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朋友感慨现在的孩子越发的难以管教了。自己小的时候只要犯错就会被父母胖揍一顿,而且挨揍的时候还不能哭,因此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三个数",因为父母会在自己哭闹的时候说 "我数三个数,你给我憋回去!"而如今,孩子一哭,自己心都乱了,原本立好的规矩也都一再的被推翻了。孩子的哭闹表现经常让朋友感到束手无策。
当下很多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育儿困扰,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试图和孩子讲道理,但是孩子却常常以哭闹来应对。这样的状况下,任何的教育输出都变成了没有意义的强行说教。而孩子也把哭闹当成了应对犯错状况的惯有表达方式。
前段时间,张姐给孩子报名了钢琴班,孩子一开始还很有热情,可是学了几天,三分钟热度过去后孩子便开始"耍赖"。张姐想让孩子坚持下去,花很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可是每次临出门孩子就会哭闹起来,张姐看到孩子这么难过,就只得妥协和孩子约定下次一定会去钢琴班。可是到了下次的时候,同样的哭闹又上演了,最终无奈张姐把钢琴班给退了。
可见孩子越发的喜欢依靠哭闹来应对状况这与张姐的应对方式很有关系。当孩子发现哭闹可以引起父母的妥协时,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倾向于应用这种"有效"的应对方式。孩子习惯于以哭闹的方式来试探父母的底线,而父母的无原则使得孩子越发的依赖这种表达方式。
上周末和同事聚会,很自然的话题就谈论到了育儿话题上。其中,孩子的情绪化是很多同事都深受困扰的育儿难题。同事东东表示,孩子好像进入了叛逆期,有时候会故意和父母顶嘴,并且特别的情绪化。比如说,周末的时候和孩子去逛街,同事看到适合孩子的外套便想着给孩子买一件,结果孩子连试穿都不愿意,没办法只得两手空空的回家了。路上同事忍不住说了孩子两句,结果孩子嚎啕大哭,弄得同事没办法只得蹲下来耐心安慰。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也是孩子选择哭闹方式应对状况的原因之一。抗挫能力差,也会导致孩子无法正视错误本身。孩子希望通过哭闹的方式实现情绪上的发泄以及问题的逃避。情绪化某些时候也是孩子无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的表现。
孩子依赖哭闹的表达方式,家长应该怎样应对过分宠溺不可取,父母更该坚持原则前段时间,赵姐婆婆来帮忙带孩子 ,婆婆对小孙子特别宝贝,经常是孩子"一声令下",婆婆就赶紧满足。赵姐之前建立起来的"睡前不许吃糖果""吃饭不许玩玩具" 生活习惯,全都被孩子忘到了脑后。一天,孩子入睡前又嚷嚷着吃巧克力,赵姐明确表示不可以,而婆婆则打圆场,"孩子想吃就吃吧,不吃晚上饿!"孩子听到奶奶这么说反而哭闹了起来。赵姐觉得这是管教孩子的好时机,便把婆婆送回房间,而自己则告诉孩子"哭闹没有用!等你情绪平复了,咱们再沟通!妈妈就在旁边等你!"孩子自然是哭闹了一番,看到妈妈并没有给自己拿巧克力的意思,而自己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慢慢的止住了哭泣。
当父母的底线模糊时,孩子很容易产生试探的心理。并且当家长们的标准不一致时,孩子更加喜欢用哭闹这种激烈的表达方式来引起一方的妥协。而当家长们的意见统一,并且原则清晰的时候,孩子反而能够收敛情绪,配合父母的引导。
近来闺蜜很苦恼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表达。一直以来闺蜜应对孩子的哭闹最经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冷处理。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闺蜜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任由其哭闹,觉得孩子闹累了自然就听话了。可是时间长了,闺蜜发现孩子的性格变得越发的内向,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并且孩子的脾气也更大了,经常有一点小事就旁若无人的大声哭闹起来或者摔打玩具。
当孩子以哭闹的方式掩盖错误时,家长过度的冷处理并不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状况发生。当孩子情绪波动较大时,适当的冷处理有利于孩子的情绪平复,但是过度的冷处理则会让孩子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这不仅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也不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情感处理方式的学习。孩子因为父母的过度冷处理反而变得越发的情绪化。
孩子哭闹的时候,训斥并没有用最近几天王姐家的孩子厌学情绪明显,王姐忍不住批评了孩子,结果孩子听到批评后哇哇大哭,这样的态度让王姐越发的生气,于是更加严厉的教育孩子。可是孩子面对张姐的训斥并没有收敛情绪乖乖的去学习,反而把课本撕得粉碎。
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会选择激烈的应对方式,比如说大声的训斥。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没有起到期望中的教育目的,反而造成了孩子更加严重的逆反心理。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加有助于孩子的错误纠正。简单粗暴的训斥并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真正错在哪里。同时,孩子在情绪崩溃的时候,父母的说教并不会被有效的接受,反而会被不同程度的屏蔽与忽略。
孩子与哭闹的方式来企图掩盖错误,家长在试图改变孩子想法的同时,也有必要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底线模糊、原则不清晰、设定好的规矩随意的进行更改,这些容易妥协的教育方式显然不利于孩子对错误本身建立正确的认知。此外,过分忽视或者是言辞激烈的训斥同样会造成孩子无法正视错误本身,不利于孩子的行为改善。
很多家长会被孩子的情绪化所困扰,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及灵活的应对方式才能起到引导孩子的作用。大家对孩子倾向于用哭来掩盖错误的做法有哪些看法呢?对此有哪些应对方式呢?欢迎分享。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