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和朋友在一起聚会,饭桌上大人们饭菜酒水点后,问孩子们喝什么饮料时,还没等朋友家孩子回答,朋友就说,橙汁就行,可明显看得出来这次孩子想换个口味,老公再问,朋友回答,不管他,橙汁就行。想着难得的假期聚会,为了满足孩子,我让我家孩子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去挑喜欢喝的…
其实,这本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事后我想想,我们经常嘴上说着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朋友般的相处,可事实我们总是以家长自居,很多事情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应该也是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够独立的原因吧!
现在很多妈妈为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对孩子总是一百个不放心,他们哪知道这些啊”,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余的交给妈妈”,他们还小,哪里会做这些啊”,这些话听着一点也不陌生,尤其校门口遇到一起聊天的家长都是这些话,大人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就行,别的什么都不需要懂的,从生活琐事到思考问题都代办到底,时间久了,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懒惰,形成心理依赖,缺乏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与孩子有关的事情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商量,达到共识,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加自信,从而能发挥出孩子最大的潜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尊重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有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要尊重他们的感受。
其次,对孩子的合理意见要加以采纳。妈妈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可以商量的对象,千万不要摆出家长的架子,要平等的对待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意见是受到重视的,若孩子的建议有尽合理的地方可以和孩子讲明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这样也有助于孩子思考问题。
再次,商量时的语气要恰当。与孩子商量,要平等的解决问题,这样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也对大人的建议容易得到认可,切忌命令语气,否则会适得其反的。
总之,商量沟通一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在孩子的事情上做到与孩子商量,我们就会得到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家庭氛围会变的和谐,孩子也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