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于丹:人生中应该知道的7个关键词,教给孩子,让他一生受益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早上,岩岩不小心把放在茶几上的插花瓶给打碎了,妈妈昨天才插好的花束也散落一地。事情发生的时候,岩岩第一时间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哭出声来,与此同时,妈妈也被花瓶落地的声音给吸引了过来。

看到眼前的情景。岩岩的妈妈并没有生气,反倒是非常关心岩岩有没有被花瓶的碎片弄伤,马上就凑过去检查起来。岩岩一边哭一边向妈妈道歉,说自己不该把花瓶打碎了,更不该把妈妈费了很多时间才插好的花束给弄坏。

听了岩岩的道歉,妈妈觉得很感动,这孩子,没让她白教一场,做错了事,不但会承认,也会勇于道歉。不过这样一来,妈妈反倒更关心起岩岩来了,她告诉儿子,不用担心,妈妈不会生气的。不仅如此,等岩岩心情平定下来之后,她还拉着岩岩一起用胶水把破碎的花瓶重新粘了起来。

粘好之后的花瓶,表面上的胶水痕迹就仿佛伤痕一般,显得有些丑陋,但是岩岩说可以让它变得更好看。只见他拿出自己的水彩笔,用不同的颜色顺着胶水痕迹勾画起来,新的颜色加上花瓶的底色,整个花瓶变得更加靓丽多彩了,甚至比以前还要好看一些。妈妈看了之后,也非常高兴,她告诉岩岩:有些东西就算坏了,也是可以修复的,甚至可以做到比以前更好看。”听了妈妈的话,岩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突然笑了起来,方才的阴霾,也早被一扫而空。

当孩子打碎了花瓶,不少家长也会像岩岩的妈妈那样,首先会关心孩子是否受伤,毕竟相比于孩子的安全,花瓶的价值就低得多了。但也有少数的家长,会去呵斥孩子,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刚刚犯了错。这两种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哪一种才对孩子更有利呢?很显然,是前面一种。

△△△犯错是常态,修复可以让事物变得更完美

01认错、改错比不犯错更重要

孩子犯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恰恰相反,这才是孩子的常态。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既然不完美,那就必然会犯错,而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能力也比较欠缺,自然就更容易犯错了。

对于孩子的犯错,家长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只要孩子事后能够认错,并积极改错,那犯错对于他来说,就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还是好事。

类似的观点,于丹老师就曾经在一封信中表述过,在那封信里,她就写道:敢于认错比不犯错重要,能改错比敢于认错更重要。

02修复可以不让变坏,甚至变得更加美好

同样是在那封信里,于丹还举出了一个故事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有的时候,修复可以让原来的事物变得更美好”。

事实上,这一点,在上面的故事中也有所体现,修复后的花瓶上虽然有伤痕,可是这些伤痕经过岩岩的涂画之后,反而让整个花瓶变得更多彩了。事实上,修复总是好事,即便它并不总能让事物变得更美好,但至少也能够让当前的坏不至于变得更坏。也就是说,孩子犯了错,只要有弥补的可能,那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上面来,否则的话,情况恐怕会变得更坏。

于丹是一位非常出名的作家,同时也在教育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上面提到的那封信里,她一共提出了七个关键词,除了犯错和修复之外,剩下的那五个,也无一不是包含着大道理的,正如她在信中所说,这些关键词都是很值得教给孩子们的。

△△△常识与规则

①坚持常识,提高短板

当人们长大以后,很多童年时期接触到的常识,往往会被遗忘。比如做人要诚实”,相信每个孩子都知道,因为这就是一种常识。然而当他们长大之后,又有多少人还在坚持这样的常识呢?

在于丹看来,既然是常识,就应该一直坚守,如果你总能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了,因为你每个方面指标都可以达到六十分的及格线,也就是说,你最短的短板,也是及格的。

反之,如果这些常识你不再坚持了,就算你其他方面的能力再突出,也始终有一些短板没能及格。

②服从规则,培养自觉性

规则也是于丹非常看重的一个关键词,为此她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进行对比。在信中,于丹提到自己小的时候,会与伙伴们玩扔沙包或者跳牛皮筋之类的游戏,而这些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孩子们通过玩这些游戏,就渐渐地学会了掌握规则,从而逐渐培养出自觉性。

可如今的很多孩子,玩得越来越高级,比如滑板车,这样的游戏,更高级,速度更快,让孩子觉得更自由,可它就是缺乏规则的。如果孩子只能接触到这些游戏,那他的自觉性就很难培养起来。

在信中,于丹还特意强调,要注意生活中的伪命题”,也即那些看起来似乎合理,可是却经不起推敲的说法。

这些话其实就是告诉咱们的孩子,不要总是以习惯性的经验去判断遇到的事物,甚至一些众口铄金的事,也不总是对的,不要被众人之言所蒙蔽。除此以外,于丹还提到了科学艺术以及孩子的成长。

△△△科学与艺术、成长与成功

1)科学让你理性,艺术助你释放

在于丹看来,让孩子接触科学知识,可以让他变得更理性,而一个理性的人,则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从而更容易走向成功。然而只有理性,却是不够全面的,你还需要接受艺术的洗礼,因为艺术可以助你释放天性,让你回归自然。

所以说,家长们不要只关注孩子的科学素养,一味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用知识”,而忽略了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只有科学与艺术并重,你的孩子才能变得更完美。

2)有成长,就有未来,成功不是必要选项

在信的最后,于丹还特别强调,一个人,只要生命在维持,那就一定有成长,而有成长,则意味着有未来,至于成功,那不是人生的必要选项。

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要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你需要的只是成长而已。如果每个家长都能明白这一点,相信孩子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

于丹的这封信,可谓苦口婆心地告诉了家长很多道理,这些道理,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则需要稍加思考才能理会。然而不管怎么样,这里都建议大家仔细地研读一下那封信,尤其是有孩子需要养育的家长们,当你读完了之后,相信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斩获。

​对于上文引述中于丹的那些观点,你是否认同?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

爸爸妈妈的育儿良方,你值得拥有!

让孩子拥有双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