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科普绘本怎么读?这4个阅读技巧,简单高效,让孩子学到更多 如何读绘本阅读

前两天写文章,有朋友让我分享一下跟孩子讲科普绘本的事情,这不我刚好有一件趣事想跟大家说。

中秋假期跟孩子们玩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在冰箱里冻了一排冰块,等到第二天中午,孩子们把冰箱里的冰块全都倒在杯子里,然后去阳台上捣鼓了起来。

一开始,Eric把冰放在自己手里,Joshua把冰块放在阳台能晒到阳光的地方,然后他们两一起设好计时器,看看这两个冰块融化的速度是怎样的。

如何读绘本阅读

如何读绘本阅读

结果Eric发现,自己的冰块融化速度比哥哥的冰块速度慢,就问哥哥为什么,Joshua一板一眼地说:肯定啦,阳光晒的地方温度肯定比较高!冰就融化得快喽!”

想起来,自从做《孩子爱问》以后,我家孩子有空就在家里玩各种各样的STEAM实验,这也是他们现在玩耍的乐趣,我觉得是很好的。但就像开头粉丝妈妈问我的话题,实际上我除了给孩子们做实验、看《孩子爱问》,一起做游戏之外,绘本科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2月份就跟大家分享过很多科普绘本的清单,像中秋假期的这个小实验,实际也是来自他们最近特别喜欢的一套科学启蒙绘本《就在身边的科学》。

如何读绘本阅读

《就在身边的科学》这套绘本是刚上市的,8月多编辑来联系我推荐的时候我就相中了,一直等到中秋放假前才拿到书,特别激动得给编辑发信息,说我收到了,很喜欢。

这套书里面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现象。它跟我研发《孩子爱问》的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从生活入门,孩子通过一个个生活场景,将科学和生活联结起来,去重新观察和审视自己周边的环境,还能从中认识和学习到新的科学知识和思考方式。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

如何读绘本阅读

可能很多朋友也困惑于如何跟孩子走近科普绘本,让孩子喜欢上科学知识,今天的文章就来好好说下,我平时阅读时会注意的4大技巧。

01技巧一:引导孩子观察细节和事实

在跟孩子阅读科学启蒙绘本时,我会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他们之前遇到过、感受过,但却忽略过的一些书中提及到的想象,比如在读回声是怎么形成的”这一内容时,我会先去联结现实生活经历。

我会带着哥哥弟弟先进行回忆:之前你们到小区里那个空荡荡的凉亭里玩过大喊”游戏对不对?你们站在那里大喊一声,可以听到两遍被重复的声音。

还有一次我们到了一个很大的场馆,你们在里面讲话的时候,也觉得声音好像变得特别大,就像听到有人在回应,对不对?”

当孩子们回想起自己所经历过的这些事实现象”,孩子就会更愿意去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就产生了去书中寻找答案”的欲望,那这其实就达到了让孩子对科学绘本”产生兴趣的第一步。

02技巧二: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

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就要引发孩子多去思考。像我跟Joshua在读这类绘本时,会帮助他提炼书里面的三个点:

关于事实:可以问孩子书里面讲的科学现象是什么,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关于逻辑:可以问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探寻事物内在规律;关于批判性:可以问孩子书中说的一定是这样吗?你试过了吗?

比如在变换的形态”中,绘本中讲到把冰拿到室外的阳光下,观察一会就能发现冰块变成了一汪水,这个从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融化”。

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冰块会变成水,科学解释的逻辑就是”冰块的温度是0摄氏度,当外界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就会融化为水。然后再启发孩子:真的会这样吗?只要外界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块就会融化吗?不同的温度会怎样让冰块产生变化呢?

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标准》中,最核心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事实依据、逻辑、批判性思维,因此对科学存有辩证的质疑态度,也是科学启蒙的真理之一。科学的进步正是建立在对权威人士的言论和对权威知识的不断质疑,不盲目认同,这也是基本的科学态度。而这也是让孩子学会保持独立自由的思考,学会理性思考很重要的引导。

03技巧三:不需要死记硬背专业术语

科普绘本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孩子打下认知基础,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常识里的基本名词代表何种意义,这仅仅是孩子走进科学的第一步。

让孩子们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多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进行联想推理,这是每项学科中都需要的强关联思考能力,也是科学启蒙的最终目的。

举个例子,让孩子把耳朵贴近瓶口听听,会听到嗡嗡”的声音,而当我们试着把贝壳放在耳朵旁边,也同样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这声音就像是大海的波涛声,有时候,我们如果用手轻轻地捂住耳朵,也可以听到这种声音。

这是由于我们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那如何跟孩子介绍这个现象呢?你不妨试试这么说:这些声音会与瓶中空气产生共鸣,所以当我们的耳朵贴近瓶口时,就能够听到嗡嗡”的声音。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瓶口与耳朵深部之间的空气能产生涡流,这也会发出一定程度的声音,所以如果我们用力按住耳朵,一旦没有空气出入,我们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在给孩子读科学绘本时,不要纠结孩子是否记牢了这些专业名词,是否真正能解说出每一种科学现象背后的规律,一旦以此为目的,很容易让孩子丧失对科学书的阅读兴趣。

04技巧四:鼓励孩子动手验证

科学知识仅仅停留在绘本上,可能会失去它最大的意义:在实践中探索真理。这也是为什么萌芽级的爱问要配练习册,我们现在还给启蒙级的爱问系列配模型。

我拿绘本举个例子,《就在身边的科学》在讲岩石的这一部分时,会在介绍完所有品类的岩石后,会给孩子提供一个灵感,让孩子尝试着办一场关于岩石的展览”。

这个小实验实践起来也并不难,孩子们也都很喜欢收集各种小石头、小贝壳什么的。所以只要外出时先提醒孩子多观察观察地上的石头,可以把自己觉得好看,或者外形看上去不怎么相似的石头收集起来,等到回家的时候,就可以举行一场小型的石头展览”了。

我们可以让孩子收集大概10块左右的石头,在桌子上把它们排成一列,先根据颜色分类,然后再依次根据形状、触感等等来分类,看看孩子能想出多少种给石头分类的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准备一个表格,把所有关于石头的属性,包括种类、坚硬程度、颜色、触感、想象可能的用途等等,写在表格的上面,并给每个石头编好号,按顺序排列再表格的左边。

然后在表格中一一填入观察得到的,符合每一块石头的描述,并在最后让孩子在这些条件中,综合选出他认为是最厉害”的一块石头,作为这场展览的展出重点。

而这个实验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也没有很酷炫的实验效果,但它却具有综合性的价值。实验中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分类和观察,对每一块石头做出符合实际的基本介绍,还能锻炼他们的统筹计划能力,完成一次有层次化的个人藏品展览。

听完今天的文章,是不是觉得科学知识也没有那么枯燥和高冷呢?大家不要一听到科学实验”就产生畏难心理,很多科学实验是可以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

除了科学绘本之外,我也很喜欢跟孩子搜集很多小实验素材,像下图的素材就是平时我跟孩子们都玩过的,有些我还放在课程里强烈推荐呢,大家还有印象吗?简单又容易操作,都是pdf版本的,一共20个小实验,虽然都是英文,但还是那个老技巧,文字是可以复制的,大家开一个网络翻译器,比如有道翻译或者谷歌翻译,直接全文翻译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在私信回复词科学实验”来获取下载,假期或者周末都可以跟孩子做起来。

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超过我们的想象,所以不要忽视了孩子稍纵即逝的闪闪发光的科学思想”,抓住这份最初的萌动,给孩子最恰当的引导。

我相信啊,孩子在学龄前拥有的丰富又愉快的科学体验,都会成为孩子步入复杂化和系统化学习时候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可以发自内心地去探索未知的美好,多好。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