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辟谣:宝宝爱撕纸太捣蛋?能够锻炼3项能力,撕纸让宝宝更聪明

同事家的宝宝7个月了,最近发展了一个新的爱好——撕纸。同事抱怨着,家里的抽纸只要让娃看见,一会儿工夫,整包都会面目全非。还有其它各种纸,只要在宝宝手里,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撕掉。

对于宝宝的这个新爱好,同事感觉很头疼,好好的纸非要撕坏,这也太捣蛋了。

我笑着对他说,宝宝爱撕纸,你应该高兴才对。同事不解,我告诉他,爱撕纸的宝宝更聪明。看着同事一脸懵,我只好给他详细地解释一番。

其实宝宝撕纸的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很多孩子身上。撕纸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

如果家长仔细观察会看到,不同月龄段的宝宝,撕纸的方式是不一样的。5、6个月的宝宝刚有撕纸的这个动作,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称之为撕”,主要动作还是抓”,孩子在抓住纸的时候会用力的拉、拽。

慢慢的,孩子的手部动作逐渐成熟,就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撕纸动作了,把纸拿在手里,两个手会配合去完成。

孩子撕纸的动作,是伴随着其生长发育的规律而来的。

手部敏感期的到来。

通常,撕纸的行为,最开始会出现在6~8个月的孩子身上。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无论是撕纸还是去抓物品,都是因为他们手部敏感期的到来。

在这个阶段,孩子喜欢用自己的手去探索不同的物品,感觉它们的温度、不同的触感、发出的声响等。这是孩子的探索过程,也是他们的学习方式。

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的发展。

孩子最开始的手部动作其实是无意识的,渐渐的他们开始有目标性地去抓东西、撕纸,作出一系列的动作。

这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的发展,也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当中的必经之路。

手部动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宝宝从三个月左右开始尝试伸手去抓,逐渐控制自己的力度。渐渐的,手部的动作越来越熟练,越来越精细。

撕纸动作的开始,就代表着孩子手部动作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别小看了撕纸,其实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

首先要把纸抓起来,还会有揉的动作,撕、拉、扯等不同动作的配合,最终完成了撕纸的过程,这是孩子手部动作逐渐成熟的标志。

看到这里,家长们不会再觉得,宝宝撕纸只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了吧。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行为,都是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标志。

爱撕纸的宝宝更聪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关于宝宝撕纸的好处,是切实存在的。

宝宝在撕纸的过程当中,对其3项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有利于手部动作的发育。

在宝宝出生以后,手部动作的发育是非常迅速的,并且手也是宝宝最早使用的工具”。

刚出生以后,宝宝的手喜欢紧紧地握着,当有东西触碰到掌心时,出于条件反射,把东西抓住。但是这个时候,其抓握的动作,是无意识的,这只是抓握反射的结果。

逐渐,宝宝的手指伸开,然后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化,能够拇食指捏,手部的动作在逐渐的成熟、精细。而撕纸的动作包含了抓、拉、捏等,锻炼了宝宝手部肌肉和各个手指的功能。

2、有利于大脑神经的发育。

俗话说心灵手巧”,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句话也成立了。0~3岁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速的阶段,手部动作的运用,能够促进大脑神经的发育。

孩子在撕纸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只有手部动作的参与,还需要他用眼睛看,用大脑去思考。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在做撕纸的动作,是出于无意识的。

渐渐的,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去发展这个动作,怎么样撕纸更容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撕法。这些在实践过程当中总出的经验,不仅让孩子的动作更为成熟,也促进了大脑神经的发育。

3、有利于孩子多感官的刺激。

孩子在撕纸的过程当中,会让多感官都受到刺激。孩子会看到纸的形状、颜色,这是视觉的感知。撕纸的过程当中会发出声音,这是听觉的感知。

不同材质的纸,拿到手里的触感是不一样的,这是触觉的感知。有的宝宝还会在撕纸的时候,把纸塞到嘴巴里,用嘴去探索一下,这是味觉的感知。

婴幼儿的学习,是调动多感官去感知的。通过这样丰富的感受,会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容易获取知识。

既然撕纸对于宝宝好处多多,有些家长又要犯愁该如何引导宝宝练习撕纸了。其实,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对撕纸的强烈爱好,但是当宝宝有这样的行为时,家长不要阻拦,要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给孩子机会,让他撕个够”。】

对于处在手部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当撕纸行为出现后,一味的制止是无效的。那还不如,给孩子提供可以撕的纸,让他撕个够。

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纸,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颜色、触感等,丰富孩子的感知。在孩子玩撕纸游戏的时候,家长最好陪同,以免孩子误撕有用的纸。

【要注意确保孩子安全。】

给孩子撕的纸,最好选择没有油墨字迹的,以免孩子吃手或者误食碎纸,影响健康。选择的纸张也不要过于硬,以免撕纸的过程中伤到孩子的手。

一岁左右的孩子也正处于口欲期,有时候撕完纸还会塞进嘴里吃,家长要注意一下。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避免孩子吃纸。比如,和孩子一起在撕完纸以后,将碎纸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逐渐增加撕纸的难度,增添趣味性。】

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成熟,可以逐渐增加撕纸的难度。比如,在纸上画线,让孩子沿着线撕。或者是直接用纸,撕出不一样的形状。当看到纸张变换着不同的形状,也能够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家长参与到撕纸游戏中来,认真地去陪伴孩子一起撕纸,孩子会慢慢地意识到这是游戏的一种,就会减少对日常各种纸张的破坏。

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看似令人费解的行为,其实背后都有其发展的意义。在面对孩子的这类行为时,家长先不要急着去阻止,要先去探寻一下行为背后的原因。

家长对于孩子教育不能一味阻止,也不能无条件纵容。就拿孩子撕纸的行为来讲,刚开始孩子不懂,见到什么都要撕。但是,家长要告诉他们,逐渐地让孩子明白,什么纸是能撕的,什么纸是不可以动的。给孩子自由,也要让他们懂得规矩。

我是苹果爸爸,反对丧偶式育儿的宝爸,陪伴式成长的践行者。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