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作者丨美国双向养育践行导师张蓓
如果我们以爱和责任作为坐标轴,根据象限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养育方式分为三种:只有爱没有责任是放任式,但很少有孩子可以做到自我引导,所以此方法注定失败;只有责任没有爱是专制式,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只具备外部驱动的人格;又有爱又有责任的是双向养育,这是通过爱教孩子承担责任的关系学。父母要做的角色,应是孩子的成长教练”:帮助孩子长大后过好自己的人生。
双向养育提倡用爱代教会孩子承担责任代替基于恐惧的旧的养育方法。这需要大家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避免极端思维、道德主义、把问题推给其他人以及被害者思维,我们需要跳出卡普曼的被害者三角形”,从外在驱动(根据别人的看法判断自己的价值)改变为自在驱动(肯定自我价值),通过正向思维来影响孩子。我们必需意识到问题总会存在,但是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总是存在的,这便是改变的循环。
旧的养育方法是基于恐惧的。惩罚随处可见,然而惩罚只会适得其反,它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叛逆,甚至误入歧途。这里我们还需要注意,言语上的惩罚不亚于拳头!
惩罚不能解决问题,管教也不会带来伤害。在管教孩子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冰山理论告诉我们,行为只是可见的部分,真正导致行为的,是看不见的感受、想法以及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需要为情绪命名,告诉孩子情绪如何发生作用,只有正确知道了情绪,才能真正了解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只有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的需求层次。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人生如磁石,我们展现什么就吸引什么。当我们有更正向的思维,更多的同理心,我们就能体验更多的爱及更少的恐惧。
我们还需要知道孩子如何思考。玩耍是孩子的天职”,他们只知现在,并天生亲快乐,远痛苦,认为一切皆有灵性(泛灵论)。孩子的智能具有多样性:数学与逻辑、语言、空间、理解他人、身体和运动、音乐、自我认知。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天赋。作为家长,需要做的是关注并鼓励孩子各种不同的天赋,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通过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及孩子如何思考,我们能更好的用爱管教孩子:通过柔和、亲切的关爱,教导负责任的行为。管教的目的及第一步是通过教孩子承担责任,帮助他们建立根据环境需要作出合理应对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爱的能力、为信念采取行动的信心(R=TLC)。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是体贴、爱和关怀。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并共同主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有6个步骤:识别问题、理解问题、达成方案、制定计划、跟进计划、评估结果。第二步是达成约定,明确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根据不同的事情,达成不同类型的约定(强制性、变通性、个性化)。要提前计划,当出现问题时,要解决行为问题,而非批评孩子。第三步是坚持执行,可以在执行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孩子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祖母规则”),与孩子有合约等等。
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持续的阶段:学习新技能(对低龄孩子需要拆借步骤),练习技能,承担责任,掌握新技能。我们需要抱着同情心和爱心去教孩子学习新技能,正向引导孩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理解行为、共同决策、不干涉、管控这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帮助孩子成为善于思考、行动积极和品行优良的人。拒绝发号施令、溺爱、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等养育方法。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显著改变家庭中不和谐的现象。我们要注意避免使用命令式和提问式,多使用陈述句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我对。。。。。。(背景情况)感到。。。。。。(感受),因为。。。。。。(原因)”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认真倾听:你对。。。。。。(背景情况)感到。。。。。。(感受),因为。。。。。。(原因)”不要说我明白你的感受,因为世界上不存在感同身受,并且,告诉孩子:诚实讲出自己的需求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从理解原因到使用工具,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感觉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以及自己值得拥有快乐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的自尊的人信心满满,失败无法打击他们。对自我提升和进步充满渴望。这样的人是内在驱动的人,能够进行压力管理,并有为信仰行动的力量。我们应该拒绝给孩子贴标签,发现孩子的优点,了解犯错的价值。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于此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去爱,了解爱的类别里有情爱、友爱、博爱和自爱。对他人的爱是逐步发展而来的,在学会爱的过程中,有6个需要经历的阶段,他们分别是:自我、取悦他人、公平、法律与秩序、伦理道德和普世价值。我们还需要缓解家庭压力,所有的压力都是未被发现的需求,是恐惧的表现。学会接纳孩子,用压力管理方法(如暂停、向人倾诉、远离负面人、打造积极心态、抱有感恩之心等等)将冲突最小化,甚至避免冲突。让学会这项重要的人生技能,用以解决家庭冲突, 运用遏制、直面、同情心、合作四种技巧解决单个冲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选择正确的时机(HALT原则),避免极端思维,让家变成充满爱的地方。在这样有爱的环境里,有技巧的与孩子沟通敏感话题,有针对性的告诉事实,尽早灌输正确价值观,并为转变做好准备。还需要随时提供帮助,有时某个话题需要自己主动提出来,但也需要确保话题适合孩子的年龄,并积极寻找施教时刻”。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旅途,只有自己才是主宰。我们无法逃避人生的选择,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用爱帮助孩子作出明智选择,让自己也让孩子实现各自的人生。
*作者:美国双向养育践行导师 张蓓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业既能成长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顾家庭和经济所需,还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长……
那么——双向养育家庭教育认证导师培训班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