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正式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一年级开始可以学乐器,画画,跳舞,游泳,书法足球等。
刚开始孩子很有兴趣,对什么都新鲜。这时候就要找一位有耐心,有水平会教学的好老师。我姑娘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工作忙,都是自己去的,后来孩子说,老师到哪儿先剪指甲,聊天,自己学一会儿就回来了,半年也没有学会几首曲子,回家也不练琴。后来换了一家培训机构,这位老师非常有经验,先给孩子讲曲子,用童话让孩子感受音乐,练的都是听起来非常好听的曲子。在家里都是自己练习,我从来都不用催促。最后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练到了10级。这个过程中,孩子弹琴的感受,常常出现在作文中,有时自己写字累了还自弹一曲,休息一下。弹琴的时候,主要是看准音符,不能弹错,这对她是手脑眼合一,专心也是一个锻炼
兴趣班顾名思义是孩子有兴趣学。如果孩子喜欢学,应该支持。
首先:刚上小学,学习压力没那么大,课业没那么多。课余时间学一门孩子喜欢的东西,是好事。因为正是培养孩子的阶段。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同探讨问题的实质!
回答正题之前,先谈谈上兴趣班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学生分为两大群体,即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由于这两大群体的教育悬殊很大,所以在未来的生活中泾渭分明。
大学里,城市学生靠着小时候兴趣班学到的吹拉弹唱和绘画舞蹈占据着文艺和交际场所,引领着大学生活,而农村学生只能无奈地当看客。他们丧失了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小时候没有条件去上兴趣班,所以他们只好靠着土操场上打的野路子篮球去占据晚饭后的篮球场。对于他们来说,是大学生涯的遗憾和缺失。
这个问题,答题者是见仁见智,皆是从不同立场和出发点看问题。
我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刚刚上学的小学生,学段特点决定了上兴趣班,不能够成为影响学习的理由,若处理得好,则会反而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上兴趣班有利于促进学习,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兴趣班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经历,拓展学习视野。若是孩子真正喜欢或者不反感,更是作为学校文化学习的有益补充。如今教育现状,学校生活相对单调,若适当参加校外兴趣班,合理安排时间,无疑是一种调节式”的有益补充,既增长见识,培养技能,又丰富了生活(人生)经历。我家孩子从三岁起学钢琴,目前坚持到初三还是没有中断,学琴经历和比赛活动都丰富,孩子写作文,有很多素材都来源于兴趣班的亲身经历。
二、兴趣班对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优质学习品质有帮助。守时、认真、专注、毅力、坚持和上进心等等,都可以从中得到培养。我家孩子学钢琴的经历,就培养了上述的习惯和品质。
三、兴趣班培养一技之长,或者是有一项兴趣爱好,能培养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这原本也属于学习品质的范畴,但我单列开来专门讲,是为了突出其重要作用。学校的文娱活动,经常活跃孩子的身影,这无疑可以让孩子增加自信。这些自信连同上述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可以迁移到学习当中,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中,也许会因人因境而异。希望大家继续积极讨论。谢谢!
###人大脑的神经元开发的程度,决定孩子的聪明博学程度。神经元是用进废退的。而12岁之前是激活神经元最好的阶段。兴趣班的目的就是一定程度上激活孩子的音乐细胞,美术细胞等。所以有必要上。文化课在三年级之前主要是习惯培养。知识量不大。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