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怎样引导不爱说话的小孩?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他说话,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讲故事、多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

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无论是同孩子做游戏还是外出活动,日常饮食等等,家长都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介绍,引导孩子去了解不同的事物和人。不要看到孩子安静的玩,大人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家里充满欢笑和互动,孩子情绪也高涨,都有助于语言的发育。

在给孩子讲故事上,要注意,滔滔不绝的讲下去是不正确的,讲故事一定要放慢语速,要有节奏,突出不同人物语言的特点,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记住书中的词汇。同时,一个故事最好坚持重复的讲。如果家长做不到,可以下载一些相关的儿童故事,儿歌来播放,当然,最好还是父母亲自讲,多些亲子时间,也多培养了感情,对孩子的情感发育也很好。

###

目前,不爱说话的小孩越来越常见,尤其在家长和长辈面前更是如此。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喜欢独处,不和旁人甚至别的小朋友来往,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主动,大多数事情用手势来完成或眼神示意。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先了解造成小孩不爱说话的原因。

通常来说,小孩不爱讲话有以下几种原因

1、性格内向,不喜欢表达

孩子不爱说话,很多是由于不喜欢表达,尤其是性格内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孩子。当爸爸妈妈不爱说话时,孩子得不到语言环境的刺激,没有说话的模仿对象,也就变得不爱说话。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过严,也会造成孩子不爱说话。或者爸爸妈妈理解太快,在孩子还未说话前已经将事情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虽然能表达,但也不太爱表达了。

2、语言发展缓慢。

有的孩子表达能力明显比实际年龄低,出现口齿不清、发音不准确、不知道怎样表达。这样的孩子是因为语言发育慢,或者发音器官出现异常引起孩子不爱说话,如舌头特别宽、短,腭部、牙齿或嘴唇畸形,这时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成员用多种方言与孩子讲话,孩子对此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时间久了就不爱说话了。

4、心理原因

由于孩子刚开始说话语音口齿不清,常把一些字、词说错或说得含糊不清,引起大人的笑话,千万了孩子惧怕说话的心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善孩子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呢?

1.接纳和鼓励:孩子有时不愿意交往是因为他认为家长不能够理解他,和家长之间没有共同话题,或者经常被家长否定和拒绝。这时家长是否考虑下自己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何,自己真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吗?是不是经常忽视、拒绝和批评孩子?是不是经常否定他的朋友?那就从现在做起,接受孩子的不足,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且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与人交往的意愿。

2.尊重和倾听:在家庭中尊重孩子包括他的隐私,不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注意交流模式,采用一种轻松、平等的方式,如Hi,今天体育课有新教什么项目吗?”耐心倾听孩子,和孩子交流些他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孩子不愿意的事情,不要用强迫的方式。孩子有交流意愿时,注意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同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供孩子参考。

3.参与和引导: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一些话题和决定,适当做些家务,体会父母的不易,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家庭事务中,孩子对家的感情也更深厚,亲子的交流当然更顺畅了。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

4.共处和陪伴:家长希望能弥补孩子,须知要有个度,过犹不及,母爱泛滥,反倒会让孩子不安和不习惯。共处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部电视剧,一起探讨某本书的内容,共进晚餐,共同运动等,点滴生活中,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