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收回成见,还孩子一个童真世界

前几天我和同事带孩子开车出去玩,两个小朋友很快熟络了,在车上打闹起来,我担心不安全,指着外面的城管吓唬孩子:你们两个看见外面警察叔叔没,再跳腾把你们抓走了啊!”同事听我这样说,立马制止道:可不能这样和孩子说,不然孩子还以为城管都是抓小孩的坏人呢!”这一说我才突然想起她老公就是城管。我意识到自己的表述确实有问题,因为这句话可能误导孩子对城管这个职业的认识。

其实现实生活中,尽管每位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都小心翼翼,备足十二分的功课,却很容易将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价值观灌输给孩子,比如我们会经常说: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整天贪玩,以后肯定没出息!这种随意对人对事的定性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的判断和决策,局限了他们看待世界的维度,就像流水线上造出来的机器人。

首先,这个世界不是一分为二的世界,谁也无法用好或不好来评价他人。如果我们一直灌输学习不好就是坏学生,孩子就会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的德体美都不重要,而对于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即便其他方面很出色,那很难摘掉坏学生的帽子。整个社会如果都以这个单一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孩子的话,孩子将是多么呆板和无趣?教育应该首先让孩子明白:人生没有好”或不好”的标签,也没有行”或不行”的结论,人生是一节等待你来思索和参悟的课程,谁都不要轻易为自己的人生设限!

还有,家长向孩子强制灌输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常见的,北大弑母案的悲剧产生的根源就源于此,吴谢宇的妈妈要求他成才、争气,于是他活成了母亲期待的傀儡,一路优秀,却从来没有自我,压抑二十年,最终酿成悲剧。自由是人类活着的唯一乐趣,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强制向别人灌输自己的观念就是剥夺别人生的权利。作为家长,无论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多么正确,也只是仅供参考,最终还得由孩子自己选择,这样才能培养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主自由的健全人。

人生不易,生活的经验就一层老茧裹在我们身上,虽然不美观,但总能保护我们少受些伤害,我们自然也愿意把这身铠甲披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少经历些挫折。但事实上,所谓的经验已经传授了几代人,欣然接受的人是不会通过实践再次验证真伪的,时代更迭、社会变化之快,毋庸置疑的真理或许已然成为一种偏见、执念。就像电影《哪吒》里所言: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每个家长其实还是学生,有时候明明在教育孩子,反而最应受教育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家长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是两个互不干涉的平行宇宙,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尽可能还原事物的本真面貌,向孩子传递客观的信息,像呵护至宝一样,呵护孩子的自由之心,让他们没有偏见的看待一切事物,使内心兼容更多美好的可能,人生活得绚丽而痛快!

再多的说教也未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大家如果想知道一个健全完整的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不妨去读一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全书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和她身边发生的故事。

7岁的英子和惠安馆里人人躲着走的疯子秀贞作了好朋友,成人的眼睛布满嘲讽和狰狞,除了英子连父母也不愿意走进秀贞的世界,对英子来说,秀贞不是疯子,她是思康三婶,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苦苦等待离自己而去的爱人,心心念念寻找自己被遗弃的孩子,英子觉得她可爱又可怜,虽然懵懂,却拼尽全力帮助秀贞挣脱命运的安排;英子分不清太阳是从海上升起还是从天上升起,因为海天总是相连,边界又那么模糊。就像收破烂的小偷被大家认为是坏人一样,她却看到了小偷被迫无奈淳厚善良的一面,使她无法判断小偷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

全文用孩子的视角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你会突然发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结构,而是多元性的。这份客观源自于孩子以纯真无邪,心怀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现实生活中的成人恰恰因为浮躁,往往对别人世界不加了解,对别人的经历不经探寻,就轻易将自己的成见抛出,看待事物反而变得片面化。读完《城南旧事》,会给人心灵射出一道不一样的光,教会我们以更加开放、平和的心看待世界,去看人性的善恶冷暖,因为这道光芒的照射,我们开始变得宽容、温厚、醇和。

朋友们,希望你读完这本书,可以意识并摒弃掉自己教育孩子时的流露出成见,给孩子一个更快乐的人生。其实这本书不仅是让我们了解孩子,更是通过这本书坦露每个人的童真之心,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