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孩子没有学会爬就直接会走好不好?”专家:当心感统失调

"

今天李哥给我打电话,说他儿子被诊断为感统失调了!”晚饭后丈夫对我说。

确诊了?就是前些天问你哪个医院比较权威的那个李哥?”我问道。

是啊。你记得不,当初咱姑娘怎么也不爬,我还跟他说过,可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他儿子没爬一天,直接就会走的吗?”丈夫说。

我当然记得,而且对于他儿子被诊断为感统失调,我一点也不意外。虽然那个孩子我只见过一次,却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那个孩子五岁,去游乐场玩一个旋转的游乐项目,玩一次下来还要第二次,这倒也没什么,可玩了第二次他还不走,要求继续玩,不让玩就大吵大闹。

来我家玩时,不停重复动画片《爱冒险的朵拉》中的台词捣蛋鬼,别捣蛋。”孩子妈妈怕尴尬,对我解释说孩子最近比较爱看那个动画片。

当时我只是觉得这孩子有点不同于同龄的孩子,还怀疑他是不是有强迫症或者多动症。

直到我看了西尔斯博士的《亲密育儿百科》,我才第一次接触到感统失调”这个新名词。

所以这次听说这件事,我立即把这个孩子的行为和感统失调”联系了起来。

提到感统失调,有些家长很陌生,也有些家长听说过这个概念,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还有些家长,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爬行期对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就是错过了爬行期,造成孩子感统失调。

因此,我们家长非常有必要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感统失调?哪些因素会造成感统失调?感统失调会造成孩子出现哪些问题?爬行期对于避免孩子感统失调有多重要?

一、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是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

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大运动、身体协调性、语言发育、社交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会有一些障碍。因此,感统失调的孩子在肢体的协调上会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

二、哪些因素会引起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影响。

(一)先天性的:生理原因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二)后天性的:环境及人为的原因

(1)由于现在的都市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得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儿童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无法正常的亲身去体验,去感受。

(2)孩子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这一种现象非常常见,我们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孩子,没有经过爬行,或者爬行太少直接练习走路。有的家长还以为自己的孩子发育挺好,殊不知,爬行对于婴幼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父母或家人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4)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5)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

三、感统失调会造成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触觉问题:

比如:躲避接触;讨厌被触摸;爱打架。

(二)前庭感觉功能问题:

比如: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等等。

(三)本体感觉功能问题:

比如: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学习系鞋带、扣钮扣等精细动作困难,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喜欢翻跟头,不善于玩积木;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等。

虽然并不是有这些问题的孩子都是感统失调,但一旦孩子合并出现一些症状,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排除一下,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有这些现象,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四、爬行较少,甚至错过爬行期,对孩子的发育会有哪些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习障碍和情绪困扰的儿童都没有经历正常的爬行阶段。而错过爬行期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有些家长有洁癖,怕脏而不让孩子在地上爬;有些大人由于忙或为了省事,大部分时间把孩子放在学步车里,这无形中剥夺了婴儿学爬的机会;有的祖父母长期抱着婴儿而大量减少学爬行的机会。

还有一些喜欢炫耀或拔苗助长的家长,在婴儿开始学爬不久,就让婴儿提早学走路,这些孩子上学后,许多都显示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进而造成过分敏感和学习不专心等问题。

五、爬行对于婴幼儿有哪些实际的好处呢

爬行,是人类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调查发现60%的儿童存在爬行不足的问题。专家指出,爬行最少要达到500小时,达到800小时会更好。

爬行的具体好处有:

(一)提高活动能力

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

(二)增强体质

爬行,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并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长长得快。

(三)促进大脑发育

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

(四)促进语言发展

会爬的宝宝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也会比较多一些,比如引导孩子爬行、鼓励孩子抓取某些物品等等。

在父母不断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肢体语言、行为结果的互动中,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肢体语言回答的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婴儿发展要快得多。

(五)增强探索欲望

爬行,让宝宝的运动、神经等系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不但有助于宝宝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他们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

当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等问题的时候,许多父母都很着急,焦虑,甚至有病乱投医,相信所谓的神药和神器,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当孩子被诊断为感统失调,父母的选择很少,只能到处去外面上课,既浪费时间,花费也不菲,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很大,有些地方还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资源。

但是,一旦孩子患有感统失调,将会造成孩子各方面的发育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父母应该引起重视。而了解感统失调造成的原因并及时釆取有效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儿童行为发展专家指出:感统失调的出现大多原因都是后天的,和我们家庭养育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那么我们每个负责任的父母,完全可以在养育过程中通过多学习科学的养育知识,来规避不当的方法,改掉错误的养育方式,防患于未然。

如果您的孩子也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可以关注大赛爸爸说,为您解答所有的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