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一分钟解决胃胀气穴位图 胃胀气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胃胀气按摩什么穴位

胃胀气,很难受,一般在早起或者饭前后,出现打嗝现象,并伴随着气体喷出,对身体损伤很大,胃胀气的时候往往吃不下东西,或者勉强进食了,胃部更加难受了,久之会出现身体消瘦,精神抑郁,甚至神经性头疼和胸闷等症状。而在吃药之余,我们也可以利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来处理胃胀气难题。
胃胀气可按摩下脘、足三里、四缝、中脘几个穴位,可以改善胃胀气。胃口不好的人也可以坚持按摩,一天2次左右,可以增加食欲。
具体可以参考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02027811af70c11bcd9ce555.html

一分钟解决胃胀气穴位图

胃胀气 打嗝该按哪个穴位

按中脘穴!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主治】
①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食欲不振、黄疸等脾胃病证;
②癫狂,失眠。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配天枢、足三里、内庭主治霍乱吐泻;配足三里主治脘腹胀痛。

一分钟解决胃胀气穴位图

胃胀气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胃胀气多是消化不良,胃肠运动慢造成的,胃炎、胃溃疡的人常会胃胀气,这里提供2个食疗法,3-5天可以改善情况。 食疗方一:炒谷芽15克,金桔2-3枚(或桔饼) 炒谷芽有健脾理气的作用,金桔有理气和胃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金桔洗净,压扁,将炒谷芽放入砂锅内,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后,再放入金桔煮5分钟,将药汁滗出,再加水煎1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入少量糖,当茶饮。 这种食疗法任何人可用。 食疗方二:槟榔12克粳米60克槟榔有消食行气的作用。 制作方法:将槟榔洗净,用水煎,取汁去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用小火煮成粥,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少量糖或盐,随量食用,一天吃一次,早晚吃最好

一分钟解决胃胀气穴位图

肝气犯胃 按哪个穴位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是因为肝气太过克制脾土,导致胃脘部饱闷不适或胀满疼痛,吃完东西后病情加重,痛无定处,常伴有气频繁,放屁后感觉舒服。这时我们可以选肝俞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太冲穴进行按摩。

肝俞穴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的功效。此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俯卧,在第9胸椎棘 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此穴在小腿的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取穴时,正坐,屈膝成90°,在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能看到一个凹陷,阳陵泉穴即在此处。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

以上穴位搭配互用,有很好的舒肝健脾之功效,可在每天分别对每个穴位进行按摩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敷脐法也可缓解此类型胃炎引起的胃痛:取川楝子、元胡、香附各6克,沉香3克,共捣成末,再用适量的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边用纱布固定住。每天换药1次。

由于饮食因素在慢性胃炎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平时在饮食上,我们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宜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注意饮食卫生;少饮烈酒及浓茶。

缓解胃胀气7大妙招是什么?

缓解胃胀气7大妙招是穴位按摩、捏手指防胀气、跪姿前倾、伏地挺身、站立弯膝、改变睡姿、喝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每一个人的。建议经常出现胃胀气的人,最好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找出病因后对因治疗。

1、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2、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进行相应的穴位按摩,可以缓解胀气。

3、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4、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5、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6。一旦发生胃胀气的时候,如果有床的话,可以立刻躺上床上,并且用身体蜷曲的姿势,双手环抱弯曲膝盖的双脚,有腹部受压迫的感觉。同时涂抹上适量的薄荷油进行按摩,并以打圈的方式按摩腹部。

7、用一汤勺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印有助消化

小儿按摩可以解决宝宝胀气?

可以。
我试过。很有效果。现在推荐给你。
一、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①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
②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二、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三、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以顺气止呕: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力度同揉脐。现在推荐给你: ①摩腹速度宜慢、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速度均匀,若出现上述情况,影响治疗的进行,再顺时针摩一分钟,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速度太快,由小到大,应马上去医院就诊,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
②动作沉稳,腹泻较重者可每日3~4次,甚至出现呕吐,动作轻快。若患儿腹泻十分严重。期间应给患儿多喝水,可反复交替进行。
注意事项。
我试过、爽身粉等,轻拍背部,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
上述方法,不要时快时慢,约推擦100~300次。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会致患儿腹部不适、推上七节骨,至整个腹部:用食、摩腹。一般每日按摩1~2次,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约2~3分钟、中。
三,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
四、揉龟尾,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分钟100次左右。很有效果。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宜立即停止摩腹,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行推擦手法前。
一,并应少食多餐。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如润滑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
二,并将患儿抱起,约1~2分钟,约2~3分钟: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约两秒钟一圈,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揉脐,可减轻揉按之力,大便为青绿色可以

针灸哪个穴位是治疗胃病的?最好附图,十分感谢

    治疗胃病下面的三个穴位完全可以,所以我就把《胃病的点穴疗法》告诉你,自己点穴位就可以----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点穴位不仅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没有针灸的心理负担。祝你早日康复!

    所为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总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暖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般胃病的点穴疗法。     一  梁丘  “梁”指穴在膝盖上方,如在山梁之上,“丘”指丘陵,故名梁丘。     位置:位于膝盖外上缘直上2寸,当伸直下腿则出现一个凹陷处。     主治:胃痉挛性疼痛、膝关节肿痛、乳痈、下肢瘫痪。     二  足三里  “里”指居即集会,通达的意思;“三”指犊鼻穴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3寸(四横指)距胫骨约1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肠鸣、便秘、痢疾、头痛、高血压、失眠、头晕、下肢瘫痪、乳少等。     三  中脘  “中”意指中间,正中而言;“脘”指胃府,是胃的“募穴”,故名中脘。     位置:肚脐上4寸(一个手掌宽)。     主治:胃痛、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脾胃虚弱等。

开胃按哪个穴位最有效

按揉足三里穴:将双手的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双下肢的足三里穴上(掌心按住膝盖,中指末端向外一横指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从轻到重按揉1分钟,具有健脾和胃、安神健脑、导血下行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