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掌握这5点:环境、时间、空间、目标、内容。孩子追着你听故事

一、阅读环境

1.心理环境:亲子之间亲密接触,拉近距离;切忌物质引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感官环境:幼儿自行选择阅读场地;专门布置的阅读场地奥注重色彩、音乐的使用;图书的位置能使幼儿触手可及。

二、时间选择

1.频率:每天一次,一周至少1~2次,太少不足以养成习惯。

2.时间:晚餐后、睡觉前,或周末的白天时段。

三、地点和空间方位

1.轻松愉悦的环境,建议避开摆放大量玩具的地方,以免幼儿分心。

2.亲子之间的距离方便亲子相互接触,又不妨碍幼儿肢体伸展与发展。

四、需要把握的能力与目标

1.兴趣目标:愿意看书、喜欢看书、享受看书。

2.读书的目标:首先要求幼儿看完整;其次看懂;再次能够理解前后逻辑,进行推理;最终能够欣赏与模仿创造。

3.培养目标:掌握图书翻阅的方式;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养成爱惜图书的习惯。

五、如何阅读内容

1.对话式阅读

对话式阅读强调家人或者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而不是给孩子读书或者矫正孩子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就故事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讨论非常重要,能够允许孩子主动参与与父母的对话。

这并不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父母应该经常时不时停下来和孩子讨论。一般情况下, 儿童一部图画书要读3-4遍。第一遍,孩子自己对照图画书进行读图”,避免成人的思维定势影响孩子思维的发散;(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第二遍,孩子和父母边读边交流,对书的意思进行探讨,等孩子把握了故事的意思,第三遍,父母应该多一些连续性投入感情地讲述(当然还是要允许孩子打断自己的),并加上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如果孩子要求反复读的话,还可以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第四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一下,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孩子对绘本的表达知识和寓意进行沉淀。

2.封面、环衬、扉页、封底也讲故事。绘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多的细节隐藏着作者创作意图,只有仔细观察绘本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3.绘本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一种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体。要让孩子学会欣赏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说,绘本有的是钢笔画(爱心树)、有的是水彩画,有的是撕纸作品(小黄和小蓝)、有的是贴纸绘画(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还有的是布艺作品(云朵面包)、

4.注意绘本图画色彩的变化。比如逃家小兔,黑白与彩色画面的交替出现其实是一种心情的表达,黑白图表现的是兔妈妈在小兔逃跑”时的焦急或不安的心情。还有《三个强盗》中前后绘本颜色基调的变化,与故事情节变化的呼应,也都应该是在阅读中注意的。

笔者简介

80后,被孩子称作父亲大人,习传统、懂中医、玩王者、会做饭。

条条道路通罗马,种种方法带娃娃,各种实用好玩的【带娃真经】,就在这里,欢迎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