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清火的药材有哪些?
清火的蒲公英
蒲公英是常见物种,而且蒲公英还极具药用价值。所以到了春天夏天不妨吃点鲜蒲公英降降火,败肝火。蒲公英性寒,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凡是疮毒、疔毒等,以新鲜的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或单独煎水内服,皆有良效。
2、清火的青葙子
青葙子一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绿色或带红紫色,有纵条纹。味苦,微寒。有清肝火、祛风热、明目、降血压之功效。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可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
3、清火的夏枯草
说到夏枯草,或许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一味清热去火的常用中草药。也在许多夏日凉茶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广东的凉茶,夏枯草是重要原料。其实,夏枯草的功效远远不止清热去火这么简单。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入肝、胆经。具有化痰止咳、消肿祛瘀、降血压的功效。夏枯草煮水喝,可起到清肝火、降血压之功效,适于体内干热、熬夜后出现头晕、头痛及眼红者服用。也可以用其和瘦肉一并熬成粥。具体做法是用夏枯草10克、猪瘦肉50—100克与适量的水一起煲,煮至肉熟后,再加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汁,每日1次。
止咳润肺服用哪些药物好?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建议可以服用:元肉补气恒压、止咳润肺、湿肾壮阳、益气暖胃补血养血,治贫血,失眠等。用法用量:可直接食用,建议元肉50g、莲藕300g、红枣10个、枸杞20g、与排骨煲汤。润肺可以多食用:山药、白萝卜、百合、绿豆、荸荠等都是不错的润肺食物。
保养肺的药物有哪些?
常用方剂黄芪10克,白术12克,防风5克,水煎服。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弱、肌表不固所致的恶风自汗、不耐寒热、容易感冒等。
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气、补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所致的咳喘气短、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等。
百合20克,知母5克,麦冬5克,水煎服。有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肺阴不足、阴津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质粘稠、不易咯出、咳声嘶哑等。
苏叶6克,杏仁10克,桔梗6克,陈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宣肺化痰、散风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外感凉燥、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痰稀、鼻塞头痛等。
百合15克,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杏仁6克,水煎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肺热所致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咯出、咽喉肿痛等。
百合15克,麦冬12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养阴润燥、清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干咳少痰、痰稠不易咯出、咽喉疼痛、口燥咽干等。
常用中成药人参保肺丸。有益气补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虚所致的咳嗽气喘、神疲乏力、气短痰稀等。
蛤蚧养肺丸。有补虚润肺、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衰、脾肾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咳痰不爽、喘急气短、消瘦乏力等。
养阴清肺膏。有养阴清肺的作用,适用于肺肾阴虚、燥热内生所致的咳嗽痰少、口燥咽干、心烦少寐等。
通宣理肺丸。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咳嗽痰白、无法恶寒、头痛鼻塞等。
清肺抑火丸。有清肺抑火、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闷咽痛、痰黄粘稠等。
二母宁嗽丸。有清肺润燥、顺气止嗽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或干咳无痰、口燥咽干等。
润肺,补脾,益肾的泡水的药物有哪些?
润肺的常见的:百合、甘草、饴糖、蜂蜜。补脾的:人参、莲子、山药、桂圆(龙眼)、甘草、大枣、饴糖、蜂蜜、补脾气,用治脾气虚弱证。干姜、肉桂、桂枝、补脾阳,用治脾阳不足。补肾:狗脊、鹿茸、枸杞子。
介绍几种 润肺、清肺、的药
百合、枸杞、甘草、薄荷、罗汉果,各适量,泡水代茶,润肺还抑制烟瘾,都是食药两用的,药效温和,可以长期使用 清肺汤两种:
1、雪耳、莲子、百合、排骨汤:
原料:雪耳75克,百合1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将上述选料清洗之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内煮沸,煲3小时。
2、桑百皮、百合、排骨汤:
原料:桑百皮50克,百合75克,排骨500克。
做法:将上述选料清洗干净后加水,然后一并放进煲内煮沸,煲一个半小时。
哪位朋友知道有哪些药物润肺吗?
单讲肺燥的话适合吃 雪梨,枇杷,冬笋,芦根,金桔,桑椹
如果中药的话可以用薄荷,桔梗,川贝,冰糖,陈皮一起煎水喝
鸭梨炖冰糖 梨子和冰糖都润肺 胖大海也不错 我这个季节总吃 效果不错
补肺中药方
肺气虚的治疗以补益肺气为主。肺虚咳喘可用补肺汤或人参胡桃汤;肺卫不足易感外邪可用玉屏风散;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补肺药方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补肺的 中药 方
黄
〔害〕按黄 极滞胃口,胸胃不宽,肠胃有积滞者勿用。实表,有表邪及表旺者勿用。助气,气实者勿用。病患多怒,则肝气不和勿服。能补阳,阳盛阴虚,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均忌。恐升气于表,而里愈虚耳。痘疮血分热者禁用。
〔利〕甘微温,补脾胃三焦而实肺,生用固表敛汗,熟用益气补中。
〔修治〕八月采根,阴干。达表生用或酒炒,补气水炙捶扁,以蜜水涂炙数次,以熟为度。
亦有以盐水汤润透熟切用。产山西沁州绵上者,温补。陕西同州白水 ,凉补。味甘,柔软如绵,能令人肥。今人多以苜蓿根假作黄 。折皮亦似绵,颇能乱真。但坚而脆,俗呼土黄,能令人瘦,用者宜审。
丹溪云∶肥白而多汗者为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服之,令胸满。
人参
〔害〕助气、闭气、属阳,阳旺则阴愈消,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胃真阴,阴虚火动,肺有火热, 咳嗽 吐痰,吐血衄血,齿衄内热,骨蒸劳瘵,均在禁例。实表,表有邪者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方炽,痧痘斑毒初发欲出,但闷热而不见点者,若误投之,以截阻其路,皆实实之害,非药可解。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补有余。如是者医杀之耳,可不慎哉。
〔利〕甘温微苦,大补肺中元气,其性主气,凡脏腑之气虚者,皆能补之,生津除烦,聪明耳目,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通血脉,气壮而胃自开,气和而食自化。
参条,一名小参,条参味性同而力薄,补气生津,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有效。
参须,力更薄于参条。
参芦性宣涌吐,亦有补性。
太子参,即孩儿参,功媲大参。
高丽参,功仿大参,性稍寒。
东洋参,功同大参,其性温,以种硫黄故也。
苦参,苦寒损气败血,性与参反,服之有害,今人用以代茶叶,暗受其损。
〔修治〕得火薰则软,或饭锅内蒸软,乘热软时,用铜刀切片,连汤炖透,冲入诸煎剂汤和服。独参汤加入陈皮数分,或佛手柑玫瑰花之类亦可用。炖汤服,则不滞气也。按秋冬采者坚实,春夏采者虚软。治劳金汁拌浸,或用淡秋石拌入药。入参惟纳新器中与细辛相间,收之密封,可经年不坏。
潞党参
〔害〕同人参。
〔利〕甘平,补中气,和脾胃,补肺,益气升津,微虚者宜之。
〔修治〕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勿令见风。上党(即今潞州)所出者良。
西洋参
〔害〕其性苦寒,脏寒者服之,反作 腹痛 。郁火服之,火不透发,反生寒热。
北沙参
〔害〕脏腑无实热,寒客肺中作嗽者,犯之成劫。
〔利〕苦微寒。人参甘温体重,专益肺气,补阳而生阴。沙参甘寒体轻,专清肺热,补阴而制阳。
南沙参。功同北沙参,而力稍逊。
〔修治〕八九月采根,白实长大者良。南参色稍黄,形稍瘦,小而短。近因有一种味带辣者,不可用,产亳州。
百合
〔害〕善通二便,中寒下陷者勿服。
〔利〕甘微寒,保肺止咳,清心安精,又补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也。
〔修治〕一茎直上,四向生叶,似短竹叶而阔,茎端五六月开大白花者佳。
五月开红花者,名山丹,其根微苦,食之不甚良,是不及白花也。山丹者,主治疮肿惊邪,女人崩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近道山谷处处有之。
燕窝
〔害〕海味多寒,寒哮冷嗽不宜用,食之恐增病。
〔利〕甘淡平润,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治肺气不能清肃下行之症。又能开胃气,已劳痢。可入煎,或单煎汁服。若以煮粥,或鸡汁煮,则乱其清气补阴之本性矣。用冰糖煎则甘温矣,能助肺气清肃下行也。
燕窝脚,又名燕窝根,色红紫,名血燕,功用相仿。性重能达下,微咸能润下,治噎膈甚效。
〔修治〕闽漳海边,近生番处,燕衔小鱼,粘之于石,久而成窝。又云燕衔麒麟菜嫩芽成窝。有乌、白、红三色,乌色最下,红色最难得,能益小儿痘疹,白色能愈痰疾,色如糙米者最佳。入煎药,须用陈久者良。先用清水浸透胖开,用小钳 去毛,洁净,更换清水养好,仍将原燕浸水,澄清去脚煎服。如用毛燕窝,须入锻石坛内收燥,研细,在风口筛簸,则毛吹净,再用钳拣去毛管,如粉、则煎服。如用毛燕燕根燕屑入煎,须用棉包,或绢包好入煎,则无毛。恐毛不净,碍肺为患。
假燕窝无边无毛,色白,或微有边毛,甚有白如银丝者,皆伪为之。
阿胶
〔害〕胶性粘腻,胃弱作呕吐者勿服。脾虚食不消者,亦忌之。
〔利〕甘咸平,清肺养肝,滋肾补阴,止血去瘀,除风化痰。
驴皮主风,善理风淫。取其乌色 属水 ,以制热则息风之义。润燥定喘,利大小肠,调经安胎,又兼治利,伤暑伏热成痢者必用。妊娠血痢尤宜。大抵补血与液,为肺、大肠要药。
乌驴皮胶。功用略同。
黄明胶,即牛皮胶。甘平补阴,润燥活血,功同阿胶,可以权代。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同葱白煮服,可通大肠,痈疽初起,酒炖分服四两,则毒不内攻。
〔修治〕山东东阿县,东北六十里有阿井。自十月至二三月,收取乌驴皮。用野狼溪河纯阳水,浸四五日透,去毛洗刮洁净,入铜锅内,用阿井至阴之水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极烂。提去浮面渣秽,待极清熬成膏,对光明透照,如琥珀色或光如壁漆黑色气味清香,并无皮臭臊气,夏月亦不温软,陈者良,此真阿胶也。
驴皮胶,取乌驴皮,浸消熬胶。黄明胶,用黄牛皮,浸消熬膏。其气浊臭,而不清香。
今市中胶物,制作不精,故不堪用。今方法用面炒成珠,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黄炒或童便和化,以解其气。如真阿胶,得趋下至静之性,凡血热则沸郁妄行,诸见血症,遇此即止。
故用水溶化为佳。炒珠,恐乱其性也。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呕,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瘀浊及上逆之痰也。
补肺 偏方
清肺补肺食物,如白木耳、百合、鲜藕、猪肺、海蜇、柿饼、枇杷、荸荠、无花果等。有条件的适当用些药膳,如清炖水鸭、百合、甲鱼、生地、北芪煲,猪肺、党参文火炖服或用淮山、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煲汤加蜂蜜水调和常喝。咯咯血病人服玉米须、马齿苋加冰糖水煮饮等。
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饮食要清淡。
肺虚宜食 物品
肺虚之人宜食物品有。
白木耳
性平,味甘淡,具有润肺、 滋阴 、 养胃 、益气的作用,无论肺气虚或肺阴虚者皆宜,实为补肺佳品。如《本草再新》就有“银耳润肺滋阴”的记载。《饮片新参》亦云:“白木耳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增订伪药条辨》中还说:“白木耳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带血。”所以,对肺阴虚者更为适宜。
燕窝
性平,味甘,为清补肺虚之上品,有养阴润肺、益气补虚的功效。《本草从新》说得极为公允:“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痨瘵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用此皆可治之。”凡肺虚之人,不分肺气虚或肺阴虚,食之最宜。
百合
有补肺润肺的功用。《 医学 入门》说它能“治肺痿肺痈”。清代医家吴仪洛曾经指出:“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之酸收也。”尤其是肺虚干咳久咳,或痰中带血之人,最宜服食。
花生
性平,味甘,善补肺气,又能润肺,适宜肺虚久咳之人食用。《滇南本草图说》认为:“花生补中益气,盐水煮食养肺。”《本草备要》说它“补脾润肺”。《药性考》还说:“生研用下痰,干咳者宜餐,滋燥 降火 。”所以,凡肺虚之人,不分肺气虚或肺阴虚,都适宜用花生水煮服食,不可炒后食用。
白果
又称银杏。能温肺益气,是一种止咳平喘的食品,有滋养、固肾、补肺之功。明·李时珍曾说:“银杏,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适宜肺虚咳嗽和老人肺气虚弱体质的 哮喘 。如用生菜油浸泡白果,还适宜患有 肺结核 病的肺虚之人服食。由于白果有小毒,故宜炒熟或煮熟后食用。
山药
性平,味甘,既能补肺虚,又能健脾益肾,肺虚之人,四季皆宜常食山药。《药品化义》中指出:“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
西谷米
性温,味甘,除有健脾作用外,又能补益肺气。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就说它“温中健脾,补肺化痰”。对肺气虚弱咳嗽者,叶氏多用西谷米同山药、欠实等一同煮食,更为适宜。
胡桃仁
性温,味甘,既能 补肾 ,又能补肺,对肺肾两虚、久咳痰喘之人最为适宜。《本草纲目》中记载:“胡桃性热,能入肾、肺,惟虚寒者宜之。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凡肺虚久咳久喘者,宜常食之。
海松子
俗称松子仁。性温,味甘,是一种理想的润肺补肺食品,历代医家多赞其功。如《本草纲目》说它“润肺,治燥结咳嗽”。《本草通玄》也认为松子仁能“益肺止嗽,补气养血”。《玄感传尸方》中有一“凤髓汤”,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就是用松子仁50克,胡桃仁100克,研膏,饭后每服10克。凡肺虚干咳少痰或无痰者,食之最宜。
猪肺
性平,味甘。《本草图经》说它“补肺”。明代李时珍认为:“猪肺疗肺虚咳嗽、嗽血。”故肺虚之人宜常食之。根据 中医 “以脏补脏”的理论,肺虚者还适宜经常吃些牛肺、羊肺等。
阿胶
性平,味甘,能补肺肾之虚。正如《本草经疏》中所说:“阿胶入肺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今世以之疗虚劳咳嗽、肺痿、肺痈脓血杂出等症。”不少古代名方,如《小儿药症直诀》中“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的“补肺阿胶汤”,《圣济总录》中“治久咳嗽”的“阿胶饮”等,都是以阿胶为主药,故凡肺虚者食之颇宜。 龟肉
力能补虚,古代医家及民间中常用于肺虚久病之人。如《便民 食疗 》用以“治虚劳咯血咳嗽”之症,《补缺肘后方》用之于“治久咳嗽上气”等,都是单用龟肉煮食。四川民间用以治疗“肺痨吐血”,也是以龟肉为主,配合沙参、冬虫夏草共炖服。所以,肺虚者吃些龟肉也颇适宜。
豆腐浆
性平,味甘,有补虚润燥、益肺化痰之功,凡肺气虚或肺阴虚者,食之皆宜。如能经常服食,对肺虚体质的康复,颇有效果。其他豆制品,如豆腐脑、豆腐皮、豆腐等,对肺虚之人同样也很适宜。 田鸡油
又称哈士蜞油。民间用其作强壮剂,它有润肺养阴和补肾益精的功效。《饮片新参》认为:“田鸡油养肺、肾阴,治虚劳咳嗽。”名医曹炳章亦云:田鸡油“泽润肺脏”。四川民间对肺虚之人,常用田鸡油同白木耳,或者同土燕窝,或选用阿胶、黄芪等蒸服,效果颇佳。
蛤蚧
性平,味咸,可以补肺益肾、止咳定喘。如《本草衍义》中说:“蛤蚧补肺虚劳嗽有功。”明·李时珍亦认为“蛤蚧补肺气,功同人参”。凡肺虚之人久咳久喘者宜食之。 冬虫夏草
性温,味甘,除有补肾作用外,更有补肺气、止咳喘、疗虚损的功效。对肺病日久,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 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痿、肺不张、胸膜炎,甚至 肺癌 患者,阴虚肺弱,动则喘嗽之人,最宜食用。若能与紫河车、山药等一同服食,更为有益。
黄芪
性微温,味甘,最善补气,尤其能补肺虚之气。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气虚则自汗出,又易患 感冒 。《本经逢原》认为黄芪“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得配本草》亦云:“肌表之气,补宜黄芪”。对肺虚之人体表不固者,配合红枣,煎水代茶,颇为适宜。
水獭肝
性平,味甘咸,能养阴止咳止血,尤其是对肺结核所致肺气不足或肺肾阴虚者,食之尤宜。早在《别录》中就说它“止久嗽”。《药性论》亦云“治上气咳嗽,劳损疾”。《补缺肘后方》认为獭肝“治痨病”。故凡肺气不足和肺阴虚者,皆宜食之。
人参
性温,味甘,为强有力的补气强壮药,尤以补肺气和补脾胃之气为最。《滇南本草》说它“治肺气虚弱”。元代医家李杲也认为:“人参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医学启源》还说:“治肺气促,短气,少气。”由此可见,凡肺气虚弱之人,食之皆宜。
此外,肺虚之人还宜经常服食糯米、玉米、粳米、牛奶、羊奶、牛肚、牛肉、猪肚、猪肉、鸡肉、羊肺、鳗鱼、甲鱼、黄鳝、蛙肉、蜂蜜、蜂王浆、灵芝、梨、葡萄、红枣、胎盘、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北沙参,以及禽蛋、食用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