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慢性子不是懒,家长需在包容前提下去改变他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一路上看见好多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小朋友,真的是生活百态无奇不有,有蹦蹦跳跳的、有边走边哭闹的,每天上学各位家长是各显神通。

有一个小朋友引起我特别的注意,走在路上,慢慢腾腾的边走边玩,他的奶奶背着书包走在前面,不停的喊快走快走,并且满嘴脏话,孩子明显不听他的话。在我们这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农村的奶奶,但还是的时候各种口头禅,总是像骂人一样,一路把自己祖辈儿女都骂完了,这其实是他们的说话方式口头禅。

孩子慢慢腾腾的做事风格其实不仅仅是这个孩子,很多的孩子有这样毛病,起床刷牙洗脸就要花费好长的时间,上学的时候走在路上不好好走,总是要迟到,家长气的总是要打要骂的。

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如果说有这样的特性,也就是慢”的时候切勿急躁,首先要接纳孩子的这个个性,并且多多鼓励,本来就是就是责骂和嘲笑,不要用强力手段去改变孩子的本性,否则物极必反。

当然这个慢性子是需要改变的,这是要在包容孩子的前提下去想办法,认真的去分析孩子慢下来是什么原因造成?


首先要关注孩子,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慢?早上起床慢走路慢,但要是说出去游乐场玩,他就能像离弦的剑一样冲出去,说明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动作也很快,那么,经常就要搞清楚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

另外还有一点,整个家族成员是不是都是慢性子?例如孩子是否个性跟随父亲,还是爸爸做事稳重但很慢,那就让孩子快起来不容易。

孩子小的时候由于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他的思考会慢一些,这个时候,如果说将人按照自己的能力去要求他,就有些强人所难,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都非常多,大人们常常下班回来后,自己感觉很累,陪伴孩子不仔细,常常一块儿的时候嫌孩子慢悠悠,然后不停的指责,这样不断的指责之后,由于孩子总是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长期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于磨蹭,因为反正多快也是慢。

有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多照顾孩子,结婚任何事情都包办了,当两岁多,还是要自己扫地的时候,嫌弃他早不干净不让干,但还是四五岁愿意自己洗袜子的时候,嫌洗的慢抢过来自己干,每天起床衣服一定要亲手给穿上,长此以往,孩子动手能力极为欠缺,也习惯于大人去照顾她,做任何事的时候也就慢了起来,因为他觉得慢点没有关系,反正有人帮我做。

这些情况在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而且将长总是认为这是在教育孩子,给孩子做榜样,其实正好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的建议是,当孩子慢悠悠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说:快点快点。

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采用计数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即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又会给孩子内心产生一种压力,促使他尽快的完成任务。

自信心上培养也非常重要,当孩子做得比以前更好的时候,就不要吝啬于这样的语言,用赞美和况且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会发现慢慢的一些慢的毛病会改变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