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最有效的方法
祛痰最有效的方法
呼吸道里,许多小纤毛麦浪一样朝向口腔的方向,慢慢将脏东西推出来,推到嗓子眼儿时,人就会咳嗽吐痰。每个人的痰密度不同,里面什么样的细菌都可能携带。如果随便乱吐,痰变干后,痰中成千上万的细菌就会飘到空气中。这些病毒、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可在干燥痰液中存活6至8个月;而痰中的结核杆菌随尘埃飘飞,可维持8至10天的播散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说,“非典”的流行就是人们这种不良卫生习惯造成的。我有段时间痰特别多,卡在喉咙里实在是太难受了,咳出来又要到处找垃圾桶吐,真的是很烦啊!以前也喝了很多祛痰的药都不管用。现在多亏朋友介绍在喝一种叫 痰渐化 的中药进行调理,效果很好,已经喝了一个多月了,痰明显少了很多。我是在淘宝网买来的,痰渐化真的很好,要不你也去试下看。
喉咙里老有痰怎么办啊
您好:
估计是鼻炎引起的咽喉炎吧!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取少量盐,加入冷开水中,味道不要太咸,不然会有刺激性。然后用棉签清洗鼻子(别太用力,不然容易出血。棉签有的卖,你也可以去药店买点药棉,自己固定在牙签钝头那端)。每天多洗几次,对身体没害处,盐水可以杀菌。如果你有什么可以喷的东西,比如博科用完后的药瓶也了以。再不你就用盐水漱口。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我试过,很有用,我现在都不感冒,更没有痰。
有什么绝招能让嗓子里没有痰
多吃止咳化痰药 止咳化痰药物是指能够减轻或消除咳嗽、痰浊的一些药物,适用于咳嗽,痰饮气喘等症。 ①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同时皂甙还有镇咳、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此外,橘梗还具有抗炎作用,因而应用橘梗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咽喉肿痛,伤风咳嗽,及其它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辛,功能开宜肺气、祛痰、排脓,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肺脓疡,咳吐脓血,痢痰腹痛等症。 用量:一般3--9克,若干咳无疾者不用。 ②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和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内含多种生物碱,其所含的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祛痰作用,故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和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结核所致之咳嗽,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经控制后仍咳嗽,且吐痰不利者,服用川贝母粉或川贝片疗效更佳。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适用于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喉痹肺痿,瘰疠,乳痈等。 用量:一般3--9克,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0.5一1.5克。 ③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内含马兜铃碱,木兰碱,马兜铃酸等;研究证实,马兜铃有抗菌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的祛痰和舒张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马兜铃酸还有抗癌、抗感染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的作用;此外,马兜钤还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用量:一般3---6克。 ④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内含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和甙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有显著的镇咳作用,镇吐作用,而生半夏则有催吐作用,故一般均用制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症,此外,半夏还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可用于治疗子宫颈痛、皮肤癌。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淡,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适用于咳嗽气逆,痰涎壅滞,胸脘痞闷胀满作痛和瘿瘰痈疽等症。 用量:一般3---9克。切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舌赤无苔及孕妇后期,均禁用,因半夏有毒,故需经炮制后使用。 ⑤百部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对叶百部和立百部的块根;内含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能降低动物呼吸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因而具有镇咳作用;实验证明:百部煎剂对多种致病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辛,功能润肺止咳,杀虫,适用于风寒咳嗽,肺结核,百日咳、老年咳喘,蛲虫病及外用灭虱等。 用量:一般3---9克;外用适量;但消化不良及大便泻泄者不宜用。 ⑥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内含挥发油及多种结构类似的内酯类化合物;紫花前胡含挥发油及味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以及甘露醇等,药理试验证明:前胡煎剂有增加呼吸道分泌液的功能,故有祛痰作用;前胡煎剂能抑制流感病毒,其所含内酯类化合物均具有抗致病菌和抗皮肤真菌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疏风清熟,下气消痰,适用于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等病症。 用量:一般3--9克。 款冬花为菌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含挥发油,款冬二醇,芳香甙及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款冬花煎剂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和一定程度的平喘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新久咳嗽,喘息,痰中带血等。 用量:一般3--9克,但火热咳嗽忌用。 ⑧紫菀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内含紫菀皂甙、紫菀酮及挥发油等;药理试验证明,紫菀煎剂有镇咳祛痰作用;紫菀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等。 用量:3--9克。 ⑨葶苈子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北美独行菜或播娘蒿的种子;内含脂肪油、蛋白、糖、芥子甙等,此外,还有谷甾醇及强心甙成分,。可使心脏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血液的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辛、苦,功能下气行水,适用于肺壅喘息,痰饮咳嗽,水肿胀满等症。 用量:3--9克。
喉咙有很多痰,请问要怎么治?
喉咙有痰知识外在的表现,找出内在的原因才是关键,有几种可能性:1.你的气管有病变 2.你的肺有病变,最好是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找出根源才能更好的治疗
喉咙多痰怎么治好?
应该是慢性咽炎了,这是很多烟民的通病 慢性咽炎,主要是咽部感染细菌或病毒引起局部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咽喉干燥痒、咽喉痛、时有异物堵塞感、时有干咳无痰或有少量粘液,咳甚时干呕,治疗成人一次量口服阿莫西林片0.5克,板蓝根冲剂2小包,一天3次.金嗓子喉片含服.多饮水,中药服:荆芥1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竹叶10克,大青叶30克,鱼醒草25克,忍冬藤30克,岗梅根3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平时要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 2.不偏食,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3.心情开朗,不要总是想着使人烦恼之事,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4.起居劳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网不要通宵达旦。5.秋天气候干燥,可用新鲜罗汉果当茶泡水饮,或用麦冬,菊花,甘草等作料泡开. 6,,积极锻炼身体,最简单有效锻炼方法是坚持晨跑,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喉咙痰超烦,怎么办
一定要注意睡眠有足够时间!多喝白开水,多吃清淡食物!多吃水果青菜,保持口腔干净,不抽烟酗酒!食品要多吃一点润心肺的物质,要进补一些山药,大枣,莲子,百合,木耳,梨,胡萝卜,芝麻等!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为了确保秋季的运动量,增强体质,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去登山,骑自行车,打打太极,跳舞,行走,深呼吸啊都可以,在生活上学会“笑”,多与人交谈提高自身素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中医有“常笑宣肺”,不同程度的笑对人体的胸腔,腹腔,肝脏,肠胃,肌肉等有不同程度的按摩和协调作用,对人体消火开胃,生津,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去泡温泉,桑拿,等通经活络!
我喉咙总是生痰,怎么办?
展开全部
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摘自:求医问药网 http://www.jk58.com)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参考资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5/128/200618115437.htm
用什么方法化痰是最佳效果?
产生痰多半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当听到呼吸声有痰时,判断一下有痰的位置,在喉咙上。需要认真清除鼻腔或喉咙分泌物;如果在气管或肺部需要给予规则拍痰(将手掌呈半拢状轻拍宝宝后背)。 建议喝点泄白糖浆,挺管用的,中医认为痰与脾胃有关,因此因注意饮食,少吃生冷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腥食物,肉食。因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适量饮食。如痰多稀,多是脾胃虚寒,可以服用一下参苓白术丸,如是痰稠,多是热痰,可以服用一下小儿至宝丸。此外注意以上的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