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唠叨怎么办?家长千万别嫌烦 孩子老嫌家长唠叨,家长应该怎么办

文/罗小白

01

儿子最近有点怪。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三岁半的儿子好像变了一个人。原本安静的宝宝,突然一张嘴就叭叭叭说个不停,而且不分时间地点。

孩子老嫌家长唠叨,家长应该怎么办

比如在疲惫的晚上:现在七点四十分,距离八点还有二十分,距离九点还有二、三、四……八十分……妈妈,是不是啊?”

孩子老嫌家长唠叨,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时我正瘫在沙发葛优躺呢,烦得要命,最开始还能附和一下,可面对儿子的夺命连环问,只得挤出一句:你好烦哦。”

此外,还经常自言自语,对着个玩具咿咿呀呀就能说上半天。

好好一个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话唠呢?

02孩子说不停,可能正在语言敏感期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每一个健康的正常的宝宝都有无限的语言潜力,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从0-1岁的语前期到后来的语言爆发期,都是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此期间,主要表现为鹦鹉学舌、话唠、自言自语等。

孩子老嫌家长唠叨,家长应该怎么办

蒙台梭利指出,语言敏感期的自言自语通常指一边做着其他活动,一边给身边的人说话或者自言自语。但其实,这些话只是孩子情不自禁的一种行为,并不是特定的要对谁说,只是将他们当时所做的或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特别是3-4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母语的语法系统,初备了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语言交流能力与理解能力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根据正常的生理发展,他们的内心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推力,这种推力会驱使他们疯狂学习,直到孩子内心得到满足或者敏感力减弱。在语言敏感期就会表现为为了强化自身的语言能力,他们会一直对从身边的人、事中学来的话进行重复,不厌其烦。

有研究结果表明,孩子3~4岁时说的话比一个特别话唠的成年人还多。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话多、自言自语等表现,不要担心,这都是正常现象。

孩子老嫌家长唠叨,家长应该怎么办

03语言敏感期,不容忽视

孩子的敏感期时幼儿学习的关键时期,更是人格形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100个细节》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对比案例:

人们曾在印度救国两个小狼女,一个七八岁,一个两三岁。两个小狼女被救助之后送到孤儿院,她们不仅用四肢爬行,在晚上的时候还和狼一般嚎叫,行为举止完全和狼无异。

为了帮助她们成长为正常人,研究员开始教她们说话、行走、认字等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小狼女的不幸去世,大狼女在不断的训练中到了12岁才学会开口讲话,但是智力水平始终等同于普通婴儿。

对比案例是二战时期,曾有一名士兵迷失在森林之中,被人发现并救出之后已是二十年之后。士兵被救出来之后虽不似正常人一般能够正常表达,但在短时间之内就变得与常人一般。

这两个案例中,狼女与士兵都曾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时间的长度上士兵更长,但恢复时间士兵却比狼女更轻松的恢复到正常生活。

究其原因,两者的根本差别在于士兵是在成人后也就是度过敏感期之后与世隔绝,而狼女的敏感期始终都处在狼的世界中。未经过敏感期的磨合,使狼女始终无法成为一个正常人。

由此可见,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且不可逆转的作用。

04语言敏感期,需要正确指导

孩子老嫌家长唠叨,家长应该怎么办

那对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父母究竟要怎么做呢?

1.有耐心,千万别嫌烦

在语言爆发期的宝宝,初尝表达的快感,这个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把能说的话全说出来,其中有很多重复的部分。孩子说一遍、两遍时父母可能还乐于回应,但是当一遍遍的重复同一个问题,家长可能会感到厌烦。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呵斥或制止,积极配合孩子把想表达的问题表达出来,才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

2.多和孩子聊天

麻省理工的最新研究发现:父母和孩子谈话能影响孩子大脑的生物成长。

研究人员以波士顿三十多名4-6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孩子听故事的同时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并回顾孩子在家中与父母互动的录音。结果显示,孩子与父母之间交谈的频率越高,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活动就越强。

处在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响应。所以,在孩子说话时,积极并且及时得给予回应。

3.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语言发展的初期,孩子都是通过模仿来增加词汇量的。而模仿的对象,一般都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由于孩子在模仿的时候还没有分辨能力,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语要规范,不说脏话,尽量不抱怨,多说一些正能量的语言。

4.错误的表达及时纠正

宝宝在语言初期只是机械的模仿,并不会有辨别能力,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发音不标准等。

比如孩子会把老虎”说成老fu”,姑姑”叫成huhu”等。不要觉得好玩而去逗笑不去纠正,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极度敏感,如果你被他的不标准逗笑,而不去纠正她的错误发音,孩子极有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

所以对于孩子的错误表达要及时更改,以免孩子带着错误成长。

从孩子出生起的一声啼哭,到牙牙学语,都是孩子在向未知的世界试探。孩子唠叨的时候,别再嫌烦了,这是他向世界最初的宣言。

给他爱与包容吧,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幼苗,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