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不说话,喜欢晚上看看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有人说,他是最最幸福的孩子,因为他属于星星。他如同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星星的孩子”在学术上又被称为自闭症患儿。这一病症概念自1943年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首次提出。这一病症在将已过70年的今天,仍然属于未知领域。
这些孩子如同普通孩子一样,只不过他们更加执着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擅敞开内心大门让其他人进来。
我的老师曾去过广州的一家特殊学校调研,他说给他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高高大大又极为帅气的男孩子一见自己的父亲就立马一巴掌扇了过去,但他的父亲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是笑着看着他。因为在男孩的心中,扇巴掌就是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
说来或许是惊讶,对于正常人来说,哪有这么奇怪的礼节呢?可就是这样,大多自闭症孩子有一套属于着自己的行为规范与相处法则,在他们的世界里这就是正确的,而对其他人来说总表现得莫名其妙。
他们经常独来独往,没有社交,很难融入正常人的社会生活,甚至有所谓的正常人对他们无端的嘲笑与歧视。
我仍然记得读小学时,班上一位男同学,他从来不说话,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一些调皮的孩子喜欢下课后去捉弄他,把他的书扔得到处都是。他也不生气,他总是看着围观的人,默默把书捡好,又回到座位。后来小学毕业,他也就失去了消息。
曾经有一位自闭症患儿家长写道:当我发现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时,我要做的,不是跪下,而是躺下,躺下来是要为他架座桥,让我的孩子从我的身上走到另一端。
这段辛酸文字的背后,未尝不也是一种坚持。
星星的孩子在地球有时并不受待见。他们中有些人有时会神经质地拍拍手;有时喜欢藏在衣柜一藏就是一整天;有的孩子喜欢黑暗,因为黑暗能够给他带来光明。
这儿带来的是一部韩国自闭症电影《马拉松》。
喜欢斑马与巧克力的楚元看上去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他是个挺招人喜欢的孩子,但在某一天被确诊为抑郁症。他把弟弟当成老师般尊敬。他喜欢音乐,只要音乐一出,不管场合和地点,他都会手舞足蹈,把地方弄得乱糟糟。
他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患有自闭症后晕了过去,渐渐地发现楚元在跑步方面有天赋。她希望至少在跑步时儿子不会输给别人。之后,妈妈为了减少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便鼓励孩子跑步。她花了大量的心血陪着孩子一直练习。
单纯的楚元看着妈妈这么的辛苦,却不知道该如何向妈妈表达爱,他只有顺着妈妈的意愿,死命奔跑,哪怕长途奔跑后总是有种撕心裂肺的血腥感,但他知道这能让妈妈快乐。
20岁的楚元在妈妈的一直陪伴下,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也是有梦想的,他想成为马拉松冠军,尽管他只有五岁孩童的智商,仍然喜欢随着音乐手舞足蹈,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目标,他不断奔跑向着马拉松冠军的目标不断奋进。
每一个星星家庭都在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而努力着,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是奔波还是陪伴,都只愿架起一座桥让孩子从这一段走向另一端。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有着超人的天赋,星星孩子远远不如网上所美化的那般现状美好。他们只是个小小的人,在大大的世界里研究着大大的东西。
现今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的孩子从单栋住宅搬进了公寓,由于公寓设计,孩子从很小起便没有了玩伴。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有些小孩甚至常常一人被关在家里,这无疑加剧了孩子自闭后天形成的风险。
鸟笼”内的孩子意识不到什么叫做社交,他们或许是玩玩手机,看看电视,长期缺乏有效的交流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与他人沟通。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沉默的性格。再后来,即便家长能有意识到孩子不对劲,但也晚了。
星星的孩子很多源于后天,他们缺少的是家人的陪伴。
人是社居动物,一个完完整整的人绝对离不开社居生活。孩子在家长生活的环境下才会感觉都安全感与愉悦感,这都是与物质无关的。陪伴与守护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
愿社会能够正确认知来自星星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