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问题在我们工作中算是高频问题。
首先,家长自己调整对待这件事情的认知,神经需要放松一点,降低焦虑
孩子从父母包包里拿钱,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家长不要先入为主,特别尤其是不要把这样的行为动不动就定义为偷或者上升到道的品质问题。
不管您的孩子是否遇到这一种情况,我们做家长都应该有的一个态度是:
承认孩子的正常需求。
对于金钱的需求,对于想要用钱买他喜欢的东西的需求都是正常的,只有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够跟孩子好好沟通。
我们曾经有一位家长学员,给我打电话很焦急的说,
怎么办呀老师,我的孩子我发现他星期天拿了我钱包里的钱去小卖部,而且还在那里赊账,我一定得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他!”
你看这个基调就错了,有了这样一个认知跟沟通的基调,几乎不可能跟孩子有持续良性的沟通了。
其次,犯错误是学习的绝好好机会
发现孩子自己拿钱,这个恰好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机会,也是家长成长的机会。更是一个家长了解孩子的好机会,建议在您的孩子有类似行为的时候,家长做以下的工作:
- 跟孩子心平气和的聊一聊,他为什么需要钱的,需要用钱来做什么。注意这里一定是在家长情绪稳定,孩子也没有情绪状态的时候的沟通,而不是一种教训或者批评指责!
- 刚好这是一个机会,让家长借机反思一下自己家里面关于金钱跟物质的态度。这方面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家里是否有零用钱制度?如果有是运行的如何?如果没有,是否刚好借机来建立一个零用钱制度呢?
- 反思一下自己跟孩子的沟通,风格和家庭养育风格,为什么孩子会自己拿钱,而不是主动告诉父母我需要钱?孩子在害怕什么?害怕家长的批评和不给吗?不过孩子把真实的想法告诉家长,家长会支持他吗?还是会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
以上三个方向都是父母可以看待和思考的,往往当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经过了反思,我们就已经能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我@家庭教育孙丽,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以及家庭教育行业发现资讯。
如有关于这个主题您有想法或疑问,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好,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触,因为我小时候就拿过我家里的钱,现在的我非常感谢我妈妈当时的处理方式。以下建议供你参考。
1.孩子还比较小,没有偷的概念,家长要用心引导。
我当时二年级,我向正在午休的爸妈要钱,他们告诉我哪里有钱,叫我自己去拿。于是我每天都去拿一些,拿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也怕被发现,但是依旧不觉得自己是在偷钱,正在做着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因此家长在发现的时候不要用那种偷钱罪大恶极的思想来处理这件事情,一定要用心引导,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偷钱是不对的。
2.小孩子是有非常强大的荣誉感的,可以通过一点来教育孩子。记住别给孩子贴小偷的标签。
我妈妈在知道我拿钱后并没有发脾气,至少我没感觉到。她叫我跟她一起去农田里拔草,然后问我是不是拿了家里的钱,告诉我这种行为其实很不好。说上学期的我表现很好,在学校也得到了学习积极分子的奖励。但是,如果我还会拿钱的话就没不符合得奖要求了,啥奖也没了。
跟我同一年拿过爸妈钱的那个女生被发现拿钱后双手被她妈妈绑起来了,拴在窗户上。
虽然我们都没再拿过别人的钱了,但是她一直觉得这件事情非常羞耻,但是我没觉得。我觉得我妈对我挺好。
3.不要太过于声张,自己和孩子私下处理就好。
我爸爸妈妈都知道我拿钱了,但是他们没有当着全家人的面教育我,而是由我妈妈出面私下跟我聊的。
相反另一个女生的妈妈是把她拴在家门口的窗户上,所以我们周围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了,因此对她的个人影响非常大。总而言之就是要教育孩子,但是也要顾及到孩子的面子。
以上的几点建议完全是根据个人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您好,我是高级育婴师木莲妈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父母如果发现孩子从自己的钱包里拿钱,第一反应一定是非常震惊,随后会很愤怒。可是,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全要看家长是如何处理的。
如果是父母授权同意的情况下就没问题。
如果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拿钱,就不可以了。
我们都知道的常识,在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或钱,这属于偷。
孩子如果有这种行为,最好先不要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要反思自己。孩子为什么会私自掏包拿钱?在金钱教育方面有没有做的不妥当?
1.给予孩子零花钱,适度满足孩子。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乱花乱买,从不给孩子零花钱,需要的东西由家长代替购买。其实孩子有了想要独自购物的意识和能力,就应该有自己的零花钱,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定时给予,我家娃七岁,现在是每星期15元。这个钱是完全属于孩子的,孩子自由做主。也可以和孩子约定好,这个钱需要负责自己的哪项开支,比如用的文具,剩下的可以自由支配。这一点家长有没有做到呢?
2.信任孩子。
钱给到孩子手里,那就是属于孩子的私人财产,和他的玩具、书、衣服等等一样。怎么花怎么存是他自己的事,完全信任孩子可以安排好,家长不去干涉。让孩子体会独立又自由的掌管金钱的感受,也让让孩子知道了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
3.家长做好榜样和引导
家长是孩子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做好消费榜样,家长自己不大手大脚花钱,也不扣扣索索只会攒钱,传递出钱只是生活必备的工具而已,不特别看重钱,那么孩子的金钱观也会理智而自然。
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孩子了解家里的金钱的情况,和是怎样安排支出的,传递一些基础的理财小常识,让孩子做个参考。至于孩子要不要参考,还是要听孩子自己的。家长只管做好自己就好。
如果一个孩子私自拿父母的钱,我想孩子和父母之间已经产生了不信任。先找到原因,再对症下药。孩子的问题总是体现在家长平时的表现上,先反思自己,把自己做好了,再去疏通孩子,这样问题解决的会更顺畅????。
怎样看待孩子从父母的包里拿钱。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制止。
小孩子一开始没有物权意识,不知道父母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以及别人的东西是什么概念。他觉得我也没拿别人的,是自己父母的,所以没关系。
但这种想法和做法显然是不对的。父母和自己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处理自己钱财的方法和原则。
孩子如何随便动父母的钱,说明他还不清楚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一样。
这种行为如果不制止,后果很严重。
一是孩子花起钱来没有节制,反正父母包里有,花就行了。
二是孩子不在乎别人和想法和意见。他自己拿父母的钱非常随意,也不需要父母同意,慢慢也就不会关注父母的意见。
三是影响父母对自己钱财的判断。孩子把钱拿走了,而自己不知道,有时包晨没钱,要办的事就可能办不了。
四是给孩子造成一种假想,别人包里的钱可以随便动。日后有可能就把手伸到别人的包里去,造成偷”这样一种事实。
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的行为养成习惯在于日常的点点滴滴。父母必须 规范他们的行为。拿父母包里的钱,看似小事,实则有无穷隐患。该制就得制止啊。
###我给孩子一个小钱罐,里面从未空过!只要求他每次要用钱和大人说下买什么,而且我从来没有不同意过,但是必须得告诉我!现在10岁了,每次拿钱都告诉我!当然钱也不多,只够他买棒冰或者小文具的,要想你买比较贵的东西就得找我商量!
###首先从家长角度不要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
小孩子还是再教育吧!不要让娃养成这种偷摸的不良习惯,他/她偷着拿惯了父母的,以后会有胆量拿朋友的、拿单位的、拿国家的,什么事情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别因为家庭条件好而放任自流断送了孩子的人生。
###我觉得不用太紧张,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吧
###看拿多少吧,几块可以忽略不计,小孩子都贪吃,我敢说百分之九十的小孩都拿过,我小学的时候也拿过,上了初中就没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