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想练就不练了”你给孩子的自由,正在毁掉他的人生

教育的本质里,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份,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这简直是不可能的。——钱文忠

1、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说他不想练乐器的时候,要不要逼他坚持下去?

我会告诉你,要,一定要逼他坚持下去。

2、在《向往的生活》中,Anglebaby问身边的小提琴家刘宪华小时候的学琴感受。

刘宪华回答:都是父母逼我,才学得好”

Anglebaby又问: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刘宪华回答: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还是一直不想拉。但我现在非常感谢我的父母。”

此时,他的眼里是自豪的,充满感激的。

是啊,如果没有父母曾经的逼迫,或许,现在赖以谋生、给他尊严的小提琴,就只能是梦里的遗憾。

3、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管束和逼迫,何尝不是对孩子的另一种负责?

真正的教育,是戴上紧箍咒,用规则和教养,智慧和学识,去除本性中的愚昧、散漫、自由。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必须惩戒。过度的自由,只会让他无视规则,丢弃责任,不懂承担,最后,荒废自己的生命。

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也曾说: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郎朗的恩师格拉夫曼也曾说过:学琴练琴,有一定的压力和约束是好的,但很多情况下要因人而异。严厉的教育方式对郎朗是适合的,因为他有天分,而且喜欢弹琴。

4、做了家长后才知道:严格要求,孩子不一定有好未来;而不严格,孩子肯定不会有出息。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多少人对宋倩式母亲口诛笔伐。诚然,宋倩对乔英子过于专制,她自以为的爱与关心,让乔英子几近窒息,甚至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离你”的悲怆心声。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乔英子有今天的优秀,离不开宋倩的严格要求。

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她的目标可以轻轻松松就是清华北大”,而且,即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完全可以在顶尖的大学里选择。这一切别人眼里的轻而易举”,如果没有宋倩,或许,都只能是一句空谈。

5、如果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呢?

给孩子自由多简单啊。孩子开心,家长省心。不会有写作业时的鸡飞狗跳,更不会有严格管教时的剑拔弩张。

只是,小时候可以这样。长大以后呢?还可以继续随心所欲吗?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过度的纵容,只能让孩子游离在对与错之间,一不小心,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在父母严格管理之下的孩子,或许有过痛苦的童年,但,以后的人生,却会顺遂如意。

6、有人说,生活是公平的。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而学习的苦,只有十几年,可生活的苦,却是一辈子。

当我们在生活里,碰了无数墙壁,走了无数弯路,还是走不到自己想到的地方,才会明白:过度的自由,会让自己,在某个时刻,再也没有自由。

而曾经的逼迫,最终让我们安身立命,在现实的世界里,体面地活着。

7、有惩罚就有抵触,有规则就有疼痛。

而孩子, 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能”面前,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欲望,端正自己的举止,摒弃自己的不良品行。

然后,一路向上。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约束你的不能”,是你扶摇而上的翅膀,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

所以,你问:孩子不想练乐器了,到底要不要坚持?”

我想,答案已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