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月经推后、量少按摩哪个穴位?
不管是推后还是提前,都属于月经不调,量多量少也一样。我仔细告诉你点穴位治疗的办法,坚持一定会好的----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您早日康复!!! 月经不调、痛经是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的症状。血液凝滞在体内,下腹部或者腰部便会出现不调理或痛症。这时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调理骨盆内器官的作用,促进血液的流通,同时还可以保持下半身的温度。 一 三阴交 指脾经,肾经,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处,故名三阴交。 位置:内踝上三寸(四指),胫骨后缘。 主治: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 肠胃病: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脾胃虚弱。 泌尿系统疾病: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尿血、阴肿。 二 太冲 “太”极也,“冲”要冲。进步抬足,首当其冲,故名太冲。 位置:足背,第1、2跖骨骨间腔凹陷中,两骨联合前缘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失眠、头痛、高血压、崩漏、中风、尿闭、胸满等。 三 太溪 “太”高大、尊贵,肉之会为溪,是肾经的原穴,故名太溪。 位置: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中点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咽喉痛、牙疼、失眠、耳鸣、乳腺炎、阳萎、遗尿等。 四 关元 “关”指处所,居地;“元”指元气,此处为元气所藏的地方,故名关元。 位置:位于脐下3寸(四横指),是小肠的“募”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腹痛、遗尿、胃下垂、遗精等。 五 气海 “气”指先天的元气;“海”指会聚之处。是一强壮保健穴,故名气海。 位置:脐下一寸半(两指宽)。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痛经、腹痛、崩漏、气虚、不孕、中风等。
月经不调一月多次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对月经不调的治疗,主要是取子宫、三阴交、血海以及关元穴位,在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时候,月经不调的患者要采取仰卧位的姿势,用艾条在这些穴位上做温和灸,主要是以温热舒服,有微热痛的时候为度,从而使温热会得到连续的刺激,在每个穴位上面艾灸的时间为五至十分钟,或者是使用艾炷隔,在每个穴位上面进行三至五壮,
如果是气虚的患者,还要加上气海、中皖、足三里、神厥以及隐白穴等穴位,俯卧加脾俞穴以及心俞穴,如果是肝郁的患者,在仰卧位的时候加上太冲、内关、地机以及期门的穴位,而俯卧的话要加上次髎以及肝俞穴位,艾灸的方法是一样的,艾灸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主要是起到了活血化瘀以及疏肝解郁的作用。
如果是肾虚的患者,在仰卧位的时候要加上水泉穴以及太溪穴位,而俯卧位的话就要加上肾俞以及命门的穴位,肝郁的患者仰卧时人加太冲、期门以及蠡沟穴位,俯卧时加肝俞穴位,艾灸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艾灸的治疗即使月经不调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也不会给患者带来什么副作用,但是最关键的就是找准穴位,可在子宫、血海以及关元还有三阴交的穴位上做艾灸,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可加上不同的穴位再进行治疗。
女孩经常按哪些穴位对身体好?
展开全部
女孩按摩三阴交、阴陵泉之类的穴位对身体都有好处,头面部也有些美容的穴位但是头面部穴位针刺的作用较按摩的作用强,脚底和脚趾也有千万神经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区,只是稍微按摩脚底,还是具有保健效用。”
青春期好几个月不来月经怎么回事
展开全部
你是不是特别瘦,特别骨感?如果是这样,加强营养,不要节食,脂肪占体重比例太小,会紊乱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
怎么还不来月经
你要是总闭经可不好。你可以试试安琪痛经贴来治疗闭经的,我闭经2年,贴这个贴两个周期就来月经了~!!
痛经艾灸哪些穴位
1、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关元
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3、中极
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
4、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5、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着,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6、太冲穴
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7、八髎穴
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8、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月经下不来怎么办
导致人非常难过,小拇指放在内侧踝关节上,一个是三阴交。方法很简单。很多女性因为麻烦,看看是否能帮助您解决这个不是毛病的问题,此学位按上去会有强烈的疼痛赶、闭合的运动,次数不要很多。掌骨是只手掌上的骨头。找这个穴位很简单,有的人甚至会痛经,还有的人会有发热的症状,从少女到四的确听过很多的女性说过。月经下不来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大多不会去医院治疗,经血冲不下来。再认识了穴位后,右手找右脚的穴位,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方的三寸。按压的力度要大,所有的不适症状才会消失。找这个学位时。另一个穴位叫河谷,最好是一百下以上,而且觉得不很要紧。在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心情不佳,力度要轻,四指并拢食指旁靠近骨头边的地方就是三阴交穴,我们会看到在虎口上会有一块圆圆的肌肉一鼓一鼓的,一手握住同侧脚的小腿下部,将大拇指和食指做张开,然后就是推拿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推拿的方法促使经血尽快排出,有的会有小腹坠胀感,用左手找左脚的穴位。直到血冲下来了。推拿河谷穴时,掌骨之间是有皮肤连接的,人才会感到舒服,按压的次数要多一些,这块肌肉的中心点就是河谷穴,二十下就足够了、五十岁的女性都可能出现、两天,频率要慢一些,推拿时一定要忍住强烈的疼痛感,按上去会有强烈的酸胀感。每次月经来而血下不来的时候,在月经来的前一,推拿三阴交穴时,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其主要原因是宫颈口叫小或是宫颈的炎症造成的,频率要快,这个穴位在手掌上,只要推拿两个穴位,推拿时会有微微的酸胀感
月经不来怎么办?
月经推后
病因症状
月经周期延晚一周以上称为月经后期。月经期尚正常而经量减少者称月经量少。月经后期与月经量少常常同时出现。本症有虚实之分,如见到腰酸肢冷、耳鸣头晕,腹痛空空有下垂感,而且喜按喜暖,大致是肾、血亏损的虚寒症。如果见到少腹胀痛拒按、经色黯而有块、块下痛胀减轻、精神抑郁,则是血瘀气滞的实证。本症自疗采用补与通两种方法。
自疗注意事项
(1)偶见经期延迟与量减少,又无明显不适,不必急于自疗。可观察2-3个周期再作定论。 (2)饮菜要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少食寒冷性食物,如西瓜、黄瓜、蛏子、田螺、蚌、百合、土豆、绿豆等。忌食酸性、有固涩作用的食物,如乌梅、白果、石榴等。(3)心情要开朗。心情抑郁会使气行阻滞、血流不畅、月经难下。
(4)月经后期与量少和体质虚弱有关,患者要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5)减少房事。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乌鸡白凤丸,每次1粒,每日2次,温水送吞。 (2)复方胎盘片,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吞。(3)调经活血片,每次5片,每日3次,温水送吞。用于血瘀气滞者。
2.验方自疗法:(1)月季花15克、生姜3片,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2)益母草30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黄芪12克、仙灵脾12克、仙茅10克、丹参24克、阿胶10克(另烊)、当归12克、桂枝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剂。用于肾虚血亏者。
3.饮食自疗法:鸽子1只、鳖甲、龟板各30克、川牛膝12克,红枣15克,先将药另包,加佐料烹调食用。(2)黑大豆、山楂各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3)乌骨鸡1只、全当归30克、丹参15克,加去南白药3克、葱、姜、黄酒(50克)烹制食用。
4.外治自疗法:(1)代灸膏贴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穴,隔天调换。 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处。三阴交穴:脚内踝骨向上四横指(本人)胫骨后缘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本人)距胫骨一横指处。(2)养血调经膏贴于小腹部,2天调换,加热敷效果更好。(3)当归10克、吴茱萸5克、肉桂5克、莪术10克、小茴香5克、川芎10克,共研成粉,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包扎固定。晚上用热水袋加温20分钟。每日换1次。
避免误诊
偶见经期已过,不宜用药猛攻通经,否则易使机体受伤,经量大增,损耗阴血。月经过期,忽略怀孕可能,误用活血通经药易导致流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