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与髋骨定义区别
1.髋骨是由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联合组成的不规则骨骼。骨盆的关节包括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及骶尾关节。骨盆的主要韧带有骶骨、尾骨与坐骨结节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骨、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2.髋骨为人体腰部的骨骼,共左右两块。幼年时,髋骨分为髂骨, 坐骨和耻骨以及软骨连接。成年后,它们之间的软骨会骨化,成为一个整体,即髋骨。左髋骨、右髋骨、骶骨、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一起构成骨盆。髋骨与股骨构成髋关节。
3.供参考。互相学习。
在解剖学中,线、结节、突起、嵴、裂和窝,分别是什么含义?
突起包括突(突然高起,例如横突、棘突)、棘(尖小)、隆起(基底较广)、粗隆(粗糙的隆起)、结节小结节(圆形隆起)、嵴(细长的锐缘,例如髂嵴,注意这里,髂嵴向前突然高起,叫做髂前上 棘 ),线就是低而粗的嵴(如弓状线)。
骨面大的凹陷是窝(髂窝)
裂是不整齐的腔或管的开口(眶上裂,眶下裂,这个在眶)
这些可以看看髂骨,上面基本都包括了。
另外你如果是在学习系解,系解书上骨血总论是有介绍的。
还有不懂或者我有说错请追问,大家再讨论。
满意请采纳,谢谢。
----------来自团队 理科教育
退行性髋关节病有多严重
(1)年龄:年老者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又称老化),其基质丧失硫酸软骨素,剩下无支架的胶原纤维。(2)性别:男女均可受累,但原多性多发骨关节炎较多见于妇女。(3)遗传:赫伯登结节有显著的家族倾向。(4)关节创伤:如关节骨折或脱位和慢性劳损(如肥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膝外翻)易发生继发性骨关节炎。(5)关节疾病:继发性骨关节炎可继发于炎性关节疾病,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肢端肥大症),新陈代谢紊乱(如血色素沉着病、褐黄病、软骨石灰沉着病、假痛风),畸形性骨炎,发育紊乱(如股骨头骨软骨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神经病性关节炎(又称夏科氏骨关节病)和缺血性坏死。(6)气候因素:感受潮湿、寒冷后常有症状。(7)饮食因素:大骨节病所致的骨关节炎,可能由于食用带有镰刀菌(Fusarine)的谷类而致病。骨关节病预防策略: 1 饮食 选择合适的饮食可以固本培元,调补肝肾,从而强筋壮骨,这是预防骨关节病的有效措施,但不能认为凡食皆补,凡补皆用,这样无的放矢难以取得应有效果。应该因人而异,辩阴阳,明虚实,重在调补气血、肝肾。阴虚者应给予味甘性平、清淡微凉的之品,常用的有山药,芡实、赤小豆、莲心、绿豆、糯米、鸭肉、鳖肉等。阳虚者宜用性温助阳益精之品,如羊肉,鸡肉、狗肉、猪骨髓、牛肉、姜、蒜、葱等。气虚者宜大补元气、健脾和胃,常用的有鸡肉、鹌鹑肉、鸽肉、鸡肉、冬笋、香菇等。血虚者宜用补血填精之品,如羊肉、鸡肉、狗肾、猪蹄等。 2 运动 经常活动可以预防或治疗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长期坚持户外活动,如做操、打拳、活动颈椎与腰椎、散步及慢跑等人,虽然也会有骨关节的老年退行性改变,但却没有疼痛或有疼痛也较轻;有些人曾患过颈椎增生、颈椎痛、肩周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但他们坚持活动锻炼,因而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经常活动防治骨关节病的道理就在于:关节关节的活动可以保持关节维持较大的活动范围,使关节不易僵硬同关节内骨与骨间的接触面随关节的活动而增大,因而使关节面上压力均匀,避免了压力局限在关节面某一小的范围上,从而减少了关节的损伤。关节的活动可使供应软骨的滑液的渗透作用加强,因而软骨得到的养料增加;经常活动使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增强肌力,从而加强对关节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活动锻炼是防治骨关节病的好办法。在活动锻炼过程中,消耗掉过多的脂肪,使体重减轻,这样,也就减少了对骨关节的压力,推迟或减轻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所谓生命在于运动,也正是这个道理,在不断的运动中,气血流畅,新陈代谢旺盛,各个器官、组织、系统的功能增强,人的衰老也就延缓了。自然也就谈不上骨关节病。骨关节病活动的方式、内容及运动量的确定,要根据个人的年龄、体力及反应性等具体情况而定。体质较差的人,可选择缓慢柔和,运动量不大的太极拳、气功、保健操、慢跑等。活动后不应出现疲乏无力等现象。患心、肺等疾病的人,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已往患上骨关节病的人,同样要进行适当的活动。事实上,好些骨关节病患者,于必要的治疗和适度的活动锻炼后,疼痛消失或减轻了,的活动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那些不敢活动和锻炼的人,则出现、肌肉萎缩,软弱无力等。
耻骨和髋骨在什么位置?
髂骨在三骨中最大,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髂骨体位于髂骨的下部,参与构成髋臼后上部。由体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内面凹陷名髂窝,为大骨盆的侧壁,窝的下方以弓状线与髂骨体分界。弓状线前端有一隆起名髂耻隆起,髂窝的后分粗糙,有一近横位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髂骨翼的上缘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弯,叫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齐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翼的前缘弯曲向下,达于髋臼,生有上、下两个骨突,分别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后缘也生有上、下两骨突,分别命名为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约平第2骶椎。从髂前上棘向后约5-7厘米处,髂嵴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结节,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髋骨肿瘤是骨盆肿瘤吗?
是的,髋骨肿瘤只是说的更具体的,也是属于骨盆肿瘤的,良性的切除后恢复好肯定没什么大碍,恶性的也不会截肢,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你在这里得不到解决的答案,大家能给你的只有安慰和鼓励,还是当面咨询一下大医院的专家吧!
骨上的结构如结节,粗隆,切迹等名词是如何命名的?
骨的表面因受肌肉牵拉、血管神经的经过和贯通及与脏器邻接等产生特定的形态而赋以一定的名称。
1.骨面突起:突然高起的称为突,
(process)较尖锐的小突起称为棘(spine);基底较广的突起称隆起(eminence),粗糙的隆起称
粗隆(tuberosity);圆形的隆起称结节(tuber)和小结节(tubercle),细长的钥缘称嵴(crest),低而粗涩的嵴称线(line)。
2.骨面凹陷:大的凹陷称窝(fossa),小的称凹(fovea)或小凹(foveola) ;长形的凹称沟(sulcus),浅的凹陷称压迹(impression).
3.骨的空腔:骨内的腔洞称腔(cavity)、窦(sinus)或房(antrum),小的称小房(cellules),长形的称管(canal)或道(atus)。腔或管的开口,称口(aperture)
或孔(foramen),不整齐的口称裂孔(hiatus)。
4.骨端的膨大:较圆者称头(head)或小头(capitulum)。头下略细的部分称颈 (neck)。椭圆的膨大称髁(nondy),髁上的突出部分称上髁(epicondyle)。
5.面:平滑的骨面称面(surface)。骨的边缘称缘(border),边缘的缺损称切迹 (notch)。
髂骨有什么功能?
髂骨(ilium):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体和翼两部分。髂骨体肥厚,构成髋臼的上部,髂骨翼在体的上方,为宽阔的骨板,中部较薄。其上缘称髂嵴。髂嵴的前、中1/3交界处向外侧突出称髂结节,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髂嵴的前后突起分别为髂前上棘和髂后上嵴。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
简述骨盆分界线组成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结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