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如何干预自闭症儿童?指导孩子为什么总失败?怎么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等相关问题相信是许多家长正在面临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几个实例,及专家现场解答和指导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家长问:赵老师,您好,我家宝宝现在开始出语言了,是单词阶段,我想问一下,她平时和家人眼神交流还可以,就是家里来客人时,别人和她打招呼,她最多瞟一眼,就看别的地方,客人和她讲话,她就当她不存在,我就会说:宝宝,阿姨和宝宝说话,宝宝要看着阿姨。她有时会配合地看一下,有时就是不看。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求解?
赵晶老师答:关于孩子不看客人,最多瞟一眼的问题,我不知道你的今年孩子多大,正常情况下,如果家里来客人,不是她特别熟悉的,比较陌生的人,孩子的确不会持续看时间久的,有些孩子甚至会有一个社交退缩,会躲在爸爸妈妈那里,或者是避开都有可能的,这跟发育年龄有关系。所以看孩子跟这个客人熟不熟,如果不熟的话,客人跟他打招呼,孩子能够看一眼客人,我觉得已经挺好了,哪怕是正常发展的孩子,也不一定会持续地看。
通过你所说的情况,可以理解为你希望孩子是一个比较social的,比较社交化的,但是正常孩子里面有社交的,也有害羞的,有些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害羞一点,客人来了也不一定的,也会头低着就是不看,所以你这样引导是可以的,你可以说宝宝阿姨在跟你讲话哦,你要看她哦”,但是如果她还是不看比较害羞,躲在你这儿,那OK的不需要去强迫孩子,因为你越强迫,孩子越不看的。如果孩子的社交退缩是因为她觉得那是个陌生人,没有建立这种联系,也就是说没有connection,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这种行为反应,其实可以理解的,主要是在家里跟孩子互动的那些人眼神交往特别重要。而对于社交,对于非熟人,并没有跟孩子在建立一个互动,因为那些阿姨跟她讲话,恐怕也只是打个招呼,如:现在几岁了?并没有跟孩子比如说玩游戏,或者玩具等等,没有跟她进行有效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跟那个人不会有很好的眼睛注视,在正常孩子里面也会发生的,所以主要的point是在家里跟孩子很好的互动情况下,她会跟你们合作,会有很好的眼光注视和共同关注,只有这样,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才建立会起来。
家长问:小孩快4岁,跟我们父母可简单语言交流,对其他人声音不敏感,社交意识薄弱,例如他舅、外公跟他讲话,他一般都不搭理,除非他们重复两三遍提高嗓门把他注意力吸引过来他才会回应,以前我问过类似的,您的回答是要提高小孩的社交意识,但具体怎么提高呢?
我也有试着去引导他多观察人的行为动作表情感受等,以及创造机会让他去跟他人语言沟通,甚至语言模板给到他,他就要么缺乏勇气过去,要么说时眼睛没注视对方,要么眼睛看了对方又声音太小,他对他人兴趣是有的,会注视他们,却很难语言启动和维持,请赵老师再指导下,谢谢!
赵晶老师答:要增加孩子社会意识,先要从去关注小朋友开始。要让孩子一下子关注成人,除非他外公是经常去家里,同时有没有跟孩子互动起来?一般来说孩子对于不是特别熟悉的成人,不会去过多搭理,也不太愿意去跟这些成人建立一个社交意识,因为孩子不太意识到他们,但若是小朋友,他会意识到,因为跟他年龄相仿在一个平面上,成人的话其实不太注意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成人个儿高,在孩子要寻找你,要跟你眼神交往时,其实孩子是比较难的,同伴就不一样了。
所以你已经发现孩子会注意到其他孩子,那我建议:你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多关注到别人,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到家里玩,比如说朋友的孩子,或者亲戚的孩子年龄差不多的。若带着孩子出去,到游乐园或操场,在这种情景下我们是没法掌控的,比如说那个孩子多大了?是不是会跟你的孩子互动?若你的孩子去启动了,若那个孩子不搭理他呢?这类情况是没法掌控的。但是,邀请到家里的孩子,有一些情况可以掌控,比如一些游戏、玩具等等,你的孩子比较熟了。
我在高级语言课里面讲到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时,父母怎么样去设计玩耍日、选什么样的人是有讲究的。如果想要让你的孩子获得一些社交成功的话,可能带孩子走出去的同时,还需要请进门。当然现在可以继续带孩子出门,但当孩子关注到谁时,你可以在这个时候说那个人在做什么,比如在操场上孩子注意到别人在沙坑里面堆一个什么东西,当孩子在看人家时,你就可以说:哦,你看,他在搭一座小山,好高哦”,所以出门以后看到孩子观察别人越来越多,就说明他的社交意识在提高。
家长问:老师,您昨天答疑的时候提到分享性语言很重要,对于什么是分享性语言我理解得不是太清楚,还想麻烦老师再指导一下。以今天上午爷爷和多多的几句对话为例:
多多:爷爷,我被蚊子咬了”。
(没听到爷爷回答)(过一会儿)
多多:爷爷,我想看电视”。
爷爷:嗯”。(打开电视)
多多:我不想看这个,想看新闻”。
(爷爷帮他调到新闻)(过一会儿,爷爷好像是打开了一个很难打开的瓶子盖)
多多:(咯咯咯笑)爷爷,你好厉害啊!”
上述对话中,爷爷,我被蚊子咬了”和爷爷,你好厉害啊”是否应该算作分享性语言,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训练他的分享性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您是爷爷,遇到上述情况您会如何与多多进行沟通?补充一下,您在答疑中问答孩子多大,他有4岁2个月了。
赵晶老师答:关于这个问题,分享性语言指的是他的语言目的,说这个话的目的是为了跟你分享,那它就是一种分享性的语言。比如说他哪怕是看到一朵花,指着花对着你说花”相当于告诉你我看到花了,你有没有看到啊?”是在跟你分享这个过程,所以这是一个分享型的。
在你举的语言原样本例子当中,比如爷爷我被蚊子咬了”,可以看出你的孩子语言水平其实还不错的,因为他已经能够用代词,并且用得比较好,而且还用到了被动语态。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实际的写下来,还是你记得他这样说?因为他的被动语态用的是对的,而且能够多样化的使用,说明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不低,关于这句爷爷,我被蚊子咬了”,是不是一个分享性语言要取决于它这个目的是什么?如果孩子对爷爷说:爷爷,我被蚊子咬了”,其目的是为了让爷爷给他贴创可贴,那么它就是需求型的语言,因为孩子是想通过这句话来要求爷爷给他贴创可贴,有些孩子会通过这种陈述性的语句来表示一个需求的;但是如果他只是指着蚊子咬的包,然后跟爷爷说被蚊子咬了,只是告诉你这件事情,那么他的确是分享型的。
在问题当中关于我们怎么提高孩子分享型语言?”可以通过跟孩子聊天,例如:假如我是爷爷,这个时候我就会回应:哦,是哦,哎哟!这么大一个包,嗯!被蚊子咬了”。在生活当中,如果孩子不是自闭症,或者碰到一个正常人,哪怕是成人跟你说:哎呀,我昨天被蚊子咬了,你看我昨天被蚊子咬了”,平时会怎么回应呢?当然就会很自然的回应说唉哟!真是哎,这么大个包”。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的回应就可以了,因为听上去孩子的语言,如果已经能够用到被动语态,而且用的正确率比较高,那么孩子的语言状况还可以,这时其实就进到了一个谈话的阶段,可以建立交谈了。如果孩子的确语言水平像你描述的这样,我觉得即将推出的高级语言课恐怕更适合你的孩子,因为里面我讲到了:父母如何帮孩子去建立交谈的能力、同伴的交往能力,还有叙事和基本写作能力,比较适合你的孩子。
第二个问题,孩子说爷爷,你好厉害”,这句话不算分享型的,因为孩子并不是跟爷爷在分享什么,因为爷爷本身并不是说我也很厉害”,他们俩在分享这件事情,并不是,这是一个赞赏性的语言。所以我们收到的是一个需求性语言,分享性语言,还是赞赏性语言呢?这些是要根据沟通的功能来定的,那这些语言怎么来的?在平时自然沟通过程当中你会有示范,当你在跟孩子聊天过程中你肯定会有类似的语言表达,比如说今天瓶子盖事情,平时孩子可能打不开,但他今天打开了,然后你很自然就会说:哇!你力气好大啊!真的打开了,好棒哎……”如果你们是在有效的互动,很好的互动状态下,孩子就会听进去,然后慢慢地就学进去了,之后孩子会用出来,所以语言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习得的。
要问这两个语言是什么功效,那一个蚊子咬这个事情,根据孩子说蚊子咬的目的是什么来定。那对于爷爷好厉害”这句话应该是一个赞赏性的语言,并不是一个分享性的语言,以及如果我是爷爷我怎么回应,上面已经做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