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现在教育的问题之一: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只有让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克服这些不足,才能逐步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案例

我女儿今年13岁,上七年级。小姑娘本来生性活泼、人见人爱,可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孩子越来越受不了一点点委屈,父母一句略带责备的话,同学一个毫无恶意的玩笑,老师一次并不严厉的批评,都使她无法接受,小到别别扭扭,大到哭哭闹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是太差了?孩子这样下去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我这个做家长的真是既担忧又无奈。

心理分析

目前,大部分城镇儿童的成长环境存在三个弊端:一是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时间太少,缺少自己相对自由的空间;二是家长满足于通过单纯的说教来教育孩子,而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在实际的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三是孩子同时受祖辈、父辈几代人的呵护,成了一个大家庭的中心。

大量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导致心理脆弱,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打击。

专家指导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磨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最终使孩子朝着健康快乐的心理发展呢?

首先,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彻底走出溺爱孩子的误区,时刻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对象。只要家长自己尊老爱幼,有错必纠,平等地诚实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成长为一个有修养、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人。

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鼓励孩子独立解决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孩子们应该也必须有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成人所无法取代的。孩子与同伴一起交谈、游戏、学习或劳动,有利于消除孩子偏执、孤僻等不良心理。另外,孩子在交往中难免遇到问题和矛盾,家长千万不要代替解决,最多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要教育孩子不要回避,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并努力解决。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旦体会到战胜困难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勇气就会成倍地增长。

最后,要教育孩子不仅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还敢于和同伴们分享”自己的不足。缺点或不足人人都有,但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往往过分轻视或放大自己的不足,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导致孩子盲目自大或自卑。家长如果能够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不足,并且大胆建议孩子在好朋友面前倾诉,以引起同伴们的共鸣。这样,自大的孩子就会知道自己有落后于别人的地方,从而虚心向别人学习;而自卑的孩子则会认识到,有些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实际上是很正常的,其他的同伴同样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进而从不安中彻底解脱出来。只有让孩子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克服这些不足,才能逐步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乎孩子一生的成败。从小磨练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真的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