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下角的名词解释
在女性,妊娠期耻骨联合会有小许的活动.测量耻骨联合比较有意义的应是耻骨弓的角度了,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弓状韧带围成.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它们的夹角称为耻骨下角.
什么是耻骨?
耻骨在生理解剖学上叫做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相连接。在纤维软骨内往往有一裂隙。在耻骨联合上方有连结两侧耻骨的耻骨上韧带,在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在女性,
妊娠期耻骨联合会有小许的活动。测量耻骨联合比较有意义的应是耻骨弓的角度了,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弓状韧带围成。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它们的夹角称为耻骨下角。
耻骨是哪个部位
耻骨是骨盆的前侧下段,两侧耻骨从中间位置由软骨结合,称为耻骨联合。耻骨联合是由两块耻骨纤维软骨盘结合而成,两个软骨盘之间形成一联合腔,其上、下、左、右均有像绳子一样的韧带联系在一起。
女性耻骨在大腿之间,阴部之上的那块骨头,平躺下来,阴部最突出的一块骨头。它其实是由两块骨头合并而成。有的女性会因为在妊娠期间造成了耻骨的分离。所以说,孕妇耻骨痛是指大腿根部和小腹交界的骨位。
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及上、下两支。耻骨体构成髋臼前下部,较肥厚,自体向前内侧伸出耻骨上支,此支向下弯曲移行于耻骨下支。耻骨上支的上缘薄锐,称耻骨梳,其向后与髂骨的弓状线相续,向前终于圆形隆起,为耻骨结节,耻骨是在小腹下部,大腿内侧。
扩展资料:
耻骨的作用:
耻骨位于人体的中部,男女生殖器都从耻骨中间通过,因此耻骨具有保护内生殖器的作用。此外,耻骨有十条经络提供气血物质,在耻骨周围有多条肌组织和神经分布,因此,在中医看来耻骨具有脏腑功能的作用。
耻骨联合在妊娠分娩也具有重要作用,孕妇在分娩前,最好做胎儿大小及耻骨联合距离的测量。在产科学看来,妊娠分娩就是胎儿通过产道的过程, 在胎儿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果耻骨联合倾斜度大,胎儿就能能通过耻骨联合处达阴道外口,进行分娩。胎儿较大的情况下,则要利用骶骨弧才能通过耻骨联合进行分娩。由此可见,耻骨联合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耻骨
解剖学的九分法
腹部,俗称“肚子”,躯干的一部分,是骨盆和胸部之间的身体部分。在解剖学上,腹部从胸底的横隔膜直到骨盆的真假骨盆界限。真假骨盆界限从腰骶角(第5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间的椎间盘)到耻骨联合,骨盆入口的边缘。在骨盆入口和胸膈膜之间的空腔称为腹腔。腹腔的边界是腹腔壁。腹壁分为后、侧和前腹壁。它们的构造一样:最深的一层为腹膜外的脂肪、壁层腹膜和一层筋膜,后者根据其不同的位置,覆盖物的不同有不同的名字(如腹横筋膜,腰肌筋膜)。这些结构的表层,有三层肌肉,腹横肌(但后腹壁缺少),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 。腹部包括胸、腰椎体及腰大肌前方、腹膜后的组织(肾、胰、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
为了解剖和临床的需要,常将腹部分为9个区(九分法)(见图)。
怎样做可以学懂解剖学?
第一节 总论【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概念形态分类及形态、构造和功能。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3.熟悉骨的生长和发育。 4.了解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一般配布。 5.了解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可塑性和骨组织工程的概念及原理。 【教学内容】 1.骨的分类。 2.骨的表面形态。 3.骨的构造。 4.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5.骨的发生和发育。 6.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授课学时】 理论:0.5学时 第二节 中轴骨骼【目的要求】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和功能。 3.掌握颅整体观中的结构。 4.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教学内容】 1.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 2.椎骨的共同形态。颈、胸、腰椎和骶骨因功能差别所具有的重要特点。 3.胸骨分布。重要的体表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 4.肋骨的形态。第一肋骨和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形态特点。 5.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位置和分布,下颌骨的形态。 6.颅盖外面的顶结节、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 7.颅后面的枕外隆凸。 8.颅盖内面的脑膜动脉沟和上矢状窦沟。 9.颅前窝的组成、后界、鸡冠和筛板筛孔。 10.颅中窝的组成、前后界、垂体窝、鞍背、视神经管、颈动脉沟、眶上裂、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脑膜中动脉沟、鼓室盖和三叉神经压迹。 11.颅后窝的组成、前界、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口、枕内隆凸、矢状窦沟、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门。 12.颅底外面的上颌牙槽弓、骨腭、切牙管、腭大孔、鼻后孔、翼突内外侧板、枕骨大孔、枕髁、舌下神经管外口、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茎突、茎乳孔、下颌窝、关节结节。 13.颅侧面的外耳门、颧弓、乳突、颞窝、翼点、颞下窝、翼腭窝。 14.颅前面的额结节、眉弓、眉间。 15.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底的眶上孔或眶上切迹和眶下孔、尖的视神经管、上壁的泪腺窝、内壁的泪囊窝和鼻泪管、下壁的眶下沟和眶下管)。 16.骨性鼻腔的构成及其与鼻旁窦的关系。 17.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授课学时】 理论:0.5学时 实习:3学时 第三节 附肢骨骼【目的要求】 1.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配布及其功能。 2.掌握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3.了解常见的变异和畸形。 【教学内容】 1.锁骨的形态、位置。 2.肩胛骨的形态、位置。 3.肱骨: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大小结节、结节间沟、大小结节嵴、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鹰嘴窝、内外上髁、尺神经沟。 4.桡骨: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桡骨茎突、尺切迹。 5.尺骨:滑车切迹、鹰嘴、冠突、桡切迹、尺骨粗隆、尺骨头、尺骨茎突。 6.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 7.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肩胛冈、肩胛骨下角、肩峰、肱骨大结节、肱骨内外上髁、桡骨头、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豌豆骨、掌骨头。 8.髋骨的分部:髂骨体、髂骨翼、髂嵴、髂前后上嵴、髂结节、髂前下嵴、髂窝、弓状线、臀面、耳状面、髂粗隆、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坐骨结节、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面、髋臼、髋臼切迹、月状面、闭孔。 9.股骨: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臀肌粗隆、股骨粗线、内外侧髁、内外上髁、髁间窝。 10.髌骨的一般形态。 11.胫骨:内外侧髁、髁间隆起、腓关节面、胫骨粗隆、内踝、腓切迹。 12.腓骨:腓骨头、腓骨颈、外踝。 13.跗骨的名称、排列及基本形态、跖骨、趾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及排列。 14.下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髂嵴、髂前上嵴、髂后上嵴、坐骨结节、大转子尖、髌骨、胫骨粗隆和胫骨前缘内面、腓骨头、内踝、外踝、跟骨结节、舟骨粗隆、第五跖骨粗隆。
耻骨和髋骨在什么位置?
髂骨在三骨中最大,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髂骨体位于髂骨的下部,参与构成髋臼后上部。由体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内面凹陷名髂窝,为大骨盆的侧壁,窝的下方以弓状线与髂骨体分界。弓状线前端有一隆起名髂耻隆起,髂窝的后分粗糙,有一近横位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髂骨翼的上缘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弯,叫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齐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翼的前缘弯曲向下,达于髋臼,生有上、下两个骨突,分别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后缘也生有上、下两骨突,分别命名为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约平第2骶椎。从髂前上棘向后约5-7厘米处,髂嵴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结节,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解剖学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原发布者:rx3m63
1、内囊:大脑皮质新区的投射纤维在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高度集中,称之为内囊,在水平切面上,一侧内囊呈横卧的“V”字形的白质板,分前脚(或前肢)、
膝和后脚(或后肢)三部。
2、心包:为一圆锥形的纤维浆膜囊,包在心脏和大血管根部的外面,心包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两部分。浆膜性心包又分壁层和脏层,脏层贴于心脏表面,形成心外膜,并在大血管根部转折移行为壁层,壁层紧密衬贴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称为心包腔。
3、腹股沟管:由腹前壁肌和筋膜所形成的一条潜在性的管道。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约2.5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于成年人,管长约4-5cm。在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4、白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有髓鞘色白故称白质。
5、大脑动脉环:围绕着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A,颈内A、后交通A、和大脑后A互相通连组成。它在调整脑的血供和建立脑的侧副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6、纵隔:指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结构的总称,境界:前为胸骨、肋软骨及肋间隙前端、后为脊柱胸部、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纵隔常用四种方法分区(也有用三方法)以胸骨间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纵隔内容:容纳胸腔内除胸膜囊和肺以外的所有器官组织,包括心、心包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支
人的耻骨长在身体的某个部位…
耻骨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为体及上、下两支。
耻骨体构成髋臼前下部,较肥厚,自体向前内侧伸出耻骨上支,此支向下弯曲移行于耻骨下支。耻骨上支的上缘薄锐,称耻骨梳,其向后与弓状线相续,向前终于圆形隆起,为耻骨结节。耻骨结节是重要体表标志,其向内延伸静到耻骨联合面上缘也有一嵴,称耻骨嵴。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有卵圆形的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耻骨与坐骨围成的大孔,称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