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一个妈妈的留言,她说,孩子一岁半的时候能背完大部分的三字经,现在3岁了,却只能背一半,教她也不愿意学,说唱都是自己胡编乱造的东西,百思不得其解啊?”
看到这条留言,我能读出这个妈妈的焦虑感和疑惑,虽然我们平时的文章都在告诉大家,减少焦虑,多陪伴就好,可是大环境下,妈妈们就是会不断怀疑,为什么我家的孩子还不会背古诗?甚至3岁比2岁还退步了?后台甚至收到过不少留言,问宝宝几岁学认字比较好?
这让我想起土根月子里就认识的一个同龄小伙伴,非常牛的是,这个女孩1岁的时候妈妈发现她无师自通了绘本上的字,可能是妈妈读的时候就记住了,妈妈点某个字,她竟然都能说出来,现在3岁了,认识了几百个字,已经能实现基础的自主阅读了……看着土根,他虽然喜欢听我讲绘本,但对什么是文字都还没啥概念。不过土根和这个小伙伴去游泳,土根是那个戴上泳圈就能玩转泳池的人,他明显更擅长的是运动有关的项目。
模特张梓琳也曾在微博上发过2岁女儿学认字的视频,引来热议
真的每个孩子太不同了。我今天不想空谈,想从最最基本的记忆力发展和孩子能力发展的科学研究,来和大家聊聊宝宝到底有没有必要早早学三字经”和认字”这件事。
小岳岳说到女儿学习的压力,竟然哭了
1
科学实验发现,抢跑”的优势,只能维持到4年级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的一个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1929年,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名字以a和b来代替)进行实验研究。在出生第48周时,对a进行爬楼梯训练,而对b则不予相应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期间a比b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b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结果发现只要少量的训练,b就达到了a的熟练水平。
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在55周时,a和b的能力没有差别。
如果说这个实验还限于宝宝的大运动发展,那么德国的一个实验就更扎心了,德国研究者比较了50个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与50个以教授知识为中心的幼儿园:
结果发现,孩子提前学习的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孩子4年级,从4年级开始,提前学习的孩子成绩出现下滑,特别是在阅读和数学方面有明显的劣势,并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
也就是说,抢跑可能会赢得短期利益”,但是长期来看其实并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在有些方面还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孩子在1岁会背三字经,可能是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和记忆力的确有所长,但是这种习得是生硬的”,她其实并不理解这背后的意思,只是单纯的模仿”,就像我们小时候死记硬背”的一些古诗或者课文,可能很快就忘记了,而最终留在脑海中的,一定是经过自己理解加工后深深印在记忆里的。
土根的会认字的小伙伴,不是妈妈强迫她去学习,而是有一种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以至于过目不忘”,妈妈就可以特别关注一下孩子在文字、图形和记忆力方面的天赋,但不用去过渡干涉,而是陪伴的过程中多一些观察和探索,顺势而为,静待成长。
2
与其让娃抢跑”,不如创造这些共同记忆!
文章开头那个妈妈的疑惑,孩子1岁半时候的记忆,怎么到3岁就忘了。其实这也是符合记忆发展规律的。
知乎上有一个爸爸,对孩子做过一个记忆力实验”:
孩子 1 岁的时候,在一个游乐场台阶上摔倒;
孩子 2 岁时,又去那个游乐场,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这里摔过;
孩子 3 岁时再去游乐场,已经不记得摔跤的事情了。
因为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婴儿遗忘症(infantile amnesia),就是说人们3岁前的很多记忆,会被遗忘。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很少想起3岁前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3岁前的记忆统统消失了,而是变成了一种内隐记忆”。甚至有心理学家家发现,这种早期的记忆会影响个体对他人和自我的基本看法,持续影响个体之后的情绪和行为。
比如当照顾者保持足够的敏感性,能够时时回应婴儿需求时,婴儿就会觉得外界是安全的,他人是可以信任的,亲密关系是值得期待的,自己是被爱的……这些林林总总的体验虽然被孩子所遗忘了,但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我们最应该在3岁娃的内隐记忆”里留下点啥呢?是逼着他背三字经和古诗、焦虑地给他看识字卡片的那个严肃的不怎么有趣的妈妈吗?
难道不应该是和他一起游戏时的疯笑
一起读一本绘本时的默契和温暖
他因为失败哭泣时的安慰和鼓励吗?
……
这些爱的瞬间可能会被孩子遗忘,但却已经内化成他身体的一部分,变成面对未来的力量。
我真的不希望内化成孩子记忆的,是我们的焦虑不安,是因为他不会别人家孩子的技能而让我们产生的失望和怀疑,没有什么比我们带给娃持续而稳定的温柔、信任、鼓励更能让人获得幸福的吧?
最后说:
在陪伴土根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他擅长的方面,到目前为止,除了他对各种运动(舞蹈)特别容易上手之外,其他能表现出来的才能,似乎还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其实我知道,是我潜意识里曾会有和很多妈妈一样的想法,觉得只有会背古诗、会数数、会认字这些实打实的技能(甚至是可以在众人面前秀出来的)才算是一技之长”,但事实上,孩子有很多内在的品质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长处”。比如土根是一个情绪稳定,并善于控制”情绪的孩子,他在同龄孩子里算非常友善”,面对别人打架、抢玩具都是冷静处理,甚至会告诉对方我们是好朋友”(潜台词是你不应该打人、抢玩具)来化解冲突。这些品质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中一定会给他带来优势。
所以妈妈们真的不要总看着别人家孩子的长处,而忘了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孩子的才能,不是只有那些容易表现”的,也有那些隐藏在生活细节里的真善美;不是急于现在就要展现出来,而是放在一生的长度来看,现在的落后”,对未来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
养儿非一日之功。
就像之前那篇文章 邓超这样的佛系”爸爸,在教育孩子上到底有没有出路?里邓超说的那句话,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时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是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我太喜欢这句话了,我们急匆匆展望着孩子们的未来,憧憬着他们成才,却忽略了我们陪伴他们的每一天每一秒才最应该被珍惜。
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回应,都会让他们知道,原来我也曾被这样温柔地爱过!”这才是他人生里最应该享有的生命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