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给孩子心灵成长的自由,尊重他--鱼缸法则

Hello大家好,欢迎关注笑看世界育儿说,我们专注儿童心理与营养健康领域。如果你在育儿的过程中有疑问的话,可以随时来探讨。我会每天分享身边的一些育儿知识,给宝妈一些帮助,如果你认为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转发加关注。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心理学中有一个鱼缸法则: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鱼,无论怎样喂养,鱼都不会长大,一直保持在3寸的长短;可是,如果将这些热带鱼转移到了水池之中,用不了很长时间,原本3寸长的金鱼,也许就会长到1尺。

仔细想一想,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鱼缸的大小有限,于是鱼的成长便也同时受到了限制;而水池终归要比鱼缸大得多,鱼可以自由成长的空间自然也就随之变大了。

其实,这个鱼缸法则有着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孩子就好比是鱼,而我们对他的保护就好比是鱼缸,鱼”在有限的鱼缸”中一定长不大,他需要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13岁前的孩子,内心正需要迫切的成长,所以我们该尊重他的这种渴望。

妈妈要学会克制自己

淇淇已经10岁了,但每天早上穿衣服却还要妈妈代劳。淇淇也想要自己动手,可妈妈每次看到他慢吞吞、笨手笨脚的样子,就忍不住上去帮忙。不仅是穿衣,淇淇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了,但妈妈几乎都以他动作慢”或做不好”为由而替他做好了。可妈妈奇怪的是,明明自己帮淇淇做好了所有事情,他怎么还那么不高兴呢?

淇淇当然不高兴,作为一个已经10岁的男孩子,还让妈妈替他做事,这对于想要成为男子汉的孩子来说,也算是一种耻辱”。我们可能也有过类似的举动,很多时候都会忍不住上去帮忙,殊不知这就是在为孩子加固”那个鱼缸”。

我们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能只表现在帮他做事之上,更要表现在教他学会做事之上。遇到孩子自己探索的时候,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去帮忙”,克制自己想要伸出援手的冲动,要允许孩子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行动。

不要过多地要求孩子

妈妈一直提醒可可:不要总想着玩,要多看书学习;不要总和别人四处疯跑,要多和爱学习的孩子相接触……妈妈对可可提了许多的不要”与要”,可到头来,可可却一个都没有记住,已经12岁的他,还总是和妈妈对着干……

过多的要求势必会给孩子的成长加上枷锁,他的手”伸不开,脚”也要蜷曲着,极为不舒服的成长姿势”之下,他自然是要反抗,这也是可可要和妈妈作对的原因。

我们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认知,我们应该尊重他,允许他自己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让他自己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听听他的意见与见解。对于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们要明白他为什么不愿意做,而不是强迫他必须要去钻进那个不合适的鱼缸”。

成为孩子的引导者

引导者才是我们的最佳身份,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束缚他,可完全放手也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站在他的身旁,对他的行为予以指导,并为他答疑解惑。

哈里·科勒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老师不仅博学多才,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老师在教育哈里·科勒时,只是借书给他看,如果哈里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而且,老师的解答也只是点到为止。这位老师曾经说:教育学生就好比是放牛,我们不能像那些无知的牧童那样,凭着自己的性子强硬地拽着牛走;而是要向那些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只在拐弯的地方才抖动一下缰绳。”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也和哈里·科勒的老师教育学生一样,我们也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引导他自己去观察、发现、行动。我们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维护他的权利,孩子自然也就不再有所反抗。

给孩子的自由也要有度

自由,尤其是给孩子的自由,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太放纵他。我们要帮孩子养成一些基本的习惯,比如良好的道德、基本的动手能力、起码的自控能力等等。我们给孩子的自由,是要建立在这些基本习惯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孩子太过散漫,我们就要对他进行约束与管制。也就是说,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我们也要让他明白那些正确的道理,同时让他学会自己约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