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的酸碱度怎么调节?
正常人血浆的PH值相当恒定。血液所以具有缓冲作用,是因为血液是一种很好的缓冲溶液。血液中存在很多缓冲系!!!!
在这些缓冲系中,碳酸氢盐缓冲系(HCO-3/H2CO3)在血液中浓度很高,对维持血液正常PH值的作用很重要。其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也很重要。这些缓冲系中的共轭酸(如H2CO3)起抗碱作用,共轭碱(如HCO-3)起抗酸作用,使PH值保持正常。
比如说,当人体内各组织和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酸进入血液时,血液中CO2-HCO-3缓冲系的共轭碱HCO-3就和H+反应,并转变为其共轭酸H2CO3及CO2,H2CO3离解平衡向左移动。因碳酸仅轻度离解,所以,等于把加入的H+从溶液中有效地除去,维持PH基本不变。而溶解的CO2转变为气相CO2从肺部呼出。如果代谢产生的碱进入血液,则上述血液中的离解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抑制PH值的升高。而血液中升高的[HCO-3]可通过肾脏功能的调节使其浓度降低。
血液中其他缓冲系的抗酸抗碱作用和CO2-HCO-3缓冲作用的原理相似。而且,当产生CO2过多时,主要是通过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运送到肺部排出,或通过磷酸缓冲系使[CO2]降低。至于降低的[HCO-3]也可以通过肾脏功能的调节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从而使[CO2]、[HCO-3]和[HCO-3]/[CO2](溶解)都恢复正常。肺呼吸快些或慢些可调节CO2的量或酸量(呼吸慢则CO2积蓄);而肾的功能之一是调节血液中HCO-3的浓度及磷酸盐缓冲系的含量。肺和肾脏的协同调节操持[HCO-3]/[CO2](溶解)=20/1,虽然这时缓冲比超出(10/1)-(1/10)范围,可是缓冲容量仍然很大。总之,血液PH值能保持正常范围,是多种缓冲对的缓冲作用以及有效的生理调节作用的结果。
不知道这样说LZ明白了没有~~~~~~YUMIKI1
"|"2008-09-30*49*
怀女儿孕前准备最佳方法有哪些?
怀女儿前准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吃钙镁食物或者吃送福女儿等,这些可以帮助自己很好补充钙镁元素,提高生女孩几率,另外也有人说吃酸性食物也有用。
备孕的技巧有哪些?
1、向烟酒、咖啡说NO。
虽然小编认为烟抽起来没什么意思,酒喝起来没什么味道,咖啡还苦苦的,你肯定会认为是小编太没品位了,不懂生活。不过,如果真要备孕,小编还是奉劝大家还是少抽烟喝酒饮咖啡为妙。
吸烟损害卵巢功能烟和咖啡这些含咖啡的东东是不折不扣的卵子杀手。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卵子,造成卵巢老化,曾有研究显示,35岁的女烟民和42岁的女烟民的卵巢功能相差无几。吸烟会导致女性的生育能力下降,卵巢功能差的话,别说生聪明宝宝了,就连怀上也很艰难呢!
喝酒会降低受孕几率喝酒会降低女性的生育能力,虽然有专家说偶尔喝一杯葡萄酒有利于健康,但是要注意哦,专家说的是“偶尔喝一杯葡萄酒”。
所以,如果你喜欢喝其它酒,果断禁了;葡萄酒也别天天喝;每次也不要超过一杯哦!
2、补叶酸,但别过量。
许多备孕的夫妇早早地就开始补叶酸了。补叶酸是没错,也可以说是比较必要的,但是可千万别过量哦!
备孕时也需要补叶酸叶酸是维生素B复合体之一,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的作用,人类如缺乏叶酸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对孕妇尤其重要。
叶酸是胎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孕妇缺乏叶酸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时出现低体重、唇腭裂、心脏缺陷等。如果在怀孕头3个月内缺乏叶酸,可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而导致畸形。因此,备孕夫妻最好在备孕时就开始补叶酸,以防小宝宝来“报到”时,自己还没做好准备,措手不及。
叶酸不要补过量备孕的时候每天服用400微克叶酸就足够了,凡事过犹不及,叶酸并非多多益善,补过量了也是不好的,因为如果过量服用叶酸的话,会容易导致缺锌,这样即便备孕成功怀上宝宝了,也会让胎宝宝营养不均衡。
3、改善饮食营养与睡眠。
备孕时夫妻二人的体质情况也是很重要的,身体健康,精子与卵子的质量就高,怀上的胎宝宝也会更优质,将来生下来聪明健康的几率自然也就更大了。
改善饮食,避免太胖太瘦太胖太瘦都不利于受孕,虽然说女性受孕需要一定的脂肪储量,但是太过肥胖的话会危害身体健康,让体内激素分泌过剩,妨碍了排卵过程,可让女性的排卵周期出现紊乱,从而降低了受孕率。太过于瘦弱的话会减少体内激素的分泌,同样会妨碍女性的排卵,受孕了的女性可能会因为激素分泌量不足而引起流产。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如果备孕的时候你就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迎接好孕。
据说,每天肆意喝酒并再喝一杯以上咖啡的女性,受孕几率会降低50%,而且即使受孕成功,也会影响胎儿哦!
别让你老公抽烟酗酒男性吸烟酗酒偏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降低和损害精子的数量和活力。男性通常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产生新的精子。而且,抽烟喝酒据说还容易生下脑瘫儿。所以,最好在3个月前就让家里那位把“不良”生活习惯通通纠正了吧!
如何调节酸性体质?
调整饮食结构 纠正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百病之源
36岁的张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各种应酬应接不暇。最近,他时常感到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头昏耳鸣和失眠的现象。到医院就诊后,医生经检查告诉他,之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平衡,导致酸性体质而引发的。
酸性体质:pH<7.35
健康人的血液酸碱度处在一种的动态平衡状态,一般呈中性和弱碱性,pH值在7.35~7.45之间。少数人为碱性体质,占总人群的10%左右。由各种原因导致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时,医学上称之为酸性体质。日本专家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无论一个人正处于什么年龄段,当酸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得过多时,细胞代谢功能都会比较差,产生腰酸腿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肾结石、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而且酸性体质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因此,需要早预防、早治疗。
形成酸性体质的原因
▲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内酸食品过多。
▲过度疲劳超时工作或经常熬夜。
▲心理负担过重。在高度紧张和压力下,人体会出现严重的酸化。当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更容易导致体质酸化。
▲缺乏体力活动。人体通过排汗,可以排除部分体内的酸性物质。但如果运动太少,很少出汗,则不利于酸性物质的排除。
▲不良嗜好。毫无节制地抽烟、饮酒,易导致体质酸化。
▲环境污染。摄入被污染的饮用水、农作物、家畜、家禽、鱼、蛋等,容易使酸性物质在体内滞留。
纠酸保健有良方
人体自身有一个自我调节机制,但体质过酸时,人体调节能力就无法调节了。当您出现疲倦乏力、腰酸腿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时,就要警惕自己身体已经处于酸性环境,应及时加以调整。
除了进行有氧运动、放松心情、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外,调整体内酸碱平衡的主要方法是进行饮食调整。
1.了解食物的属性。有些人误认为带酸味儿的食品就是酸性食品。其实,食品属于酸性还是碱性,与其本身的味道无关,而是依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后,最终在体内生成的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来判断的。因此,科学家把在体内生成酸性和碱性代谢产物的食品,分别称为内酸食品和内碱食品,以此来区别食品本身的口味儿。
具体说来,内碱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豆类、海带、茶及奶类等,内酸食品包括精制谷类食品、肉类、鱼类、蛋类、油脂和糖类等。
2.增大成碱性食品的摄入比例。对于那些像张先生一样经常吃大鱼大肉的人来说,应该多吃一些内碱食品,使内碱食物与内酸食物的摄入保持2∶1的比例。具体来说,就是像一位营养学专家所说的那样,做到“三口菜一口肉”。
什么女人容易生男孩?想生个儿子,求生男孩的科学方法
生男生女是取决于男人的,男人身体中的染色体决定的
1、呈碱性的身体环境:食物的酸碱性影响生男生女的几率。女性通过调节身体的酸碱环境,多吃碱性食物,益彡生丶碱能增加生男孩的几率。
2、夏季或高温的环境:夏季或高温的环境容易创造男宝宝。高温会影响精子的X染色体,让女宝宝不容易出生。
3、性爱要有高潮:女性在性交中达到高潮,子宫颈管会分泌强碱性的液体,使酸性的阴道内呈现碱性,有利于Y精子成长。
4、男女双方都年轻:男女双方都年轻,身体状态好,精子卵子有活力,生男孩的几率比较大。
5、健康强壮的身体,富裕的家境:研究表明,家境宽裕、文化水平高、身体健康强壮的女性生男孩的可能性更大;而家境贫穷、身体健康欠佳的女性则更容易生女孩。
6、男性防止阴囊温度过高:穿紧身衣裤会使阴囊温度上升,造成精子数目减少,生男孩的Y精子收到损伤,生男孩的机会降低。
根据生男孩排卵期计算器的计算,如果选择接近女方排卵的时候同房,容易生男孩,否则等过了排卵期再同房,则容易生女孩。这是利用X精子的寿命比Y精子的寿命短的特性,人为地制造促使X精子或Y精子和卵子成功结合的时机。
怎样调节人体体液偏酸
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一般都由于体液中的缓冲物质(由一种强酸和一种弱碱构成)维持在6.8至7.4之间(程中性)。 “还有就是吃什么食物好呀? 什么时候吃好呢?” 指的是??“早上吃水果是吃金子”,这话是按照字意理解,是早上吃水果特别好没错。 因为早上人体一般比较缺水,水果里富含有水份。没有道理是吞金丧命的意思。 一般水果在什么时间吃都一样,不过晚上如果是吃比较冷的水果(比如香蕉)的话可能会致使在睡觉时感觉胃部不舒服!所以还是不要的好!人体可以自我调节酸碱度。 “酸碱体质”毫无科学根据 近一段时间,“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等词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很多媒体把它们和亚健康、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联系起来,言之凿凿地称“85%癌症病患属于酸性体质”,主张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来调整,甚至列出了“酸性体质自测表”。对此,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李雪梅教授明确指出,上述观点没有丝毫科学依据。 血液偏酸不容易 李雪梅主任指出,人体血液pH值的正常范围确实如其所说,在7.35~7.45之间,低了偏酸,高了偏碱。但是,李主任强调,“血液要偏酸,没那么容易。”因为人体有强大的酸碱度调节功能。 李主任指出,血液不可能靠吃、睡就“变酸”。人体有一套调节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作用最强大的是肾脏,它可以通过尿液排掉多余的有机酸;其次,呼吸会帮我们快速排掉很多酸性成分;最后,体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缓冲系统,酸性食物在发挥“作用”前,就会被机体本身中和掉。“除非这3个机制出现问题,否则人的血液不可能偏酸。” 酸中毒是严重疾病 那么,到底有没有“酸性体质”的说法呢?“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李主任表示,在医学上,如果体液pH值低于7.35,就属于“酸中毒”——“这是严重的疾病,必须治疗”。在家通过饮食、休息自我调节是不可能缓解的。 血液酸碱度没法自查 此外,一些报道还向读者提供了自测方法,如买pH试纸自测尿液的酸碱度,并列出一堆症状请读者对号入座。对此,李主任告诉记者,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并且,血液酸碱度不是自己在家能做的。医学上要求抽动脉血,还要完全隔绝空气,家里显然没这个条件。 另外,在酸中毒的治疗中,饮食根本不重要。“饮食无法导致酸中毒,更不可能纠正酸中毒。”参考资料:广州日报
怎样调节身体的pH值
调节方式主要是饮食调节和自然疗法:
1、饮食调节
平时的食谱中的碱食品如水果、蔬菜等应占80%,而酸性食品如肉类、牛奶、精制面粉食品、咖啡、甜食等只占20%。
我们所摄入的食品,如肉、鱼、蛋和谷类等,均属生理酸性,而水果如苹果、柑橘、梨和蔬菜则属生理碱性食品。倘若酸性食品成为你每日进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必将导致你的体液和血液中的乳酸、尿酸含量增加。
2、自然疗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要通过练习才能把握:采取竖立体姿,手心放在腹部上,这样你才能感觉你的呼吸运动进行是否得当。两眼闭合,用口缓慢地吸气,然后用鼻做腹式深呼气,重复做5次。此外,健康睡眠能促进体内净化进程。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在凌晨2点钟全力以赴地进行运转并不容干扰,因此,睡眠充足尤其重要。
怎么样才能使得身体的酸碱平衡?
平衡酸碱度对健康和美丽是很核心的一个问题.人的身体究竟应该是酸性还是碱性?如应该是碱性,特别注意要是弱碱性。
人体的体液正常酸碱度pH值应为7.35~7.45,如果偏离这个值,身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会发生显著变化。酸碱平衡是体内环境调节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自体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排出,达到弱碱性。当身体有问题或摄入的酸性过多,身体无法处理时,便会导致酸碱度失衡。
了解自己身体的酸碱状态,并不需要检查体液的PH酸碱值,而是可以通过身体或精神的状态自检。酸性体质,人如否易疲劳、嗜睡、便秘、口臭、易胖、身体畏寒、关节易疼痛、免疫力下降、还容易出现肺及肾脏功能等问题,酸性体质也是常说的亚健康体质,是不健康的体质状态。
弱碱性体质,机体免疫力强、生病机率少,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头脑敏锐,身心也清爽和愉悦得多,是好的健康体质状况。不过人体的酸碱度是会不断变化的,或许前一个小时是酸性,一个小时后就变成了碱性,这就需要经常注意调节.尽可能多的保持在弱碱性状态.
对于美丽而言,平衡酸碱度是很重要的调理方式。皮肤是健康状态的“晴雨表”,人体酸碱状况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观察皮肤状况判断当前身体的酸碱度。酸性体质的皮肤表现为:皮肤晦暗无光泽、易出湿疹、色素沉着、香港脚、毛孔增大、反复长青春痘、伤口不易愈合等。
调整体内的酸碱平衡度是一件每日持续的事情,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的是调节饮食。当有身体有酸性特征时,应注意吃碱性食物;当出现强碱性状况时,要食用酸性食物。比如,一段时间食用了过多的酸性物质如肉类,蛋类、油脂类、糖类、鱼类后,应食用海带、蘑芋、黄豆、豆腐等碱性食物中和。一般酸碱性食物的比例是1∶4,即一份荤菜+四份素菜。碱性食物也不宜长期过量食用,体内呈强碱性也会引起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疾病,也会出现皮肤干燥、头屑重、头发脱落、生面疮等问题,有时也可以单纯吃碱性食物,那是为了纠正体内偏酸的环境。
有些人误以为酸碱食物是以口味的酸碱来区分,认为有酸味的食品是酸性食品,这是错误的。酸碱食物是以在体内代谢后,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来划分的,并不是从味觉上区别。新鲜的水果即使味道是酸的,大多都是碱性生成物,皮蛋的口感碱性很重,却是酸性食物。
了解什么是酸性或碱性食品很重要,现在有不少这类的书可以查阅.你需要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基本常识,熟记一些常吃东西的酸碱性,这对每日长期的调理很有益.通常,肉类食品酸性为多,蔬菜瓜果,豆类,不含糖的全谷类和乳制品碱性为多.
在生活方式上,应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消耗人体氨基酸和脂肪,增加代谢产物中的酸性物质。当身体来不及或不能调节时,体液的酸碱平衡度就会遭到破坏,使体内环境容易呈酸性,如过多地用脑、用眼、熬夜和酗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