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10岁男孩虐打母亲,全程录像:这样养孩子,分明是在养仇人,你还要继续吗?

这两天,有几张孩子打母亲的图片在妈妈群里刷屏了:

10来岁的一个男孩,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挥舞着拳头向着母亲的头部打去,一拳又一拳地打在一个人的脸、太阳穴、后心上,每一拳都挥向人体最脆弱致命的地方。

得有多大的仇,才能让一个人那么狠毒?

又得有多残暴,才能让一个至多十岁出头的孩子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以上图片来自微博爆料,一个孩子在家中殴打母亲,拳拳到肉,招招致命。

哪怕自己的母亲躺下了,他依然不依不饶地用脚狠踹。

在动图里可以看出,事情发生在家里,而镜头是有抖动的,很明显是有人手拿着相机在拍摄。

是谁在拍摄,答案呼之欲出——孩子的父亲。

但是,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被制止。甚至,男孩往拍摄方向看了一眼之后,下手更重了。

再看看这位妈妈,毫不还手,在屋子里有人的情况下,她却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丁点求助的意思。

最后甚至直接往凉席上一躺,眼睛闭上,像一块木头般任打任踢。

只能说明,她已经对这样的家暴行为麻木了。偶有不同的是,施暴者可能是丈夫,也可能是儿子。

马伊琍说过:孩子其实是上天看你太辛苦了,特意给你派来的天使。

这些小天使们,是把父母对他们一点一滴的好都记在心里的,当他们懂事之后,自然而然就懂得感恩父母。

可如果父母的教育出了差错,孩子的善良和感恩就会被侵蚀,失去善良和感恩之心的人,无论对谁都将是一样残忍,哪怕是对当初那头大白眼狼”,看谁都想咬一口,尤其是对自己最亲近的人!

这名女子不知何缘由与母亲发生了争执,大庭广众之下毫不留情地扇了母亲一记耳光,引得行人驻足旁观。有人看不过去上前劝阻,也差点被这名女子殴打。

纵使如此,挨了耳光的母亲依旧维护女儿,想阻止大家对女儿的批判。

不曾料到,母亲的行为却让女子觉得自己丢了脸,上前对着母亲又是一巴掌。直到有男子实在看不下去,一脚把女子踹翻在地,这场闹剧才得以终止。

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评论父母没教好”慈母多败儿”……

网上曾有一句话,戳痛无数父母的心:

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了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尽管我们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太多让人心痛的事实告诉我们:父母付出的越多,越容易养出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网络上还有过这样一个热帖:孩子当街掐母亲喉咙,并逼其下跪,令人心寒!

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这个孩子因为母亲拒绝了他买玩具的要求,怒不可遏,对着母亲连扇耳光,狠揪头发。

当有路人经过劝阻时,这个5岁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句:你滚!”

之后,还狠狠地掐住母亲脖子,要求她下跪道歉。

你不去教育孩子

总有人替你教育他

但愿你到时候不会后悔

有个很旧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在网上发帖说:在餐厅吃饭,就因为儿子稍微调皮了一点就被打了一耳光!气得她现在还在发抖。

原来,这位母亲带儿子去附近的餐厅吃饭,她儿子喜欢到邻桌到处跑跑看看,几次去骚扰吃螃蟹的邻桌,最后因为跑到隔壁桌上去抓螃蟹,被别人把手甩开后,动手打了这桌的人,结果被回打了……

这个母亲愤愤不平的点大概就是我孩子小,调皮点很正常,你怎么能和他一般见识?他小,可做妈妈的你还小吗?你难道不知道约束一下自己孩子的行为吗?

孩子再小,总是要长大的。做家长的现在放弃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以他小的名义原谅他,甚至要求别人原谅他。那么,有一天,当他走出学校,走上社会,再做出一些熊行为的时候,没有人会对他再宽容了。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七岁孩子无缘无故用脚踢了坐在对面的男子,一共连着踢了三次。

没想到,他这次遇到的根本不是什么善茬......这名男子直接就暴起将孩子重摔在地,对着头部猛踹三下。

还没等车上的人反应过来,孩子就已经瘫倒在地。

千辛万苦

终于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无私地”都满足他所有要求

几乎所有白眼狼”的童年时期都有这样的共同点:只知道提要求,我要什么,你都得给我,不给我就闹。

网上有个流行的词语叫做全民富二代”,大概的意思是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所以无论家庭的穷富,很多孩子从小物质享受就被过分满足:小学跟父母要手机,中学跟父母要电脑,出了社会跟父母要房要车,结了婚要父母带孩子……

他的要求一惯都得到满足,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等哪天父母没什么能给了,他还会觉得父母多对不起他。

当一个人得到的东西越容易,越不懂得珍惜与感恩。

▌放纵孩子所有不合理的行为

穿着鞋子踩沙发、霸占东西、野蛮粗暴……无论惹出什么样的祸,大人都能找到理由袒护他们,对孩子所犯错误,无原则纵容。

渐渐地,孩子的心中,无视规则,轻视别人,做什么事也不想后果。

孩子的行为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级,小时候的熊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就变成白眼狼”。

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成为白眼狼”,请经常提醒自己放手,不要替孩子做他分内的事,让孩子承担些家务,相信孩子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

别什么事情都满足他,让孩子懂得,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

光爱孩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爱别人。

责任编辑:琬璘

审核:凯淇

关注母婴

关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