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老师 语文名仕荟
朋友圈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所有孩子都是天才。
A的女儿画画得了奖,B的儿子书法被展览,C的孩子能用外语交流,全都要晒到朋友圈,都是360度无死角的完美。
这些孩子不仅活在朋友圈,更活在生活圈,父母提到孩子就滔滔不绝,孩子有了三道杠”要宣传,连当上个破班委也要大肆炫耀,甚至有的孩子钢琴考级结果还没有出来,家长就对外说孩子钢琴八级”了。
我认识一位家长,孩子的作文被发表在学校的杂志上,父母喜极而泣,复印了好多份散发给大家看,更没想到的是奶奶在小区里逢人便说我孙子成了作家……”
喜欢炫耀的家长,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发光点”,如果孩子成绩好,就大吹特吹;成绩一般,就吹有天赋;没有天赋,则吹身体好,如,这孩子一餐可以吃两碗饭,从来不生病”;如果连这个也没得炫耀,还能说这孩子听话,打他也不哭”……
父母用炫耀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虚假的世界
《奇葩说》中,肖骁提到一件事,朋友向他秀孩子,拉着他看女儿玩一款早教益智玩具—火火兔。
肖骁内心无比崩溃,可依旧拍着手说特别可爱、特别可爱”。
他不喜欢这样的炫耀,也谈不上多认同这个孩子,但也只能礼貌性的附和。
因为有炫耀就有掌声,出于礼貌,哪怕是违心,别人也会鼓掌认同。
可孩子却分不出真假,听到赞美和鼓励,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看到了最真实的世界。
曾在奥运会开幕式大放异彩的林妙可,年初参加艺考却多次落榜,让人感叹是伤仲永的翻版。
她从9岁到17岁,一成不变的摇头晃脑、嗲里嗲气。但9岁时这么做,别人会说你天真浪漫,17岁还这样就让人作呕。
为什么她会这样?
因为9岁的时候摇头晃脑、嗲里嗲气,听到的掌声太多了,父母拉着她到处炫耀,给她营造了一个虚假的世界,最后17岁依然如此。
孩子永远会跟着掌声走,但掌声多了就会偏离航道,所认知的世界也停留在儿童阶段,与成年的世界格格不入。
让孩子过普通人的生活
李泽钜和李泽锴上学时,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
以至于两个孩子闷闷不乐的问父亲: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
李嘉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海明威从小在打猎、钓鱼、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度过,因此他才能写出《老人与海》这样伟大的作品;沈从文认为自己只是在江边打赤脚长大的农民,所以他才能写出充满乡土气息的《边城》;
让孩子过普通人的生活,去经历人生百味,去观察世间百态,才是父母最好的馈赠。
虽然没用炫耀的资本,但却会因此明白奋斗的意义,进而不断完善自我。
父母要教会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沦为自己炫耀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