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逆反心理强,各种作妖,闹腾,家长们也是应接不暇,甚是头疼。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的脱胎换骨”就开始了,自我意识开始清晰,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处处想显示自己的成熟”,不希望父母还像小时候那样对待自己,想和父母平等对话。
孩子的这种思维,被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彼得罗夫斯基称之为由听话道德向平等的道德过渡”。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就会愤怒,他会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成大事,跟父母对着干”,无视父母善意的帮助和合理的要求,目的就是想在父母面前刷存在感,要所谓的平等。
为什么现在青春期孩子越来越不好管?这是父母的错还是孩子的错呢?
这个问题有关专家早就开始研究,他们把责任分成两部分,父母占80%,孩子占20%。因此,父母遇到孩子青春期问题时,那就要好好反思反思了。
如果遇到孩子对自己不满时,父母要有个心理准备,试试这样做:
1、父母首先要反省自己,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起到模范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些爱打骂孩子,脾气暴躁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脾气倔强,难以服从;还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听话就孝顺,不听话就大逆不道,这种教育理念不适用于青春期孩子。
父母应该清楚孩子的心理变化,调整心态,改变教育思路,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来抚平孩子青春期的焦躁。坚决不能实行棍棒”教育,给孩子一点儿独立的空间,在合理的情况下,给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来消除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2、尽量把事情淡化处理。
岩岩今年上初中二年级,最近脾气非常暴躁,妈妈关心的一句话,他都闲妈妈啰嗦。今天是周末,由于岩岩住校,提前要到学校,走之前妈妈提醒他把东西都装好,岩岩答应着。
妈妈不放心,又检查了一遍,发现岩岩衣服忘带了,妈妈难免又多啰嗦几句。
岩岩直接怼妈妈:这不还是拿了吗,那么多废话干嘛,以后你别管我了,你也管不了我了,我现在是狂躁期。”
妈妈听后,虽生气但也回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的呀,我现在还更年期呢!”
岩岩听了妈妈的话被逗乐了,焦躁的情绪也消失了一半,看着孩子妈妈也没那么生气了。
有时候和青春期孩子沟通,不需要那么严肃,一些幽默风趣的话语,可以缓解彼此的怒气,还可以缓解孩子青春期焦躁的情绪。
3、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都喜欢以大人的身份来和孩子对话,居高临下,喜欢问你到底想怎么样?”
如果父母把话语变成这样,你需要我帮忙吗?”可能孩子会更喜欢,听起来也舒服,感觉父母也很尊重自己,孩子也乐于和父母探讨一些事情,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4、要引导,而不是强制。
孩子的独立意识已经很强了,不能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给孩子对话,更不能用你真笨”废物”之类的贬低,否定的言语,很可能父母随口的一句话,就无意伤了孩子的心灵。
父母在和孩子对话时,要像和朋友之间对话那样,不要总是质问孩子,要平等的和孩子交流,选取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案。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接纳父母的建议,向父母吐槽心声。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固执、反抗心理强,爱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要找出根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朋友的姿态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避免和孩子出现对立的情绪。
我是民祺宝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会和大家分享一些育儿知识,本文为原创,欢迎关注分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