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刘鸿雁导读:「奇知」打骂孩子影响大脑发育

"

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有书面咨询回复与文字、语音咨询,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如果您对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存在困惑,请留意文末的预约二维码。

刘鸿雁导读:

本文有很多神经科学上的知识,虽然作者已尽量通俗化,但也免不了出现很多的概念。我特地将一些重要的地方加粗或用其他颜色突出,在地铁上、午间或者一天忙累后好不容易躺在床上刷刷手机的亲们,希望能帮你们快速地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当然,如果你有时间,请尽量全文阅读,学心理、懂孩子,做一个勤奋的家长!

相信每个家长都为孩子的情绪失控头疼过,妈妈交流群里,经常有妈妈问:我家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那么多养育书籍,该听谁的?

美国脑科学权威、知名儿童发展专家丹尼尔・席格提出了顺应大脑构造及发展特性的全脑情绪教养法”,在美国受到了专业人士及普通父母的一致欢迎。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希望能对您把握孩子的情绪、培养高情商的宝宝有所帮助。

1. 大脑是栋楼

二层25岁才能盖好

席格博士认为,大脑就像一栋两层小楼,上层大脑负责思考、规划、想象,下层大脑负责管理身体运转、生命的本能反应以及强烈的情感冲动。

下层大脑住着脑干”和边缘系统”,脑干掌管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运转体系,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体和杏仁体。其中,杏仁体掌管情绪,它能让我们随时随地对危险保持警惕,并能不经思考迅速做出本能反应,包括逃跑、自卫等等。在遇到威胁时,杏仁体甚至能完全劫持”上层大脑。

从原始人开始就有了一遇到危险就掉头逃跑,一遇到攻击马上还手的这项本能。所以,下层大脑又叫做爬虫类大脑”,这是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发育成熟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大脑维持着我们的生存、自我保护等,等不及一点点慢慢发育。

但,负责决策、思考、调节情绪、道德判断的上层大脑要到25岁才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席格博士将孩子的大脑比喻为正在施工的房子”,楼下已经盖好了,楼上还在盖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很多时候会乱发脾气,会不讲道理,会非黑即白的两极化,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都是受下层大脑”控制。

2. 孩子的情绪是教养良机 打骂孩子影响大脑发育

如上所述,孩子哭闹、情绪失控,是因为当时的他被下层大脑控制了,下层大脑是个对危险极度敏感的大脑。所以,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用打骂、威胁、恐吓或者任何让孩子感到恐惧、痛苦的方式来管束,结果一定是——孩子的下层大脑迅速进入危险模式,反应行为就是攻击或逃跑。

那这时候,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小朋友词汇有限,复杂的感情他们能体会到但是说不明白,这时候我们要展现充分的同理心,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引导他们辨认,如妈妈错怪了你,你一定很委屈”。孩子一旦察觉了自己的情绪,上层大脑就激活了,这个时候,上层大脑就从下层大脑那边接手管理,家长可以趁机教会孩子辨认、调节情绪、学会独立思考。

帮助孩子激活上层大脑,唤醒他的思考和控制能力,只有这样他才会冷静的想事情、调节情绪、理解你听你讲道理,孩子才能真正受到教育。所以,孩子的每一个哭闹时刻,其实都是家长激活孩子上层大脑、锻炼上层大脑的绝佳机会。

问题是,每当孩子哭闹、犯错的时候,我们大人也会忍不住生气、焦虑甚至控制不了情绪,这很正常,于是毫无反应那是植物人。所以,怎样看待孩子的行为会决定家长的反应。很多家长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觉得孩子在故意耍赖哭闹,但如果能抱着探究的心理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就能得到更多讯息,也会更清楚怎样教育孩子。

因此,在管教孩子之前,家长请自问三个问题:

❶ 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❷ 我想告诉孩子什么?

❸ 怎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比如,孩子生气的时候爱打人,那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应该是教孩子处理生气的情绪以及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至于管教方法,冷静的父母肯定能想明白:打骂、威胁、吼叫都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行为”转向家长的情绪”,于是孩子的下层大脑就被激活了,孩子就被哭闹情绪控制了,家长也就丧失了教育的机会。

案例:

《全脑孩子》的著作者蒂娜・布莱森(Tina Payne Bryson)有个7岁的儿子,一天晚上,孩子刚回房睡觉又马上跑进客厅,说自己睡不着:我要疯了!你从来没有在半夜留纸条给我!”蒂娜非常惊讶,回应说:我不知道你想要我留纸条呀!”儿子于是开始了一连串的抱怨:你从来就没对我好过!我要疯了!我的生日还有十几个月才到!我讨厌写作业!”

蒂娜是这么做的,她把儿子拉到身边,轻轻抚摸他的背,用安慰的语气说:有时候真的很难受,对不对?但你知道,我永远不会忽略你,你一直在我心里,你要明白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于是,儿子在蒂娜的怀里解释说,有时候他觉得弟弟得到了妈妈更多的关注,而作业占用了他太多的课余时间。在他说话时,蒂娜能感觉到他在慢慢放松——因为,儿子能感觉到妈妈在聆听、关注自己。然后,蒂娜简单地解释了儿子刚才提出的问题,最后,母子俩一致同意明天早上再说。

蒂娜在和儿子的交谈中,首先承认了他的感情,包括使用非语言沟通——身体接触、语气表情等等。然后,蒂娜带着儿子激发他的上层大脑,包括回答问题、承诺儿子睡觉时留张纸条给他、和他一起筹划下次生日、想办法让作业更有趣等等。这些工作他们当晚做了一些,但大多是第二天做的。

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讨论其不当行为造成的后果。孩子情绪爆发时并不是吸取教训的最佳时机,因为,规矩只对上层大脑有效。

这就好像你是下水去救孩子的救生员,在告诉孩子下次别到深海游泳之前,你得先救起TA。

3. 大脑终身可塑造 什么时候都来得及

美国脑神经科学家迈克尔・莫兹尼奇是神经可塑性领域的顶尖专家,他提出人的一生有两个大脑塑造的关键时期:1、出生后第一年;2、从一岁到死亡。

没错,大脑是终生可塑的。

研究显示,1岁以前,大脑无需自主学习下意识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1岁以后,大脑会在有了一定出厂设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有选择地学习,获得技能,进行自我塑造。

简单的说,假设人脑是一部手机,那么,1岁以前是安装操作系统的时间,1岁以后是下载各种APP的时间。后期大脑自己会根据环境、经验有策略地选择安装什么APP。大脑的超强可塑性也就是通过卸载、安装app,优化手机的过程中实现的。

用席格博士的话说,经验塑造大脑。你所经历的一切:你看的书、听的歌、你的情绪感受、你的思想等等。

正如莫兹尼奇所说:我们终身都有学习、改变的潜力,你的能力、幸福、人生都可以持续改善。你是被你的大脑建构的,而你的大脑是可以掌控的。终其一生,你都是你人生的负责人。尽管人们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所以,说到这,我要告诉爸爸妈妈们,两个消息:

坏消息是:你家娃正在脑子里盖小二楼呢,短期之内,你是不能指望他善解人意了。

好消息是:小二层还没盖完,你可以帮着盖,用你的教养,教出高情商、有同理心的孩子。

我们相信,这会是个完美的工程。

刘鸿雁读后感: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特别注意到大脑的塑造什么时候都来得及”这句话。我们做家长的不是完人,每个人都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犯这样那样的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尽力而为了,对孩子问心无愧就行了。等他长大、进入社会,他还会有成长的空间。我们现在身为人父人母了,不还在成长,还在自我提高吗?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用科学告诉我们:家长,没必要焦虑。

温馨提示:头条号上现有不少家长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因三言两语无法获取全面信息,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刘鸿雁工作室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预约请加微信lhyxinli”,注明头条号”。

来源:本文根据齐鲁心理网相关文章整理。

声明:凡本号摘录的文章版权属原作者和来源方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对一辅导咨询进行中!

携手与您一起搭建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能理解与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详细了解点击这里

咨询预约/联系我们

儿童心理成长的微信号:ertong_xinli,是儿童心理资讯和服务平台,欢迎关注

问题快速查找: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小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趣培养,T注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