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

孩子说什么语言要看语言对孩子的便利性。

当孩子所在的环境多数人讲一种语言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也学会这门语言,这有利于他和外界的交流,孩子需要外出玩耍、需要交朋友,如果语言不通会对他造成打击。

当父母来自不同地方,乡话不同,父母之间可能多数是讲普通话,孩子会很自然地学会普通话。如果父母都是说家乡话的,那孩子也很自然地学会讲家乡话。

这时候,你希望他讲的其他任何语言都需要你去教会他。

就目前而言,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通用的,所以孩子说普通话没有坏处。

有一次在工作的店面外发现一个孩子。下雨天,孩子哭到在呕吐,没有人敢去搭理,我们等了一下没有看到来找的大人就去把她带到店里然后报了警。我们试着问孩子为什么一个人在外面淋雨,可是尝试了集中语言,孩子一句都听不懂,孩子嘴里念念有词我们也听不懂,警察来了也什么都问不出很无奈,只好带回警察局去了。

如果这个孩子会说普通话,也许我们很快能知道她是哪家的孩子,为什么跑出来了。

所以教会孩子普通话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只要他能和他人正常交流,就会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目前还有很多地区,人们习惯的语言仍然是当地的家乡话,而孩子如果需要长期呆在这样的地方,就需要学会家乡话。


孩子对掌握多一门语言没有什么障碍

一直说普通话的孩子,长大了要学家乡话也不会困难的,就像我们在广东,读书的时候都不会讲粤语,但是上大学很多同学会说,所以很快也能学会。

所以对孩子来说,无论先学会哪种语言,都不会妨碍他另一种语言的学习的。

所以判断孩子说哪种语言的主要标准是他长期生活的环境中最通用的是什么语言。

###

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的情况,基本存在于父母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两个人交流需要用普通话的环境。这种情况现在很多见,所以孩子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

举我自己为例:我河南的,我老公陕西的,我俩交流天天是说普通话。所以,我们带孩子,都是说的普通话。虽然现在给陕西的公婆带孩子的时间多一些,公婆说方言,但我家孩子,还是只会说普通话,方言一句都不会。

我同事是江西的,她老公是上海的,他们在家说普通话,她女儿也是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上海话,但是可以听懂上海话。

方言是一个地方人的通用交流语言,会方言就说明他是这个地方的人,毕竟方言给人的感觉比说普通话更亲切。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教孩子说方言,但也不可太过强求,毕竟不管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都是孩子表达、交流、沟通的一种语言。针对题主的问题,个人认为会方言更好,不会也没什么损失。现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能接受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你重点是要如何把孩子培育好!

###

西梅妈妈你好!

我和您家孩子一样,一直说普通话,不会家乡话,我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种经历的好处和坏处。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就是我只说普通话,但我的家里人都说家乡话。到现在我已经成年,一直学不会家乡话。

一般小孩子开始有记忆也就三岁以后吧,所以,我在刚学说话的时候肯定也是会说家乡话的,但是长大到三岁以后就只说普通话了。

村子里只有我是这样的,这种奇怪的现象家里人也很难解释清楚为什么我不会家乡话了。

这样的孩子,有几个特点:

首先听懂别人说家乡话是毫无问题的,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说的家乡话,自然而然就听懂了。

其次,和别人沟通也没有问题。普通话只要看电视的人,大都能听懂。有时候我的普通话里会加入一些家乡话的特殊的用词,和周围的人沟通习惯了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您觉得不会家乡话是一种缺憾,可以潜移默化的教孩子说。如果教不会,就让孩子多见世面。

这样的孩子,见的世面越多越不受这个缺憾的影响,见的世面越少越受困扰。

因为家乡话只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小片地方,走出生活的地方,会发现外面的世界还很大,而且在外面的世界,会不会家乡话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如果一辈子都只能待在村子里,又没有突出的技能的话,不会家乡话肯定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一点难受的。

###

我儿子也只说普通话,但我带他回老家过春节时,他就跟家乡孩子玩在一起,也能听懂我们家话,我说老家方言他还偶尔学个一句两句,我的建议是不要苛求去说普通话或者说方言,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选择,只要能听懂家乡的方言就行????

###

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

我的回答是:说普通话好,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也就是我们国家的普通话。
孩子一直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到底好不好?

我认为好。

因为现在大多数人都说普通话,在学校也得说普通话,孩子会说普通话更有利于他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现在这种情况很常见吧。

我个人认为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传承着地方的文化和习俗,只有透过方言才能真正理解这片土地。

不过,孩子不会说方言,倒也不必担心。基本上城镇里的学校,都要求老师用普通话上课,父母也有意识地跟孩子用普通话交流。在孩子小的时候,通常都是只会说普通话,随着孩子的成长,方言会以一种好玩的语言进入孩子的思想。

拿我儿子举例,他今年刚上小学,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只说普通话。偶尔几句方言,肯定是用来好玩和搞怪的。他一直在这个方言体系里生活,但是目前为止是自动过滤了方言的影响。而他幼儿园里有的同学则是满嘴方言,听起来颇为特别。

一般大班以后,孩子就会对语言开始敏感起来,会关注到普通话以外的语言。父母注意引导,在家里跟他用方言开一些玩笑,或者有意识地把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展现给孩子看,孩子学起来会很快。

贺知章的那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撩动无数游子的心。出门在外,一句乡音可能让你瞬间泪奔,同时又无比温暖。

一句方言就能代表一个地方。
我儿子也是一直说着普通话,现在搬家来到新环境,当地都是说粤语。刚开始孩子反应都很抵触的,幸好遇到的家长都很开明,看到孩子不会说,都会转成普通话来和他进行表达 。

现在我也用两种语言和他说话,刚开始他冲我喊着,叫我不要说。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一句话重复两遍后,他能试着说出这个声出来。

我觉得家长可以两种语言教他,就算不会说也好,至少家乡话也能听明白

我表妹从小也是说家乡话长大,到了深圳后接受了普通话教育,当地又多数说粤语。现在语言能力可是溜溜地呢。

当然教孩子说话的话也有技巧,可以参考下:

首先,不能在孩子说错的时候取笑他

孩子对于玩笑都很敏感的,只要被人取笑过他就开始不乐意表达,更而会不喜欢这个语言。

其次,孩子说错了的话,家长只要重复几次就行,不能急于求成

因为学习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事情。有语言环境只要多说就可以,但如果并不是在家乡而让孩子去学习家乡话的话,只能依靠家长进行,这样会孩子产生语言的冲突,理解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半会得不到孩子的反馈就放弃,只要多说多讲,孩子肯听就可以了。

最后,家长要和家人统一战线。

不能说只有自己说家乡话,而家里其他人又说普通话,这样的话孩子得不到具体的语言训练,会出现不愿说不肯说的情况。把方方面面都考虑清楚了,再来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到孩子。

###

我家孩子就是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有好有不好吧。

好的地方就是,大家统一用一种语言,交流起来无障碍。我小时候随父母在工作地入学,同学们都说当地语言,而我只会父母的家乡话和普通话。每当同学们用当地话交流时,我就感觉自己格格不入,当时是很落寞的。但是当大家都用一种语言交流时,这种被排外”的感觉就不存在了。而且有些地方方言在外人听来如同外星语”,能都用普通话交流,感觉回到了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不用鸡同鸭讲眼碌碌”。

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那种乡音给人带来的亲切感,失去了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少了很多趣味,少了地方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大力推广方言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忧。

汪涵就曾经发出了保护方言的号召,他说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极其顺畅,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深以为然!我现在也在让孩子努力学说家乡话。

所以,让孩子学着说家乡话,让孩子了解家乡文化,铭记家乡的历史,让家乡话代表的那种地域文化传承下去吧!

###

曾经也担心这样的问题,我们夫妻城乡结合,妻子广州人,我是汕尾人,工作的缘故留在广州,所以两个孩子最初学习的是广州话,对汕尾话一窍不通。

每逢回到家乡,就会产生这样的尴尬:亲戚朋友问孩子会不会说家乡话,孩子一脸懵逼,大家就会笑话孩子忘本”。

01 别让执念”左右,语言的本质是沟通

执念是一种很可怕的情绪,在家乡话这一点上,也曾经历了不少因为执念而起的事件,最终受损的是孩子。

表姐和表姐夫是我们本地人,但是在深圳经商,表姐夫认为孩子不懂家乡话就不算家乡人,这种执念使然,他一直坚持用家乡话教育孩子,但孩子生存的环境中,却经常要接触普通话、粤语。

这就让孩子在多语言环境中形成了语言障碍,直到4岁还不会说话。上不了幼儿园,也与小区内的其他小朋友无法交流。

夫妻两还以为小孩得了什么病,到处寻医问药无果,花费医药费无数。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统一语言环境,因为幼儿园普遍要求讲普通话,所以全家人强制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很快孩子就说得很流利了。

别让这份执念左右自己,比起语言,血脉的传承才是证据。语言的本质是沟通,如果语言无法沟通,那么它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义。

02 首先,我们是中国人

不管处于哪个地区,说着什么样的家乡话,首先我们是中国人,普通话是我们的母语。

多年前很尴尬的一幕,当年小学生时代,跟着父母去广州,因为不会说粤语用普通话问路,客运站的人态度极差,回到完还伴随一句死捞头”;坐出租车,讲普通话还要被宰...

现在就很少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普通话是我们的根,在有了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茁壮成长,最终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地域语言,同样如此。

03 不要以此逗弄孩子

强调一下,不要用孩子不会说家乡话,来逗弄孩子。

就如我们家的情况,一些不注意的亲戚,有意无意的告诉孩子你不会说家乡话,就不是这里人。赶紧回广州去”,而同样,回去妻子家乡也是如此你不会说这里话,就不是这里人,赶紧回汕尾去。”(妻子的家乡话是带地域口音的粤语,跟标准粤语略有不同)

这让孩子很难受,女儿曾经问我,他们是不是因为我不会说他们的话就不喜欢我?

孩子很难分辨什么是玩笑,什么是认真,但他们能感受到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