,大家都知道,一旦有了孩子,出门带的东西必定很多,吃的喝的是最基本的,临近中午,太阳有点大,小孙想到带了几个苹果,一时兴起就问自家孩子:
妈妈口渴了,可不可以把你的苹果给妈妈吃呀!
孩子接下来的反应让小孙很伤心,他将每一个苹果都咬了一口,看着自己儿子,小孙差点就哭了,但是她忍住了即将爆发的情绪,柔声问道:
一口苹果也不给妈妈吃吗?
没想到,剧情再次反转,孩子竟然说:
不是的妈妈,我是想每一个都咬一口,尝一尝哪一个最甜,妈妈对我那么好,我也想把最甜的苹果给妈妈!”
听着自己孩子这么懂事的回答,小孙终于流下了刚刚强忍的眼泪,不过这一次不是伤心的泪,是甜蜜的泪。
她非常庆幸自己,遇事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耐心地问孩子的想法,让自家孩子把话说完,不然,她也会经历像香香妈那样对女儿的误会。
而小孙家的孩子,没有说话便想什么就做什么,就是有强烈安全感的表现,在成长过程中,他不缺乏安全感,相信自己的妈妈,也相信妈妈会同样相信自己。
与其他小孩相比,他遇见事情,也没那么爱哭,从小就具有了果敢,想什么就做什么的性格。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很容易能发现,孩子的安全感是应当从小就建立的,如果缺乏了那就该尽力补救。
尽量多陪伴了解孩子,尽量听孩子把话说完,这两招,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