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在子弟幼年时就开始教导,培养他们正直、宽广、光明磊落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和自我督促、砥砺的修养功夫。
【评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幼小时,一尘不染,像一团白色的海绵,既容易吸收水分,着色力又很强,若染上了污垢,改变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从早抓起,从小事抓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培养其正直向上的性格,使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开始健康成长。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有德行的君子,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天天查验自己的言行,反躬自问,才会充满智慧,而且也不会在行动中犯错误。
俭以济贫,勤能补拙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译文】
贫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只有节俭以渡过难关;天性愚笨只要更加勤奋学习,还是可以弥补不足的。
【评说】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有贫穷潦倒的时候,面对贫穷不应该丧失志气。要想办法改变贫穷的面貌,无非有两点,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的途径尚未找到时,节流也是控制用度的有效方法;当收入一定时,节俭就是相对增加收入的方法。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天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就说明,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懒惰、荒废,即使是天才也会自我扼杀。
平常话却稳当,本分人常快活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译文】
安稳妥当的言语,却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很平常的话,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并不多;安守本分,没有奢求的人,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很少的。
【评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经过刻意修饰的话,虽然悦耳动听,可是却如同空中楼阁,未必可靠,而朴实无华的言语虽然很质朴,却最实在。所以与其听虚假的华丽辞藻,不如听真实的平常语言更可靠。
求得人生快活是人的本能,然而快活的标准却无定则,快活的方式也各有千秋。有的人认为应当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有的人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有的人认为,应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涯的事业,其乐无穷”。毫无疑问,后一种方式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己,应该是最佳选择。
处事为人作想,读书须自己用功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译文】
处理事情要多站在他人立场上,为人着想;读书却必须自己实实在在地用功。
【评说】
一个人了解别人比较容易,了解自己却比较困难,这是因为人很难不带主观色彩地剖析自己,而看别人的缺点却清清楚楚,所以善于自察的人,注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立身行事时常将彼心作此心,常将此情思彼情,这样与人方便,亦与己方便。
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是为了增长自己的学问,非自己身体力行不能有所收获。孟子说,君子依照正确的方法来得到高深的造诣,是想使自己心有所得,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这样才能积累很深。积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南宋理学家程颐也说:学莫贵乎自得,非在外也,故曰自得……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行者,其得易失。”
严可平躁,敬以化邪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
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译文】
教导小孩子应当严格,因为严格的态度可以消除孩子心中存在的浮躁心气;对待邪恶阴险的人应当采取尊重的态度,因为尊重的态度可以化解那些小人的邪恶之心。
【评说】
将小人与小儿并举,并提出不同的对待方法,确实是王永彬先生之睿见。小儿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神不安,这就是躁气,要通过严格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为将来成才打下基础。而小人则心思邪僻,挖空心思来害人,对这样的人,不能采取严厉的手段,而要采取感化的方法,用敬”字诀,通过敬,唤醒对方的良知,使之改恶从善,即使达不到感化的目的,以敬待人,至少也不会受到小人的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