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不建议四五年级的孩子开始阅读《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这类的名著,容易破坏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1.要帮孩子选书,既要有趣又要适合孩子的胃口。
这类的世界名著通常都是比较晦涩的,枯燥的,大人都不见得喜欢看,何况是十一、二岁的孩子。
首先孩子不了解书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也无法体会那个时代的情境与氛围。另外孩子对那个国家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也完全不懂,所以不容易进入书里描写的情境当中。这两部伟大的作品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先生于19世纪创作的,反映的是当时年代法国的社会生活。
名著的主题通常都是人性、善恶、生死、爱恨情仇等,不是四五年级孩子所关心的,能理解的。这些孩子尚未成年,哪里懂得什么是人性?
大人如果帮孩子挑选书籍,应该挑选一些故事的主题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孩子正在关心的主题。这样孩子比较容易与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
家长给孩子选书最好是,选择孩子熟悉的或者是能理解的景物和词汇,来讲述故事。
孩子喜欢看就看吖,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只要孩子能看的下去就可以,要知道这样的书在这个年龄段绝大多数孩子都看不下去的,觉得枯燥乏味。我认为能坚持看完这些书的孩子专注力都是很高的,并且有毅力,所以应该也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我女儿也是从很小就看名著,虽然我都觉得枯燥可她就是喜欢吖,五年级看完飘还写了篇读后感,我觉得写的还不错,人物能理解的差不多,包括郝思嘉的性格形成都分析的头头是道,说明孩子看书的时候是带着思考看的,不是那种一目十行敷衍了事。小学空闲时间还很多,能看就多看点,到了初中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书了,业余时间基本都被各科作业和辅导班占据了。
建议不要读原著,而是读少儿版(改写版)的世界名著(下图所示图书)。
以下是教育育推荐的100部小学新课标必读文学名著,建议家长赶快收藏!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钟编写
2.《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
3.《圣经神话故事》陈静选编
4.《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
5.《严文井童话选》严文井著
6.《稻草人》叶圣陶著
7.《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
8.《小兵张嘎》徐光耀著
9.《三寄小读者》冰心著
10.《皮皮鲁传》郑渊洁著
11.《肚皮上的塞子》周锐著
12.《今年你七岁》刘健屏著
13.《荒漠奇踪》严阵著
14.《乌丢丢的奇遇》金波著
15.《我要做个好孩子》黄蓓佳著
16.《草房子》曹文轩著
17.《第三军团》张之路著
18.《巫师的沉船》班马著
19.《糊涂大头鬼》管家琪著
20.《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杨红樱著
21.《幻城》郭敬明著
22.《伊索寓言》 (希腊)伊索著
23.《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俄)克雷洛夫著 裴家勤译
24.《拉·封丹寓言》 (法)拉?封丹著 倪海曙译
25.《格林童话全集》(德)威廉·格林著 杨武能、杨悦译
26.《安徒生童话选集》 (丹麦)安徒生著 叶君健译
27.《普希金童话》 (俄)普希金著 亢甫、正成译
28.《王尔德童话》 (英)王尔德著 唐讪辉译
29.《宫泽贤治童话》(日)宫泽贤治著
30.《列那狐的故事》 (法)玛.阿希.季诺著
31.《天方夜谭》郅涛浩等译
32.《鲁滨逊飘流记》 (英)笛福著 王泉根译
33.《魔法师的帽子》 (芬)杨松著 任溶溶译
34.《金银岛》 (英)史蒂文生著 单蓓蕾译
35.《丛林传奇》 (英)吉卜林著 徐朴译
36.《吹牛大王奇游记》 (德)埃.拉斯伯 刘浩译
37.《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刘易斯.卡洛尔著 陈伯吹译
38.《骑鹅旅行记》 (瑞典)塞.拉格洛夫著 王泉根译版
39.《木偶奇遇记》 (意)卡洛.科洛迪著 杨建民译
40.《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著钟雷主编
41.《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杨吴成译
42.《淘气包艾米尔》(瑞典)阿.林格伦著 高锋、时红译
43.《捣蛋鬼的日记》 (意)万巴著 思闵译
44.《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著 马振聘译
45.《童年》 (俄)高尔基 著
46.《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英)柯南道尔 丁锦华译
47.《哈里·波特与魔法石》(英)joko罗琳
48.《顽皮捣蛋鬼》(德)威廉·布什
49.《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 张继楼,彭斯远
50.《外国儿童诗选》文成英、李融编选 科幻
51.《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
52.《中外探险故事精选》伊明选编
53.《中外动物故事选》伊明选编
54.《中外经典科普故事》伍钚编
55.《中外网络故事》伍钚编
56.《十万个为什么》卢嘉锡主编
57.《科学王国里的故事》王会等主编
58.《生命的密码》谈家桢著
59.《七彩的分光》王大珩著
60.《灵性的王国》张香桐著
61.《悠长的岁月》贾兰坡著
62.《神奇的符号》苏步清著
63.《与鸟儿一起飞翔》郑作新著
64.《无尽的追问》王淦昌著
65.《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路甬祥主编
66.《科学的发现》郭正谊等
67.《130个科学游戏》 (德)汉斯·普雷斯著 吴衡康编译
68.《昆虫记》 (法)法布尔著 言小山译
69.《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法)蒂皮·德格雷 黄天源译
70.《高士其科普童话》高士其
71.《元素的故事》 (苏)依·尼查叶夫 滕砥平译
72.《诗词中的科学》唐鲁峰等
73.《水陆两栖人》(苏)阿历山大·别利亚耶夫 孟庆枢,善诚译
74.《海底两万里》 (法)儒勒·凡尔纳
75.《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 杨鹏、刘道远编 文化教育
76.《东周列国志故事》 郭平、陈咏超改编
77.《中国民间故事》宣仁选编
78.《成语故事365》帆女 阿雪等
79.《中外战争的故事》张鸿海等
80.《中外艺术家的故事》江钥含编
81.《汉字的故事》梅子涵著
82.《阿凡提的故事》赵世杰编译
83.《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著
84.《世界五千年》 段万翰、顾汉松、陈必祥编著
85.《做人与做事》卢勤
86.《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董宏猷
87.《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苏叔阳
88.《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法)韩石
89.《中华经典诵读本》徐含之选编
90.《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来新夏主编
91.《30天环游中国》郑平等
92.《国际知识问答》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
93.《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9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著 李汉昭译
95.《爱的教育》 (意)亚米契斯著 马默译
96.《盛世繁花》徐德霞主编
97.《做一个快乐的少年人》邓碧霞译
98.《父与子》 (德)埃·奥·卜劳恩 洪佩奇编
99.《再见了,可鲁》(日)秋元良平等
100.《大作家史努比》(美)蒙特·舒尔兹
在我看来,不仅没有不好,反而值得赞扬与支持。
首先告诉你,初中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每天六点左右就起床去上学,中午回来午觉都不睡写作业,晚上回来吃了饭,写作业到十一二点,有的甚至写到一两点。当然,这不代表全部情况,但展示我们家孩子的学习状态。总之一句话就是作业太多了,孩子完全没有个人自由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什么阅读不阅读的,学校根本不会再给你这个时间。
可是你知道初中孩子的语文科目都要考什麽吗?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初中高中生必读书目,你就会知道,让孩子在小学大量阅读是一件多么有远见的事。
至于你提到的这两本书,我认为不仅很好,而且值得支持与赞扬。
我们对一件事物做出判断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就是需要先了解这件事。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问这两本书,以及这一类的书,孩子阅读了是好是坏,那么你至少需要自己先去阅读这本书,才能去谈它对于孩子的影响。这两本书我都阅读过,我认为他完全可以给孩子去阅读。45年级也不小了,马上就要升初中,此时不读,更待何时?
我想提问题的人大概是怕这两本书内容过于悲惨,孩子接受不了,我想你大概是不了解经典书籍的真正魅力。经典书籍是历史的缩影,对于人性有着深刻的刻画,其文字里所传递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无形中影响孩子对于文学的爱好,帮助孩子洞悉世间一切美好与苦难,构筑起一颗伟大的心灵。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文学情怀中所表达的,并非仅仅是悲观失意,而是一个让人站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的窗口。
每一本书都在成就一个人,遇到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缘分。不要担心孩子的辨识力,他只有阅读才会灵魂高尚,只有阅读才会具有自我鉴赏能力。
他阅读的不只是这几本书,他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书,每一本书都会像粮食一样构造他灵魂的骨骼。
我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阅读了这些书,只可惜那时候并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对于这些书也只是泛泛而读。直到今时今日,再重新捧起经典,方才真正领略到经典在人类文学史上所留下的光辉。好的书籍是一道光,它既会照亮前人也会照亮后人。
###四五年级的孩子开始大量阅读《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之类的名著,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这个不好说,主要看你孩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正常情况来说,四五年级的孩子大概在十岁左右,我曾经带过四年级的孩子,有些孩子开始懵懂的懂一些世界的规则了。
那要看是孩子自己想读还是家长、老师逼着孩子读。如果是孩子自己想读那OK没有问题;如果是后者那家长和老师的做法就有问题了。《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都是雨果的作品,说实在的,别说四五年级的孩子,成年人阅读起来都会有些吃力。要不是上大学的时候专业课程的需要,可能我也不会去完整的读一遍。
对于孩子读课外书这个事情,其实可能绝大部分的家长都做错了。
去书店,看到家长带孩子买书,而且一下就买很多本课外书,觉得画面真的不错,可一看到书名就基本上能断定九成九的可能性是孩子根本不愿意看。
那么孩子爱读或者说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第一种是故事书,而且故事里要有英雄,而且最好是那种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各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我记得我小时候的英雄不是孙悟空诸葛亮宋江而是一个叫皮皮鲁的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正直诚实勇敢敢于担当有责任感。故事性、趣味性是第一位的,那个丹麦的小老头的确给我的童年创造了很多快乐。
第二种是科普、科幻类书籍。我小时候订阅《奥秘》杂志,从上面阅读了大量的科普文章。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尤其是后来自己研究了数学和物理之后知道当时书上的科普文章有些结论并不准确。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为我打开一扇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知道科学是有趣的好玩的,探索未知学习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三种是短小的美文。小时候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读者》(当时是叫《读者文摘》)。看《读者》的时候是先翻到幽默笑话那里,读完之后就一页一页的翻看,遇到自己喜欢的就看。把最感兴趣的文章看完之后再翻阅,再从没看的文章中选取感兴趣的文章看。可能我快速阅读的能力就是小时候浏览《读者》练出来的。短文的好处是文章短,阅读每一篇文章花费的时间都不长,更容易带来阅读快感。
到我三年级升四年级的暑假我去伯父家玩。我伯父是研究红学的老学究,家里书很多。我说想看书,他丢过来一本《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从此开启了我阅读长篇小说的历程。回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跟我老爸说要看他书架上的书,那些大部头。而且是我想看哪一本就看哪一本。
阅读这件事情,兴趣是最重要的。不一定要读经典,所谓经典也就意味着门槛高不好读。看什么书不重要,只要不是看漫画就行。为什么《哈利波特》卖的好?因为有趣,大人小孩都喜欢看。
###我认为,可以阅读,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关键有一点,让孩子有兴趣地阅读,不带任何任务和功利性目的。
有的名著很枯燥,读起来没有兴趣,如果强迫孩子阅读,会让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读名著要把握好孩子是否读得轻松愉快,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俗话说,雨过地皮湿。虽然阅读时不带任务,但开卷有益,阅读总会有收获的!就像去地里采摘蔬菜瓜果,让孩子怎么高兴怎么采,虽然不会按你的菜单去采摘,但总归所有成熟的瓜果蔬菜,都会给你采摘回来的,所不一样的就是,孩子的采摘是自由的,轻松的,开心的!
我的这个比喻恰当吗?我的看法你是否赞成呢!同意的加关注点赞吧!
###四五年级不适合读这两本书
这个年龄孩子还是看中国小说好,这两本书格调比较灰色,再说环境也与孩子相差太大,所以不推荐阅读。扩大阅读,要选好书,不能贪多求全,一定要有专业人士指导。
###为什么会有不好的影响呢?没有!
作为独生子女的我,小时候一个人被关在家里,就是靠着家里的藏书度过孤独的假期。印象最深的是《洗冤录》,里面各种尸体的特征,吓得一天只敢看一点点,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仍然看完了,虽然这绝对不是适合小屁孩看的书。小学最适合大量阅读了,学习任务不那么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