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什么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孩子,因为孩子就是为了延续我们未尽的梦想和愿望,所以家长把这意愿加在孩子身上也是无可厚非的。

家长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延续自己的意愿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意愿,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延续。你看传说的愚公移山,就是这一传统的最好描述,就是人们对孩子的意愿的最好表达。这也是传宗接代的动力,家族延续的根本就是要传递这种思想,不是一个姓氏那么简单的事情。

首先你要孩子延续你的意愿,肯定要给孩子做榜样,要让孩子把你当做榜样和偶像,孩子才会遵从你的意愿。这也是孩子为什么要继承你的意愿的根本,肯定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意愿。这样一代才会比一代强,家族才会繁荣,社会才会进步。

我们都是希望孩子比我们过的好,照着我们所期望的意愿发展,成为我们心目中那个理想的他。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期盼,要想孩子成龙自己一定要做好榜样带头作用,家长一定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的氛围,带给孩子满满的正能量。至于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子,也不要过度的期盼和要求,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的期望和目标,这样可能孩子会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的。一切以顺其自然为原则,不要因为过度的望子成龙”的期盼,反而造成成不了龙而成虫了,那样岂不是事以愿为。

总之,家长给孩子强加意愿是正常的,但不能操之过急,孩子一切都要以顺其自然的原则发展,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最重要。

###

好好读书,不要想你爸一样风吹日晒”毕业后,我找人给你介绍一份老师的工作”学医多好,叫你当时报学医,你看,你家……”没错,这些话,都是我爸妈在我读书和毕业找工作期间经常跟我说的。当时只要爸妈一提及这些话题时,我都会及时制止他们,说道好了,我知道了,都说了这么多年,都听腻了”。

为什么家长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我觉得首先如果做父母的一定要孩子学某样东西,一定要做某件事,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父母在这方面吃过亏,我小时候就没好好学习,所以才吃了没文化的亏”我小时候就是没参加特长班,现在才啥都不会”这大概是父母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其次,也有望子成龙的虚荣心的成份在,做父母的往往会和自己周围的朋友比,谁谁家孩子考年级第一啦,进重点中学啦,反过来就会要求自己孩子也要这样,觉得自己孩子又不笨,为啥不能跟别人家孩子比。

再次,也有一部分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是自己未完成事业的延续,他想到了自己做不完的梦想可以留给孩子做,但是没想过孩子是否愿意接受父母的好意。

咱们都说父母的意愿是好的,但是父母也要明白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们,早就不再是我们印象当中的样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功能的日益强大,如今中国成长起来的是一代思想意识开放活跃的一代,所以做父母的要明白的是首先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不假,但不是你梦想的延续,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主张与梦想,其次,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六岁以前)父母要立好规矩,这样孩子等到青春期叛逆期的时候才能顺利度过,再次,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梦想,理解孩子的意愿,在孩子肆意追求梦想的时候,要监督和保护孩子不要走错路。

我们常常说监护人,为人父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零零后九零后们,时代在发展 ,同时父母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更有利。


首先,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传承,如果孩子实现能自己所想所希望的,既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是双赢的结果。而且自己从小时候也是这样被父母寄予厚望的,自己对孩子自然也会有同样的期许。

第二,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走过了很多弯路吃过很多苦,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这样就会少受很多苦。家长认为自己所要求孩子做的都是为孩子好,孩子年幼缺乏经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听家长的肯定没有错。如果没有给孩子指好选择的路,如果孩子以后不幸福,家长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失责。

第三,周围朋友的成功案例,让家长们更愿意去这么做。朋友的孩子在朋友的各种安排计划下,走上了朋友为孩子选择的人生道路,孩子目前看起来也很幸福,会更加坚定家长的信心,去让孩子听自己的意愿。

第四,大部分人会喜欢做容易的事情,而不是对的事情,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如果去追逐自己的梦想那将是特别难也不切实际的事情,而让孩子去实现既对孩子好,自己也不用克服艰难险阻,可以一举两得。

当然家长把意愿加在孩子身上,本身是为孩子好,但是好不好要由孩子说了算。孩子看的不是家长如何说,而是家长如何做。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有困难,我们努力去克服困难,去奋斗的样子也将是对孩子最好的人生教育。

###

这是一种补偿心理。存在这种补偿心理也很正常。

①家长和孩子所处的时代不同,有代沟,不能完全理解子女的想法。

②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意愿往往是他们自己没有达到的,他们认为那是好的生活状态,子女达到了就像自己达到了一样,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愿望希望子女来完成。

③父母都是过来,经验比较丰富。他们走过的弯路遇到的挫折,不希望孩子再重新来一遍。

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用心良苦啊!


这个的分人,也分不同的生活环境。

穷人,望出人头地,摆脱贫困。对孩子教育时,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各种心酸都让孩子知晓,告诉孩子要怎么样做能少走弯路。殊不知,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是无人可以替代参与的,懂得自己负重前行,才是对身边人最好的担当。

富人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往往希望子女按照自己方式,走上自己走过的路,走的更出色,而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未能成就的遗憾,让孩子替自己继续前行。反抗情绪会在孩子成年之后尤为突出,这些强加的意愿多会被推翻。

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或城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才能不断改变,竞争激烈的社会,一味背负父辈的意愿前行,或许能更突出,但更多的是扼杀其他领域有用的人才。

让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按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父母可以在孩子需要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塑造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三观。

###

都是想为孩子好,只是方法错了

关爱孩子得成长

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补偿自己心中的遗憾

从一定意义上讲,孩子确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把自己已完不成的夙愿寄托于孩子;或想让孩子少走些自己曾走过的弯路,少吃些自己吃过的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要注意分寸,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