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幼儿园工作,孩子的吃饭问题,是很多家长最为头疼的。食育”简而言之就是食物教育。并非食欲。我们一直倡导均衡饮食,合理营养。随着时代的进步,好多家长明白了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逐渐给他灌输这种思想。在幼儿园中,好多孩子有挑食、偏食的现象,有的孩子甚至上中班了,用勺子吃饭都不灵活。上幼儿园一段时间,孩子能训练的好些,一放假,好多家长,就开始给孩子喂饭。孩子等一上幼儿园,又开始别扭好几天。所以好多大人的做法,实在需要改变。
现在好多幼儿园是有食育项目的,但是,不是每个宝宝都能上有专业食育教育的幼儿园,我觉得,对孩子进行食育教育,家长和老师只是起到一个领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让孩子自己知道,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对健康有帮助,自己要尽可能进食哪些食物,尽可能规避哪些食物,从小开始,就要学着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通过我的观察总结,下面我给大家列举一些影响孩子自主进食的现象:
1.一些父母总是担心宝宝吃不饱、怕宝宝吃了不好消化、嫌宝宝弄脏衣物等,而长期阻止宝宝自主进食。这种不恰当的喂食方式会极大地阻碍宝宝的主动进食。
2.一些父母没有准确的掌握孩子咀嚼、吞咽能力发展特点,喂食过快、过多等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发展。
3.父母不能耐心引导孩子进食,长期使用命令、责骂等方式逼孩子吃饭,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个非常糟糕的事情,他们会想尽办法回避和拖延面对吃饭”这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4.所有人都喜欢在温馨、舒适的环境里进餐,当然也包括婴幼儿。当我了解到那些在杂乱、压抑的环境里含着饭不肯吞咽的孩子们,我特别能理解他们。
5.我发现一些父母缺乏对食物安全、营养的正确认识和烹饪技巧,给孩子准备的食物非常单一。相信没有谁愿意长期进食单一的食物,这也是导致一些孩子不喜欢食物的原因之一。
6.家长会给孩子零食和饮料,一些含大量添加剂的零食和饮料还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尽管父母都知道,给孩子全面的营养很重要,但很多人不能落到实处,绝大多数父母对食育”的了解少之又少。
其实从小学开始进行食育起步就有些晚了,应该从婴儿时期就给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孩子都有挑食的毛病,但这种问题在孩子通过添加辅食有可能避免。孩子在幼儿时期家长给他提供全面、多样化的食物,有助于他习惯接受各种口味。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家长的饮食模式对孩子的饮食习惯影响太大了。
我们知道,在一个家里父母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影响还是坏影响,举个我自己家的例子,我公公婆婆是西北人,他们特别喜欢吃面条,各种拌面、汤面。他们不爱吃蔬菜、不爱吃水果。一大碗面只要配一丁点菜就可以,现在他们知道了这种饮食模式的弊端,能好一些,但吃的量还是不够的。所以现在我家宝宝,也有这个趋势,因为我上班不在家,奶奶给她做饭,面条吃的机会多。我千叮咛万嘱咐,多给宝宝放点菜。现在能好些,但是孩子一吃起面来,那个量我还是比较担心的。哈哈,所以家长真有必要了解一些膳食搭配、饮食营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更好的做到以身作则。
解决的方法,首先父母要有意识,饮食均衡合理,给孩子做表率,家中掌勺的人,也要尽量合理搭配,少油少盐等等。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想从孩子的角度入手,给各位家长和朋友推荐一些靠谱有趣的绘本,这也是让宝宝形成好的饮食习惯,达到食育目的途径之一。
1、《好饿的小蛇》
有一只好饿的小蛇,它每天外出散步,总会发现不一样的食物。它吃掉苹果,身体就会变成苹果的形状;吃掉香蕉,身体就会变成香蕉的样子;它还吃掉了葡萄、饭团、菠萝……啊呜真好吃!通过共同阅读,帮助孩子认知各种不同的食物,通过不断的重复节奏和语言,激发孩子的食欲,唤起对于食物的兴趣和热爱。
2、《饺子和汤圆》
饺子和汤圆是非常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食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认识饺子和汤圆,还可以了解美食背后的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民族文化。
3、《一园青菜成了精》
这本书改编自北方童谣。伴随着节奏鲜明的开头,如同戏剧演出一般,各种我们平时熟悉的蔬菜角色都先后登场。有自称大王的绿萝卜,有看着眼红的莲藕;有冲在最前的小葱;有威力无穷的葫芦大炮……经过一番龙争虎斗之后,藕王无奈躲回了烂泥坑,菜园重新回归了平静。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和语言,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北方童谣的语言魅力,观看一场趣味横生的蔬菜大战。
4、《豆腐哥哥我爱你》
这是一本关于豆腐的食育绘本。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营造出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氛围。即使是挑食的孩子和不喜欢豆腐的大人们,只要读了这本绘本之后都会恨不得立即去尝一尝豆腐的味道。通过绘本讲读,还可以让孩子间接的学习大和小,多和少的概念。
5、《米饭快来呀》
米饭不仅长着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它们还拥有超级大魔法,一会儿是饭团子、一会儿是紫菜卷、还是茶泡饭和米菜粥,香喷喷美味又好看的炒米饭来喽,忍不住去闻一闻、尝一尝,米饭可太厉害啦,能变出这么多的花样,我爱吃米饭,我还要养成绝不不浪费的好习惯!这是一本亲切又充满想象的绘本书,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米饭,不过这个米饭有超级魔法,共读这本绘本,帮助宝宝认识不同的食材,并且爱上吃饭。
6、《草莓快来呀》
以食育的方式,将孩子熟悉喜欢的食物——草莓作为主角,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大感觉系统,让孩子感知为生命提供营养的食材。画面及文字呈现出由草莓做成的各种形态的食物:草莓果酱、草莓慕斯、草莓冰激凌、草莓甜点,让孩子在草莓变变变”的喜悦中,逐渐发现吃的乐趣。
简单给大家推荐这些,关于食物的绘本还有好多,相信细心的家长一定会注意到。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如何给婴幼儿讲解食物绘本最有效?
首先,你要吸引孩子,让他觉得好玩、有趣,否则很难看下去。其次,讲的过程中,调动孩子的五感,并发挥联想,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跟我的宝宝(两岁半)看绘本的时候,有一个故事是羊奶奶请客,吃的五彩水果粥。当翻到羊奶奶做粥那一页,我指着热气给宝宝看,说:热气冒上来了,粥快好了呢!宝宝闻一闻,有没有甜甜的香味?”她就把鼻子凑到书上,闻一闻,说香。”接着,羊奶奶盛好了,端到桌上。我故意用手摸了一下,说:好烫!”又问:宝宝摸一摸,烫不烫?”她就会摸摸看,说烫!吹一吹。”我就说:宝宝跟妈妈一起吹吹好不好?”我们就真的吹。吹好了,我假装拿起一个勺子,挖了一勺喂宝宝,然后问她:粥尝起来怎么样?是不是很浓稠,很香甜?”她也会配合说:甜,好吃。”然后阿呜啊呜大口吃掉。因为粥里面有彩色的水果,我就指着问她:这个红色的是什么?”她会说:胡萝卜。”那个绿色的呢?”豌豆”。我说噢,这些菜可真的很好吃呢。昨天宝宝有没有吃胡萝卜?”她有时候想不起来。然后她就想起妈妈切菜的情景,模仿起来,嘴里还念叨当当当当当”。就类似于此吧,看、听、闻、摸、尝,各种感觉都调动起来了,加深印象。
还有,一定要跟孩子互动。可以让他帮忙翻页,可以对他进行提问,可以装傻说不知道,请他帮忙。总之,不要你讲你的,不管他有没有听。
如果是再小的孩子,可以适当地拿些真的食材给他看。叫他摸一摸,闻一闻,观察、体验一下。然后,对照着绘本再讲,效果会更好。因为这样一来,实际和图画在他脑子里产生了联系,对于小小孩来说,也是巨大的进步。
食育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