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学会的生活方式,但如果节俭变了味”,则会毁掉孩子的人格和眼界。
妈妈把占小便宜”行为当做节俭”,害了孩子未来眼界格局还不以为然几天前去超市,我看见一个妈妈带着五六岁的孩子,孩子站在酸奶货架旁就是不走,妈妈转头一看,货架旁有十几个试饮小杯,便大大咧咧全部端了过来,让孩子挨个喝完。
可毕竟试饮酸奶的量很少,孩子觉得不过瘾,缠着妈妈要买大瓶装。
妈妈被纠缠半天,显得很不耐烦,忽然发现一些临期酸奶上粘贴着水杯、碗碟等赠品,灵机一动,竟将赠品拆下来贴在了孩子想要的大瓶酸奶上,这才勉为其难的把酸奶放进了购物筐,边走边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这样能省不少钱,你也要学着节俭,懂吗?”
孩子看着酸奶和本不属于他们的赠品,忙不迭地点头。
我想这位母亲可能对节俭”有误解,孩子看似喝到了免费酸奶”和廉价酸奶”,可这种酸奶有毒”,这种建立在占小便宜之上的节俭毒奶”早就变了味,失了格。
去年一则新闻引起了社会关注:阿里的几位网络工程师,擅自篡改程序,终于每人成功秒杀到两盒月饼。此举被阿里上层得知,几名工程师被立即开除。
有人说,不就几盒月饼吗,不至于吧。但是更多的人表示,月饼虽不值钱,但体现出了人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今天用作弊手段偷几盒月饼,明天就可能会借助阿里平台窃取用户资料。
节俭的初衷是告诉孩子勤俭持家和杜绝浪费的意义;是为了培养起孩子对万事万物珍视的品行。
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当节俭的美德扎根进孩子的心田,孩子才会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才会学会感恩。
●变味”的节俭实际上是贪小便宜,这种家风”一旦盛行,孩子的人格眼界就毁了
家长今天在菜市场多顺”一个瓜……明天在超市多拿”一根针……后天趁人不注意,扛回街边绿化的一盆花……
一些父母把这种占小便宜式的节俭”和孩子的智商捆绑起来,认为孩子不占便宜就是笨,是脑子不好使,长期给孩子树立起了错误的价值观。
孩子在这种家庭教育下成长,耳濡目染,就会觉得拿旁人的东西不算什么,甚至在节俭”的伪装下,由贪小便宜向偷窃大跨步迈进,到那时,迎接孩子的将会是什么呢?
这种节俭”毁掉的是孩子的三观和教养,迷失的是孩子的人格和本心,蒙蔽的是孩子的眼界和是非观。
●父母错误的节俭方式,毁掉了孩子的朋友圈
当父母秉承错误的节俭观时,穷”便成了不劳而获的充足理由,成了占小便宜的正当手段。
华为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在网络上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小时候家里贫,母亲整天把节约”省钱”花在嘴上,而怎样省钱和节约呢?向邻里哭穷,向亲戚借钱,如果谁拒绝,母亲就抱着自己在对方门口号啕大哭,引来无数嘲讽和讪笑,直到对方终于无奈拿出钱来才罢休。
现在即使他年薪近百万,却还是喜欢和朋友们哭穷,只想着吃朋友同事的霸王餐,却从来不请客,他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却改不了,久而久之,朋友们对他敬而远之。
磊落光明,以心相交才可以成就自己的朋友圈,拓宽自己的眼界。倘若只会占便宜,只会向他人索取,索取完了还要给自己贴上勤俭节约”的标签,这样的人又怎会让人信任?
父母的三观影响着孩子的三观,父母的为人处世影响着孩子的为人处世。在 变味”的节俭名义下,隐藏的是不劳而获的贪婪和卑微。
各位家长试想,如果一个人到处理直气壮的占小便宜,你会不会嫌弃和鄙夷?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没有格局,素质差?
如果是,就请摈弃节俭的错误方式,不要让孩子成为被人唾弃和孤立的另类。
占小便宜的节俭”不是节俭,是毁掉孩子格局和眼界的毒奶粉”。
真正的节俭是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尊重劳动者的艰辛,培养起感恩的美德。父母唯有做好良好示范,秉承节俭的本意和初心,孩子才能有高格局。
宝妈们,你们日常生活中会占小便宜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加入粉丝圈了解更多内容,更多育儿知识一起分享,限时免费中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