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3集9.2,横跨6国,直指痛点,这部国产片了不起

日本东京,有一所闻名全世界的幼儿园:藤幼儿园。

一走进来,你就会发现它的不同:

整个校园,是个巨型甜甜圈”,圆形大草坪被环形建筑物包围着...

教室连着教室,中间没有隔离,这是为了孩子们能自由出入,自己选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校园里有一棵树,底部用网兜住,这是专门为爬树的孩子准备的...

请注意,这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哦,可能会摔伤...

但老师会鼓励说:去爬吧,没关系。



这里有连着软管的水龙头,只要你高兴,可以随时打开水龙头,朝同学滋水,不会被批评...

因为玩水,是孩子的天性。

老师也会说:没关系,很快就干了。



这里还养着两匹马。

哪天有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骑马绕场一周,很拉风的!

老师说:因为城市的孩子很少见到真实的动物,幼儿园里养动物,可以让他们有更强的生活感。



这里也有缺陷”:草坪不平整...

就不怕孩子们绊倒吗?

园长却说:就是要让他们不方便。

只有不方便了,孩子才会开始思考,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

是绕过去?还是跨过去?

如果草地是平的,孩子们不需要操心,就不会去思考了。




在幼儿园门口,办公室前,放着洋葱、茄子、西红柿、昆虫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让孩子去看,去摸,去感觉,去思考,去提问。



这里的洋葱,连沙带土,一摸粘一手泥…

但孩子们不在意,他们会把洋葱的皮一层层剥开,直到露出白净的内部,有的孩子甚至会咬上一口…

园长说:一定要多接触自然。如果到了20岁摸到洋葱,心里觉得好兴奋,那就有点危险啦。





芬兰,拉彭兰塔,卡苏卡拉小学。

这节课是在森林里上的。

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色卡,让孩子们到森林里,找能跟色卡相匹配的颜色。




没多久,孩子带回了树枝、叶子、不知名的小花、泥土…

原来,森林里有这么多种颜色。



下一步,寻找气味。

去闻不同的植物,然后把味道形容给老师听。

老师还给大家发张卡,上面列着很多形容词:可爱、恶心…

是的,即使是恶心的东西,也要闻一闻,摸一下…





在芬兰,老师们提到最多的是,学习是为了生活。

他们称之为:常识教育。

比如,生活在森林覆盖的地区,就去了解森林,生活在城市里,就去研究城市。




比如,他们会学习人脸的特征,什么样的脸型,更适应寒冷气候。

比如,在这里,十四的孩子就可以出去打工,送报纸,去麦当劳做汉堡…

然后他会开始思考,如果我是老板,我会怎样…




跟中国很不一样,在芬兰的学校里没有统一的标准会考,而通过教师每天对学生进行观察和小测验等一整套方法,评估学习成果。

老师并不关心你学了多少知识。



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很多,他们会看:

你自己如何学习,如何与搭档一起学习,如何小组学习;

你是不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力、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有毅力、好奇心、同情心…

也就是说,即使你不擅长数学或别的某个学科,依然能在其他方面找到自信。



而如果你真的数学不好,不喜欢数字,芬兰的老师也不会认为这孩子有问题,而是思考:这是我们教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

然后,他们会改善教学方法。




如果这孩子对玩小汽车有兴趣,会用小汽车来教数学,如果喜欢乐高,就一边玩乐高,一边学数学…



很多国家的教育都认为,竞争可以促进进步,但是芬兰教育却在全方位的消除竞争。

这里不考试,不排名。

基础教育全部由国家出资,这里没有贵族学校,没人炒学区房。

芬兰人会告诉你,最好的学校,就是你家门口那个。



老师不知道家长是做什么的,他们收入多少。

每一个孩子无论出身背景,都会得到相同的待遇。

就连9岁的孩子都会告诉我们:没有所谓的成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没有人是最好的,大家是平等的。



知名战地记者、主持人周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制作出六集探索教育课题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目前已上线3集,豆瓣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