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在伙伴面前不争不抢。但是回到家却完全变了个人,肆无忌惮地顶嘴,不高兴了就乱发脾气,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对长辈呼来喝去。
面对这种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家长们纷纷头痛不已在外面,你的厉害劲儿都哪去了,怎么就知道对家里人这样!”
有人说,窝里横”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孩子出现窝里横,外面怂”多与其家庭教育有关,一般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对孩子过于宠溺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越是有安全感的环境,越容易无拘无束、显露真性情。大人如此,孩子亦然。

用满满的爱富养孩子当然很重要,但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却容易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尊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和任性!过分的爱不如不爱,该拒绝时却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
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他会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在家说一不二,横行霸道。
但是当孩子出去的时候,他会发现,周围的人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别人不会事事顺着自己的心意,于是孩子开始感到惊慌不安,不知所措,变得小心翼翼,不敢招惹别人。
二、父母的越俎代庖
我在小区曾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姑娘想去玩秋千,可是两个秋千都已经有人在玩了。带娃的爸爸,看到女儿想玩又不敢上前,就直接走过去,跟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说:你们可以让给妹妹先玩一会儿吗?”
生活中,很多父母会像这位父亲一样,当孩子和同龄人接触时,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出头。看似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需要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社交中,通过对方的眼神言行、事情的起因、自己的情绪等,学会感受和判断对方的立场,以及选择自己该怎么做。美国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说: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的人格。”父母越俎代庖,孩子出门只会越来越怂。

由此我们发现,其实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性格行为,多与家庭的教育有关,所以面对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家长们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纪伯伦曾言: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是照见你真实模样的镜子。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去做什么样的人。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这个世界在孩子心目中印象的缩影。
所以不要将工作上的情绪带到家里来,不要将脾气都宣泄给最亲近的家人。要让孩子知道,应该将爱留给在乎的家人,而不是把伤害留给家人。
二、拒绝溺爱
沙拉伊马斯曾说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有因溺爱而闯祸的父母。溺爱孩子,总有一天要为孩子包扎伤口。我们主张越爱子,越要后退一步”,后退一步,才能分得清看得明,才能分辨孩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后退一步才能更清醒、更客观地看待孩子,才能有勇气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完美孩子”
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爱要适度,要守住底线和原则,不轻易妥协。当孩子蛮横无理时,家长要及时明确地制止他。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以他为中心的,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家人,关心家人。
三、家长要鼓励孩子社交
孩子的勇气和胆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孩子和这个世界相处磨合的过程中获得的。所以家长们应该多带孩子出去玩,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还可以带孩子经常出去旅游,让孩子多开阔眼界、多看看世界。

孩子多和小朋友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自而然就锻炼了孩子的为人处世能力。即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只要没有危险,家长也不要去干涉,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锻炼孩子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
鼓励孩子学会独自去跟不认识的人交流。譬如吃完饭,可以鼓励孩子去找服务员要打包盒。如果你们出去玩,可以鼓励孩子找人问路,慢慢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能力。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没教好的孩子。面对窝里横”的孩子,家长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应该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不宠溺,不包办,既给予,也克制,孩子自然能平衡发展,聪明识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