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上幼儿园报兴趣班好吗?是否有必要报?

个人强烈建议幼儿园时期报兴趣班:

1.中国教育部制定过《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3到6岁的儿童,尚在幼儿阶段,其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更多是形象性思维,抽象性思维发展还很弱,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性方式认知世界,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从呵护耐心随性为主,不要过早学习语数英等小学化的东西,不然就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的特点。
我觉得适当报,兴趣班不是一定要孩子学了就一定要学好,首先让他接触到,才能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再进一步培养,如果不去接触,就没办法知道孩子喜欢哪方面,也不容易发现孩子擅长什么。

###

很多家长不愿意报兴趣班的原因,就是怕孩子不能坚持。实际上孩子的兴趣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初高中阶段。而且,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只对跳舞或者轮滑感兴趣,也不太现实。家长不妨先选择一两个兴趣班尝试一下,如果孩子不感兴趣,那就不要勉强,也不要过于责怪孩子。再尝试其他的兴趣班或者让孩子自己选择,在试探的过程中,找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项目,再进行培养。

  1、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更多的是对家长的坚持的考验。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兴趣容易培养,兴趣的保持是需要家长和教育者共同来鼓励孩子继续学习的。

  2、当孩子碰到没有兴趣学习某一兴趣班的时候,有以下原因:教师出了问题,课堂教学不适合孩子;家长出了问题,可能太急于教学的显性效果。

  3、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没有成就感。当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家长需要分析是以上哪块出了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去解决。对于教师的问题需要与教师沟通;家长的问题,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值;孩子的问题,与老师共同帮助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放下来”,把课暂时停下来让孩子调节一下再重新开始。

把握宝宝学习的黄金时期:一般来说,4岁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比较完整。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独立意识都会倾向一个求知期。

  要以宝宝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哪种兴趣班,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决定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细微兴趣点。

  家长应摆正自己的态度:家长不要把知识点作为评判的标准,不仅仅要看孩子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以一种全方位的角度来看。

  家长要善于和孩子、老师沟通:家长要善于与任课老师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和孩子:家长要有责任感,每天多陪孩子一小时,孩子的教育是要家长、孩子和教育方共同来完成的。

  坚信孩子选择,坚信孩子能力:要认知自己的孩子,坚信孩子的选择,坚信孩子的能力,坚信孩子的信心。


、根据您的问题描述,如果是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可以不选择放学后放到兴趣班托管,毕竟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可安排在其他时间上课;如果没时间及时接送孩子的家长也可以考虑放学后上兴趣班,这样会更孩子放学内容更丰富些。

2、幼儿园的孩子对社会认知尚浅,进行必要的兴趣辅导和兴趣开发,确实对孩子素质能力提高和陶冶情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创意美术能锻炼孩子专注力和想象力,音乐能开阔孩子的创造力,手工泥塑能锻炼孩子的协调性和逻辑性等等。

3、家长帮孩子报兴趣班不能违背孩子意愿。而且报班后需持之以恒,观察孩子的细微变化,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兴趣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不要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家长不要理解成是强加给孩子的作业,成为真正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